供給定理

供給定理

供給定理也被稱為供給法則,反映商品本身價格和商品供給量之間的關係。對於正常商品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與供給量之間存在著同方向的變動關係,即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這種商品的供給量增加,相反,價格下降時供給量減少。供給定理是說明商品本身價格與其供給量之間關係的理論。其基本內容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成同方向變動,即供給量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上升而增加,隨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減少。

供給定理也被稱為供給法則,反映商品本身價格和商品供給量之間的關係。對於正常商品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

供給定理供給曲線
的情況下,商品價格與供給量之間存在著同方向的變動關係,即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這種商品的供給量增加,相反,價格下降時供給量減少。供給定理是說明商品本身價格與其供給量之間關係的理論。其基本內容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成同方向變動,即供給量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上升而增加,隨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減少。

定義

對絕大多數商品而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的供給量與其價格之間呈同方向變動關係。
通俗地講,一般說來,市場價格越高,賣方願意為市場提供較多的產品數量:即價格越高,供給量越大;價格越低,供給量越小。供給量與價格同方向變動,這就是供給法則。反映在圖形上,二者的關係是一條左上方傾斜的曲線。

相關因素

一、供給、供給表、供給曲線
(1)供給是指生產者(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時願意而且能夠供應的某種商品量。供給也是供給欲望與供給能力的統一。
(2)表示某種商品(雞蛋)的價格與供給量之間關係的表就是供給表。
(3)供給曲線是根據供給表畫出的,表示某種商品價格與供給量之間關係的曲線,向右上方傾斜。
二、影響供給的因素:供給函式
(1)響供給的因素包括影響企業供給願望與供給能力的各種經濟與社會因素,這些因素主要是:價格、生產要素的數量與價格、技術以及預期。
(2)供給函式是用來表示影響供給的因素與供給之間的關係。
三、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
(1)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本身價格變動所引起的供給量的變動。供給量的變動表現為同一條供給曲線上的移動。
(2)供給的變動是指商品本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供給的變動。供給的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平行移動。

理論

俄林的要素供給比例理論是資源賦予論的核心理論。這種理論從對社會經濟現象的解剖出發,通過幾個層次的嚴密邏輯分析,最終揭示出了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和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出口商品結構的主要因素。

(一)商品價格的國際絕對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直接原因
所謂商品價格的國際絕對差異是指同種商品在不同國家中的價格差異。價值規律引導著各種商品從價格低的地方流向價格高的地方,商品經營者便會從中獲利。如果商品在國與國之間的流通不存在任何障礙,那么商品流通的上述規律也會在國際間發生。商品從價格低的國家出口到價格高的國家,當兩國間的價格差額大於各項運輸費用時,國際貿易就能帶來利益。俄林由此得出結論:國際間商品價格的絕對差異是產生國際貿易的直接原因。
參加國際貿易的雙方,既是出口國又是進口國。從進口國的角度看,同類商品國外價格低,國內價格高,從國外進口,能夠得到比自己生產更多的商品。從出口國的角度看,出口商品國內價格低,國外價格高,到國外銷售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並可用出口所獲外匯來進口各類自己生產不利的商品。

(二)各國商品價格比例不同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必要條件
商品價格的國際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直接原因,但並不是凡存在商品價格的國際差異,國際貿易就一定能夠發生,還必須具備一個必要條件,即交易雙方必須是國內商品價格比例不同。就是說,必須符合比較優勢的原則。為什麼各國商品價格比例不同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必要條件?下面從兩個方面論證:一是證明各國商品價格比例不同,國際貿易能夠發生;二是證明如果價格比例相同,國際貿易不能發生。
1、兩國商品價格比例不同。兩國商品價格比例不同符合古典學派所提出的比較優勢原則,因此國際貿易能夠發生。下面舉例分析。假設兩個國家如美國英國,生產兩種產品如小麥紡織品,1美元兌換1英鎊,國內的價格比例:

美英兩國商品價格比例不同

美國國內單位小麥的價格是1.00,紡織品是2.00,英國國內單位小麥的價格是£3.00,紡織品是£1.00。可以看出,美英兩國的商品價格比例是不相同的。美國國內小麥與紡織品的價格比例為1∶2,英國國內小麥與紡織品的價格比例為3∶1。這說明在美國的國內貿易中,可以用1單位的小麥交換1/2單位的紡織品;在英國的國內貿易中,1單位的小麥則可以換回3單位的紡織品。可見,在美國國內小麥價格便宜而紡織品較貴,在英國國內紡織品價格便宜而小麥較貴。
美英兩國商品價格的絕對差異使國際貿易有了可能,而兩國商品價格比例的不同又使國際貿易能夠成為現實。在上述例子中,兩國商品的價格比例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就使得兩國國內商品的交換比例明顯不同。這個交換比例上的差距決定了雙方若按照差距之內的交換比例進行交易,都可獲得利益,從而使兩國間的貿易能夠發生。也就是說,小麥和紡織品的交換比例在1∶1/2~1∶3之間,對參加交易的兩國都是有利的。比如,1單位小麥交換1單位紡織品。對美國來說每單位小麥比國內交換多得1/2單位紡織品。對英國來說每單位紡織品能比國內交換多得2/3單位小麥,這是因為在英國國內1單位紡織品只能交換1/3單位小麥,而與美國的貿易中1單位紡織品則可換回1單位的小麥。從這種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兩國商品價格比例不同的條件下,國際貿易能使交易雙方同時獲利,從而使這種貿易有了發生的現實基礎。
2、兩國商品價格比例相同。當兩個國家國內的商品價格比例相同時,國際貿易不會給雙方帶來實際利益,因而也不會發生。

