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背景
1、技術、市場和制度環境的不確定性。由於技術革新速度提高、信息不完備和市場快變等蘊含的不確定因素.使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決策困難、行為不穩定。網路模式具有較好地對環境變化做出相機反應、快速廉價重新配置資源的特質,可將各種不確定性內化,增強技術創新過程的可控度。企業技術創新網路由創新企業、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其它相關企業、用戶、中介和金融機構等多種主體構成,是一種混合型網路。其中既包括創新企業與上下游關係的供應商以及用戶之間形成的垂直合作網路,也納入了創新企業與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或競爭對手之間形成的水平合作網路,而且還可能嵌套著若干由聯繫密切的某幾個主體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子網路。
2、創新資源稀缺。創新資源稀缺和分散,對本身強資源依賴的企業技術創新非常不利,而網路模式中密切的成員關係,為資源整合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從而緩解了創新需求與資源稀缺的矛盾,提高了社會資源總效用。
3、技術的系統化特徵明顯。新技術往往需要多種互補性技術的同步發展,個別企業對此無能為力。因而需要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或組織攜手合作.形成技術聯盟或創新網路,整體推動技術進步。環境的變化催生了企業技術創新網路,使企業、政府、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及中介組織等異質主體的結網合作成為必然。但多個非同類主體間的創新網路不易自發形成往往需要有一定的主導力量從中進行組織、協調和促動。實踐中,這個角色通常由企業、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等主體分別或共同承擔。
網路分類
(1)企業主導型巨大生存和競爭壓力使企業必須靠不斷創新來實現可持續發展。而技術創新活動的非線性和協同性特徵.又使結網創新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由企業主導技術創新網路的形成,可分為兩種模式:①“龍頭企業帶動型”,即由相關領域內掌握主要資源.或擁有核心技術的大型企業或“企業簇”擔任領導角色.利用其在業界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吸引其他成員凝聚結網 一些企業工業園區的技術創新網路、跨國虛擬技術聯盟等多以這種模式形成。②“特色產業(品)聚合型”.指在特定的區域內由大量規模、實力相當的小企業聚集而自發演化形成網路。這種區域通常垂直和水平專業化程度很高.企業間競爭激烈。進入和退出障礙比較低 其中眾多小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反覆磨合,通過不斷調整定位.最終在集群內部形成動態平衡的網路結構。
(2)政府主導型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網路的重要成員.政府部門兼具管理和參與等多重職能。其中之一就是充當網路化和知識交換的促動者和調和者(RoelandtetaI.1999)。即政府以組織者角色.在企業技術創新網路形成過程中發揮推動作用。台灣新竹高科技園區的形成是高效政府主導模式的典型代表 新竹園的建立.是台灣政府在認識到其傳統支柱產業—— 紡織和輕工產業競爭日益激烈情況下.決心發展高科技以及高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而建立的。政府高效的規劃、引導和協調,在其構建過程中起到了絕對的主導作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等,也都是以政府導向構建的區域型企業技術創新網路。
(3)高校/科研機構主導型知識經濟的來臨,使高校/科研機構成為帶動企業技術創新網路形成的另一個主導力量。高校/科研機構所具有的深度知識和分析能力,以及獨立和專業化的溝通技巧.決定了其在網路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促進信任和建立社會資本;進行論證和分析,定位網路的戰略方向和行動:推動創新和網路建立;並通過知識外溢影響其他網路.促使網間強強聯合 美國史丹福大學在矽谷企業技術創新網路形成中的作用不容忽視.英國劍橋大學對帶動其周邊地區集群的結網也同樣功不可沒。此外.國內依託中科院及周邊高校所提供的科技資源和知識人員.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北京中關村企業技術創新網路.以及一些大學科技園中的創新網路都是這種模式的成功範例。可見.為了順應創新環境變化的要求,更好的實現技術創新目標.企業、政府、高校等不同主體,將自身優勢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選擇適當的模式.主導併合力推動了企業技術創新網路的構建與發展。與此同時.加入網路的各成員開始努力適應網路化創新環境.在網路運轉和彼此互動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角色、明確定位、轉換職能.逐漸形成了企業技術。
存在難題
