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伍”是古代中國軍隊的最基本作戰單元,是5300年前良渚文化集團模仿木五星創造的一種軍隊組織樣式,它以四名士兵對應木星的四大衛星,以一名“伍長”對應木星,五人編成一伍而成。平時這五名男子和他們的家室也居住在一起,伍長擔任生產隊長;戰時五人集合起來,由伍長帶隊前往鄉里集合,參加出征。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伍姓出自羋姓。據《玄女兵法》載,黃帝為部落首領時,其下有大臣名伍胥,他是後來成為楚國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時候,楚莊王有個寵臣叫伍參,是伍胥的後裔。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北上與晉國爭霸。他先出兵討伐鄭國,晉國派荀林父救援,兩軍在邲相遇。楚令尹孫叔敖見晉軍勢大,主張撤軍,楚莊王也同意。這時伍參對莊王說:"晉軍內部不團結,號令不統一,元帥荀林父沒有威望,楚軍只要一進攻,晉軍必敗。"孫叔敖生氣的說:"楚軍連年作戰,已經疲憊不堪。如果打了敗仗,即使殺了你做肉羹,也贖不了你的罪。"伍參笑著回答:"如果打勝了,那就證明你無謀;萬一打了敗仗,我的肉將由晉人來吃,哪裡還輪得上你啊!"接著他仔細分析了楚軍的有利條件和晉軍的弱點,終於說服楚莊王同意出戰,結果楚軍獲勝。於是楚莊王就封伍參為大夫,伍參便以名為姓,成為伍氏,其後沿襲伍姓。

聚集地

堂號
"孝友堂":孝是指對父母孝,友是指對兄弟友愛。春秋時的伍員,字子胥,他的父親是楚平王的太傅;哥哥伍尚是楚國大夫,父子都是忠臣。平王聽信讒言,把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殺了。伍員逃到吳國,幫助吳王伐楚,一舉滅了楚國。當時楚平王已死了多年,伍員就掘開他的墳墓,打了他的屍骨三百多鞭,報了父兄之仇。

歷史名人

伍祐:字祐之,宋代寧化人,大中祥符年間進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團練推官時,重新建設了州里久已廢棄的鹽場,每年收入頗豐,人稱"祐鹽場"。伍隆起:新會人,宋代名將。宋末,他率義軍與元將張弘范力戰不屈。後來,他手下的叛將謝文子殺了他,持首級投降了張弘范。當時的宋朝宰相陸秀夫十分惋惜,命人刻木為首以葬。後又派人抓到謝文子,殺之以祭祀伍隆起。
伍鈍:明朝鄞人,字文璉,才識出眾,長於言辭論辯,人們都勸他出仕。但他的母親不希望他離開左右,故伍鈍絕口不提仕進,一心侍奉母親。他的母親去世後,他結廬守墓三年,鄉里稱之為"伍孝子"。
伍福:字天錫,明朝時臨川人,正統年間舉人,歷任鹹寧教喻,陝西安察副使。伍福風格高邁,詩文典雅,兼工書法,編著有《鹹寧縣誌》、《陝西通志》、《苹野纂聞》、《三吳水利論》、《南山居士集》、《雲峰清賞集》。

漢字釋義

詳細字義

伍


<名>
(會意。從人,從五。五人為伍。本義:五人構成一個集體)
同本義 【five persons】
伍,行伍。——《廣韻》
五人為伍。——《管子·小筐》
會其什伍而教之道義。——《周禮·天官·宮正》
先偏後伍。——《左傳·桓公五年》
林不狃之伍。——《左傳·哀公十一年》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士兵五名編為一伍 【five soldiers】
全伍為上。——《墨子·公輸》
破伍次之。
又如:伍伯(即伍長。古軍隊中五人為伍,一伍之長稱伍長);伍什(指部隊);伍老(伍長);伍壯(指鄉武裝丁壯);伍部(伍長);伍乘(同乘共伍的士卒)
古代民戶編制單位。五家編為一伍 【five families】。如:伍籍(平民的戶籍);伍侯(編民為伍,相為侯望)
【數】∶比四大一的數,五的大寫 【five】。用於支票、會計防止出錯或塗改
參伍以變。——《易·繫辭上》
軍隊【army】。由為戰爭而武裝和訓練起來的人員所組成的一個大團體,主要指陸軍。如:入伍
同伴 【companion】。如:羞與為伍
成對的組合 【pair】
八八為伍。——《漢書》
姓。如:伍相(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伍相國市上復吹簫(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頭)

