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侗寨鼓樓,雄偉壯觀,結構嚴謹,工藝精湛,是侗族建築技藝的集中體現。外形像個多面體的寶塔。一般高20多米,從1層至頂,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撐。樓心寬闊平整,約10平方米見方,中間用石條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欄桿,設有長條木凳,供歇息使用。樓的尖頂處,築有寶葫蘆或千年鶴,象徵寨子吉祥平安。樓檐角突出翹起,給人以玲瓏雅致,如飛似躍之感。侗寨鼓樓是侗家住宅的標誌,侗語稱為“堂卡”或“堂瓦”,鼓樓分為多柱和獨柱兩類,多柱即由四根主柱和十二跟襯柱組成,獨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撐,直立於鼓樓中央,直伸頂端,底層四根襯柱。不論何種建築形式,其頂層均置放齊心鼓,故人們稱之為鼓樓。結構
鼓樓有廳堂式、乾欄式、密檐式等多種。無論何種鼓樓,一般都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為頂尖部,用一根長約3米的木柱或鐵柱立於頂蓋中央,並套上由大到小的5至7顆陶瓷寶珠,使頂尖部成葫蘆型,猶如塔尖,凌空而立。頂蓋是絢麗多彩的樓頂,多為傘形。頂蓋形狀有四角、六角或八角。頂蓋下斜面的人字格鬥拱,像蜂窩百孔窗,其周圍木雕像燕窩壘泥點,工藝精巧,造型別致。中部是層層疊樓,形似寶塔樓身。樓檐一般都是六角,亦有簡便的四角或複雜的八角。每方檐角均為翹角,層層疊疊,重檐而上。從上而下,一層比一層大。樓身以四根粗大、筆直的長杉木為主柱,從地面直通樓頂,極為壯觀。樓內或雕塑,或繪畫,魚蟲鳥獸,栩栩如生。鼓樓由各村寨民眾投工獻料,集資籌建,由侗族能工巧匠自行設計,自行建造。整個建築沒有圖紙,數百上千根梁、枋、柱的尺寸全憑心中計算。這種能工巧匠遍布侗鄉,尤以貴州黎平、從江等地為最多。民俗
鼓樓是侗族人民的標誌,也是侗族人民團結的象徵。每個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樓,有的侗寨多達四五座。過去鼓樓都懸掛牛皮長鼓一面,平時村寨里如有重大事項,即登樓擊鼓,召眾商議。有的地方發生火災、匪盜,也擊鼓呼救,這樣,一寨傳一寨,信息很快傳到深山遠寨,鼓聲所及,人們聞聲而來。所以,侗族人對鼓樓、長鼓特別喜愛。侗寨鼓樓為數很多,僅貴州從江、廣西三江兩縣就有220余座;僅廣西龍勝平等鄉平等村就有11座;而黎平肇興,一個寨子就有5座雄偉壯觀的鼓樓,故被中外遊人稱為“鼓樓群”。象徵意義
鼓樓是侗寨團結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齊心的表現。因此,有侗寨即有鼓樓,或以房族修建,或幾個姓氏合建。全縣共有鼓樓321座。肇興侗寨的五座鼓樓,最為集中,人們稱之為“侗寨鼓樓群”;壩寨鄉青寨鼓樓是縣境內現存歷史最久的鼓樓:岩洞鄉述洞村的獨柱鼓樓,是目前僅發現且保存較完整的奇特鼓樓;肇興鄉紀堂村兩座鼓樓,造型最美,1982年2月13日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紀堂建樓高師最負盛名,凱里金泉湖八據、八角、十七層、高三十三米的鼓樓和北京中華民族園、上海中華民族大觀園的鼓樓,都出自陸文禮等建樓高師之手。鼓樓多建在寨中央,與戲台、歌坪相結合,是集會、議事、文化娛樂的好場所。鼓樓雄偉壯觀,裴聲中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黎平侗鄉風景名勝旅遊生活中最溫馨的一章。它含著深情的微笑,代表著一個民族,屹立在錦秀中華的大地之上。中國各地特色民居
中國少數民族民居盤點
建築是社會的縮影、民族的象徵,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另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風俗習慣各異,也各自擁有著獨具特色的民居和建築,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國風格各異的民族民居建築 |
中國少數民族民居
土庫房 | 土掌房 | 乾欄式木樓 | 石板房 | 侗寨鼓樓 | 侗宅 | 白族民居 | 白族門樓 | 土家民居 |哈薩克氈房|蘑菇房[哈尼族]| 傣族竹樓 | 竹架棚房子 | 土牆厝 | 千柱落腳房 | 達斡爾民居 | 碉房 | 布朗民居 | 木楞房 | 千腳落地房 | 撮羅子 | 仙人柱 | 冠蓋式住房 | 石條房 | 基諾民居 | 羌族碉樓 | 布依族民居 | 藏式氈房 | 黎族民居民居建築
中國各地的居住建築,又稱民居。居住建築是最基本的建築類型,出現最早,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由於中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面貌。本期任務讓我們來走進全國各地富有特色的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