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來源
《國語·吳語》:伍子胥諫吳王,不從,“遂自殺。將死,日:‘以懸吾目於東門,以見越之入,吳國之亡也。'王溫日:‘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也。'乃使取申胥之屍,盛以鴟鶴,而投之於江。”《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王乃取子胥屍,盛以明夷之器,投之於江中,言曰;‘肯汝一死之後何能有知。”'“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盪激崩岸。”O詠忠臣蒙冤。唐李紳《姑蘇台雜句》:“伍員抉目看吳滅,范蠡全身霸西越。”另參見九流部·神仙“靈骨”、人物部·將相“伍員”、政事部·忠直“伍員忠”、政事部·議政“伍員諫”、人事部·冤怨“伍員怨”、人事部·病死“伍員死”。
示例
【伍胥抉目】李紳《姑蘇台雜句》詩:“伍胥抉目看吳滅,范蠡全身霸西越。”【胥門抉目】柳亞子《哭鄧擇生》詩之四:“胥門抉目觀吳沼,太息乾刊剩幾頭?”
【懸門抉目】柳亞子《聞一多殉國一周年紀念》詩:“應與李陶同不朽,懸門抉目起風雷。”
【抉眼】劉向《九嘆·惜賢》:“吳申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陸游《書憤》詩:“剖心莫寫孤臣憤,抉眼終看此虜平。”
【伍員冤】元稹《去杭州》詩:“得得為題羅剎石,古來非獨伍員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