圬

形聲。字從木,從虧( yú),虧亦聲。“虧”意為“磨損”、“磨平”。“土”指地面、牆面。“土”與“虧”聯合起來表示“磨平地面或牆面的工具”。本義:瓦刀(用於剷平或削平土面凸起塊)。引申義:1.抹子,塗牆的工具。鏝子,泥瓦工人用來塗抹牆的抹子 [trowel]。2.地面的低洼處或牆面的凹坑。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拼音:wū 注音:ㄨ
部首:土,
部外筆畫:3,
總筆畫:6
五筆86&98:FFNN
倉頡:GMMS
鄭碼:BBZ敗北渣
筆順編號:121115
四角號碼:41127
UniCode:CJK統一漢字U+572C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土虧
漢字部件分解:土一丂
筆順編號:121115
筆順讀寫:橫豎橫橫橫折

基本字義

●圬wūㄨˉ
◎泥瓦工人用的抹(mǒㄇㄛˇ)子。
◎抹(mǒ)牆。

方言集匯

◎粵語:wu1
◎客家話:[梅縣腔]wu1[陸豐腔]wu1[客英字典]vu1[海陸豐腔]wu1[台灣四縣腔]wu1
◎潮州話:污1(嗚)

英譯

(名)1.(瓦工用的抹子)trowel(動)1.(抹灰)trowel;plaster

詳細字義


杇、釫wū
〈名〉
(1)(形聲。字從木,從虧(yú),虧亦聲。“虧”意為“磨損”、“磨平”。“土”指地面、牆面。“土”與“虧”聯合起來表示“磨平地面或牆面的工具”。本義:瓦刀(用於剷平或削平土面凸起塊)。引申義:1.抹子,塗牆的工具。鏝子,泥瓦工人用來塗抹牆的抹子[trowel]。2.地面的低洼處或牆面的凹坑。
豫讓刃其杇。——《戰國策·趙策》
(2)又如:圬人(圬者。泥瓦匠人)
圬wū
〈動〉
(1)抹牆[trowel]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韓愈《圬者王承福傳》
(2)又如:圬墁(鏝)(塗飾牆壁,粉刷)
圬wū
〈形〉
低洼的[low-lying]
南峰中圬而平,其前峰為落雁,多松檜,亦曰松檜峰。——屈大鈞《登華山記》

康熙字典

【醜集中】【土字部】圬
【廣韻】哀都切
【集韻】【韻會】【正韻】汪胡切,$同杇。泥鏝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圬人以時塓館宮室。

漢語詞典

圬1[wūㄨ]
[《廣韻》哀都切,平模,影。]
1.同“杇”。抹子,塗抹牆壁的工具。《集韻·平模》:“﹝杇﹞或作圬。”
2.塗飾牆壁,粉刷。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裴駰集解引王肅曰“圬,墁也。”
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
《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四》:“門外左右各建一台,高一丈二尺,廣狹方正,稱台之形,圬以白泥,四隅漆赤。”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余幼時游西湖,見酒樓號五柳居者,壁上題詩甚多,不久即圬去。”
3.同“圩1”。凹,中低而四旁高。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又一穴……磅礴空圬,嵌窞異狀。”
清屈大均《登華記》:“南峰中圬而平。”
【圬人】泥瓦匠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宮室。”杜預註:“圬人,塗者。”明宋濂《扶宗宏辨禪師育王裕公生塔之碑》:“一日令圬人塓壁,壁中隆然如有物。”
【圬工】瓦工的舊稱。指砌磚、蓋瓦等工作。
【圬者】圬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雲此物能使人不寐,當時圬者之魘術也。”
【圬墁】亦作“圬鏝”。
塗飾牆壁,粉刷。《論語·公冶長》“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宋邢昺疏:“謂圬墁之,使之平泥也。”
《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七年》:“中堂既成,召工圬墁,約錢二百萬。”
《宋史·陸萬友傳》:“萬友始業圬鏝,既貴達,不忘本。”
清馮桂芬《制洋器議》:“圬鏝之役,至賤也,雖中材不屑為也。”
【圬鏝】見“圬墁”。

拼音是w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