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基諾族民間建築多為乾欄式竹樓。大致有兩種:一是有一個火塘的竹樓,內居一個父系家族的全體成員,五六人至十餘人。另一種是長方形竹樓,樓同居住同一父系氏族的數代人。樓中間石頭砌邊的土台上排列著各個小家庭的火塘。火塘兩旁是各小家庭的臥室,進門右邊第一間為家長寢宿處。
傳承發展
基諾山地處無量山脈南沿的丘陵地帶,是雲南省乃至我國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而基諾族也因在此聚居而得名。基諾山上的村寨都建在飲水方便的山坡和森林砍伐過後的空地上,村寨掩映在茂竹密林深處,村寨間又有廣闊的森林相連。傳統的草房極像孔明帽,相傳建房的形制就是孔明教的,亦屬古代乾欄式結構。
上世紀70年代後,基諾山建房的形制和傣族的差不多,屋面坡度大,出檐長,幾乎蓋住牆身,有的還在一側挑出披檐,增強了側牆的防雨和隔熱功能,房頂也換上了水泥波浪瓦。建房木料用去皮杉木,房屋不設窗戶,只在火塘上面的屋頂留有通風口。底層不圍欄,方便堆放農具雜物,圈養禽畜,樓上為居室。木板樓梯旁設竹編晾台,供洗衣曬物。室內用竹篾片隔間,進門為客房,火塘在一側,是家人就餐、待客的地方。火塘上方用藤子懸吊一方形竹篾片,用來烤乾糧食和濕柴。裡間是主人臥房,幾代人同堂,按輩份分隔而居。
雲南省景洪市勐旺鄉的基諾族村寨是上世紀80年代興建的。民居形制也吸收了傣族建築的樣式,為純木結構的乾欄式房屋,居室寬敞,有單獨間壁的火塘間。底層只放雜物,豬圈和木板糧倉單建,與住房隔離。近幾年基諾新村的民居在保留傳統形制的基礎上,都用了新型建材,更加美觀、堅固了。
中國少數民族民居盤點
建築是社會的縮影、民族的象徵,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另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風俗習慣各異,也各自擁有著獨具特色的民居和建築,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國風格各異的民族民居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