基本字義



<動>
互動錯雜 【crisscross】。如:伍參(交錯參雜)
伍濃
wǔnóng
【hopelessly stupid;good-fornothing】 窩囊伍濃昏君
伍弄
wǔnòng
【humbug;hoodwink哄騙;將就
伍弄著出了殯


 ㄨˇ
古代軍隊的最基本編制單位。《管子》:“五人為伍”。每伍設伍長一人(例如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中的吳廣即原為伍長)。“伍”這一古代軍隊最小
編制單位來源於對木五星佇列的模擬。木星和它的四大衛星(合稱“木五星”)在黃道上移動時大多數情況下都呈現出直線排列的樣子,像是一個軍隊行軍佇列,而且四顆木衛總是在一條直線上以木星為基準來回變換位置,看起來好像木星是四顆木衛的領頭人,因此遠古中華先民就仿照木星和四木衛的樣子創造出了軍隊的最小編制單位——“伍”,並設“伍長”一名,他扮演的角色類似木星,而其餘四名士兵對應四顆木衛。在田野考古實踐中,已經發現了“伍”的存在。王寧遠《遙遠的村居》(浙江攝影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第43頁的圖3-1“仙壇廟中期遺蹟平面圖”上,作者標示出了五座小土台(編號為1-5),並說:“這些獨立運作的土台卻嚴格按照某種規劃有序地布列成兩排,而兩排間又形成南北對稱的格局,顯示存在有級序型的組織結構”,“位於(南排)中部的土台2是所有土台中建設最為考究、級別最高的一個”。很顯然,良渚文化仙壇廟中期遺蹟的南北兩排共5座小土台對應五戶人家,即《鶡冠子》所謂的“天曲”之“伍”,土台2對應的那戶人家的家長,就是“伍長”。王寧遠先生還在該書的第91~92頁上,指出浙江平湖莊橋墳良渚文化遺蹟也有類似的五座小土台。另外,著名的良渚文化反山墓地出土玉鉞的五墓是M14,M17,M12,M16,M20。這五墓也構成一個“伍”,M12墓主就是“伍長”。因此,可以斷言,中國軍伍組織起源於5300年前的良渚文化社會,上古中國軍隊最基本的作戰單位“伍”是對木五星的模擬。良渚文化集團是一個軍國體制的部族集團,它的族人平時以五戶人家為一個生產生活單位,戰時這五戶人家的家長就組成一個“伍”前往鄉里集結,準備出征。這是一種軍籍、戶籍合二為一的平戰結合體制。請參考本百科詞條“木五星”。

軍隊:入~。落~(掉隊)。
同伴的人:羞與為~。
〖數〗∶比四大一的數,五的大寫〖five〗。用於支票、會計防止出錯或塗改
姓。
鄭碼:NBX,U:4F0D,GBK:CEE9
筆畫數:6,部首:亻,筆順編號:321251

漢英互譯

◎伍
army
five[

方言集匯

粵語:ng5
◎客家話:[梅縣腔]ng3[海陸豐腔]ng3[客英字典]ng3[陸豐腔]ng3[客語拼音字彙]ng3[東莞腔]ng3[寶安腔]ng3[台灣四縣腔]ng3
◎潮州話:ngou2(ngóu)ngou6(ngǒu)

拼音是w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