特例

勞動力供給的特例

勞動作為一種商品,其價格就是工資,一般來說,工資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的人參加勞動的供給。即勞動的價格上升,勞動的供給增加。但隨著工資的上升,人們的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反而會減少勞動的供給,表現出與供給定理的不符。原因在於提供勞動獲取工資是以犧牲閒暇為代價的,隨著收入增加,人們對閒暇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閒暇必定減少勞動時間,這就是工資增加引起的收入效應,收入效應使勞動供給隨工資增加而減少。這種特例也可以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解釋:當工資水平低時,人們為生存而奮鬥,願意多付出勞動,追求高工資。隨著工資的增加,人們滿足了第一層次的需要(基本生理需要),擺脫了生存壓力,當工資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時,需求層次上升到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以完成自我實現),這時隨著工資收入的提高,會有一部分人逐步放棄原來的工作,去追求新的事業,出現勞動價格上升而勞動供給減少的與供給定理不符的現象。

電腦等信息產品供給的特例

20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的價格按運算次數、速度和儲存能力折算,每台為100萬美元。儘管價格如此昂貴,供給量卻極少。如今同樣能力的個人電腦已降至1000美元左右,價格只是當初價格的千分之一,但供給量卻增加了不止1萬倍。這種現象顯然違反了供給定理。原因在於電腦供給的增加不是由於價格變動引起的,而是由於技術進步引起的。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電腦行業的生產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積體電路技術的發展、硬體軟體技術標準的統一、規模經濟的實現與高度專業化分工使電腦的生產成本迅速下降,而且質量日益提高。這種技術變化引起電腦供給曲線向右大幅度移動。 因此,儘管電腦價格大幅度下降,供給還是大大增加。

土地、文物、藝術品供給的特例

在某一時期內,一個國家的土地、文物藝術品的供 給量是固定的,無論價格如何上升,其供給也無法增加,因此土地、文物和藝術品的供給與 供給定理不相符,這是由這些商品供給數量的有限性決定的。

其他商品價格變動引起的供給特例

例如某一企業既生產民用品又生產軍用品,如果軍用品價格上升的幅度大於民用品價格上升的幅度,也就是說生產軍用品比生產民用品利潤率高 ,企業就會把有限的資源用於生產更多的軍用品,此時,儘管民用品價格上升,但其供給量下降,這種供給定理的特例顯然是由於軍用品價格大幅度上升造成的。

殘疾人用品供給的特例

在西方經濟學中,一般假設企業的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即企業供給多少取決於這些供給能否帶來最大利潤。但生產殘疾人用品的企業,是出於社會道義,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生活用品,因此不能將價格定得過高,也不能輕易提價,而供給量也需逐步增加。這種違反供給定理的特例顯然是由企業的特殊經營目標引起的。

由企業經營戰略引起的供給特例

1912年諾爾斯•羅伊斯公司的汽車在倫敦的世界性汽車拉力賽中榮獲冠軍,該公司在產品價格上升,供不應求時卻限量生產,從而樹立了其優質名牌的形象。在名牌效應作用下,該公司生產的火箭飛機發動機需求量大增,為公司帶來了占公司總利潤60%的巨額利潤。這種違反供給定理的特例,顯然是由該公司經營戰略引起的。

套用

麥克唐納德公司對快餐食品價格的上漲可能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呢?關鍵是替代品棗在這種情況下,生產上的抉擇將是增加漢堡包的產量。於是有以下幾種可能:

(1)為漢堡包提供更多的烤肉架和貯藏庫;

(2)增加餐館;

(3)更先進的設備;

(4)高薪的熟練技術工人;

(5)增加漢堡包製造業的工人人數;

(6)更快速的服務。

當漢堡包的價格相對其成本、或與選單上其它項目的價格相比較低時,麥克唐納德公司就會因缺乏利潤刺激而不再力爭銷售更多的漢堡包和採用高成本生產技術了;反之,在較高的價格下,公司受到利潤刺激,將樂於採用某些高成本生產方式來生產更多的漢堡包。例如,當產品價格上漲時,麥克唐納德公司就要考慮如何更新自己的生產和銷售技術以增加供應量。但是,如果不增加產品平均成本,產品的產量一般不可能增加。因此,公司通常並不願為發展生產而增加成本,除非是對較高的價格有一個樂觀的估計。

在天然氣市場上,對供給一方來說,較高的價格有可能會誘發以下情況發生或加劇:

1.向不同市場銷售

(1)家庭;

(2)工業部門;

(3)農業部門。

2.促進勘探

(1)海上勘探;

(2)開發阿拉斯加;

(3)沿紐約海岸進行勘探;

(4)在已知資源附近繼續勘探。

3.增加現有氣井產出量

(1)加深挖掘;

(2)炸開岩石構造。

4.把留待將來使用的天然氣提前在當今市場上出售

5.增加從蘇聯和馬來西亞進口天然氣

獲悉價格上漲這個信息的天然氣提供者,在利益的驅使下將採用在較低銷售價下難以獲利的生產方式,以謀求增加天然氣的供給量。

參考文獻

[1]呂選忠等.世界著名企業成功之路[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7.
[2][美]保羅.A.薩繆爾森等.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
[3]梁小民.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
[4]長谷啟等.個體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5]梁小民.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
[6]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7]厲以寧.西方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侯榮華.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20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