企業技術創新網路能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到個體難以達到的水平。並且在風險和成本降低的同時,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帶來更高的創新產出。但由於每個成員組織都是獨立的利益單元,客觀上都會致力於追求對本單元最有利的交易.並希望能從網路中分享更多的成果和利益。所以,企業技術創新網路在運行中,就會出現由於信息不對稱和契約不完全所引發的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行為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保守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為了維護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網路成員往往不願與合作夥伴分享其獨占資源,或將技術訣竅、專利方法等技術成果公布於眾,以免使自己喪失這種特有能力而在競爭中處於弱勢
(2)搭便車企業技術創新網路中的技術創新是一種合作創新,需要各個合作成員先投人一定的資源.後共享創新成果。但由於合作者行為的不可預測性,網路成員便面臨由於信息不對稱或契約不完全所帶來的逆向選擇成本與道德風險。因此各成員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將通過限制自己對網路的貢獻而企圖“搭便車”.想用儘可能少的技術創新資源投人。去獲取儘可能多的技術創新成果和利益
(3)單方依賴企業技術創新網路中的創新常常是基於特定的技術。各方投人的資源均有一定的專用性。由於網路成員投人的資產專用性程度不均衡,那么個體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就可能導致交易中專用性資產投人相對較低的一方出現機會主義行為,使得專用性資產投人高的一方存在被“套牢”的風險,即所謂的“單方依賴”。以上問題的存在,使企業技術創新網路的自發調節機制難以維持體系的有效運行.從而嚴重影響了網路的技術創新效率和效果。同時,對於企業技術創新網路這種“多主體組織系統” 而言.傳統的交易治理機制難以發揮作用,單一的治理機制也無法保證複雜系統治理的穩定性和有效性。所以,必須針對企業技術創新網路的特點,聯合多種機制進行綜合治理,才能有效地協調網路成員的行為,使得每個成員都能從整體的長遠利益出發,積極高效地合作創新。
網路構建
1、外界技術源的搜尋技術源的搜尋和溝通對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具有決定性作用.企業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有效利用網路中的知識、信息和資源來進行技術的探索和學習.為此,企業需要與外界的技術源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包括技術人員之間的交流、管理人員之問的交流、僱傭技術專家、利用技術援助和海外培訓等等方式。
技術領先企業的經驗表明,企業在外界技術源的搜尋方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同大學的聯繫.技術領先企業與大學都培育了很緊密的關係,表現為定期派技術人員去大學裡學習,與大學間自由交換研究人員,請大學來為企業作評估等等.而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企業往往發現,實驗室里的研究人員能為企業提供獨特的見解並且能激發創造性的討論.其次是在不同國家建立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主要致力於從不同的國家蒐集和交流信息情報,使研發人員在全世界各地進行交流和相互學習.企業發現把本國的研發人員派到國外的研發中心一年或者更長時間,他們就可以獲得能夠帶回本國的新技術.再次是企業的戰略盟友.技術創新領先的企業都與其它研發企業有著技術協定或合作關係並共同開發新產品.如在雙頻移動通訊(GSM)方面,索尼和西門子從一度的競爭對手變為共同開發新一代電話的合作夥伴 .
Freeman在技術創新究竟是技術推動還是市場推動這個問題上斷言,任何創新理論必須同時考慮這兩個因素,把技術創新看成是技術發明者和技術套用者合作聯動的產物。在企業技術創新網路的縱向系列中,應包括與供應商的上游網路和與用戶的下游網路兩個方面.企業在與供應商的聯動方面主要是使其參與到具體的產品開發過程當中,並且根據產品的實際需要隨時調整供應商對零部件的設計.以日本汽車產業為例,供應商的專賣零件是通過產品目錄出售給裝配廠的標準產品,在從概念到生產的整個開發過程中,供應商都要負全部責任.對一個有代表性的項目來說,日本汽車業的供應商所做的工程工作量是美國供應商的4倍,是歐洲供應商的2倍.由於世界上最優秀的供應商的參與,平均85% 的生產成本經常由企業外承擔.日本通產省次官Hatakeyama說,日本汽車和消費電子業取得成功的主要關鍵在於按縱向企業系列方式組織的零部件製造商體系.因此,企業要想具有研製時間上的獨特優勢並且更加符合質量要求,那么就必須考慮與供應商的緊密協作。
然而,僅僅與外部的發明本身並不會產生創新,如果不考慮市場的需求,商品化也不可能取得成功.2003年,國內共簽訂技術契約26.8萬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1084.67億元,平均每份技術契約成交金額40,47萬元.而同年中國從國外引進技術簽訂契約7139項,契約金額134.5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112.42億元,平均每份技術契約成交金額1558.22萬元,是中國國內技術契約平均交易額的38.5倍 .2005年末,國內技術契約平均交易額達到了58.55萬元,但與國外引進技術契約平均交易額的巨大差距仍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這些數字說明,中國雖擁有國際水平的科技成果,但是相當一部分卻無法轉化為生產力,中國科研院所的研發與市場的聯動還遠遠不夠.
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到,一個項目的研發必須要有嚴格的市場定向,這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施完成:首先,公司的業務銷售部門需要對將要進行的研發項目進行認可,如果沒有實際的市場定位,那么就應被撤銷.其次,項目一旦進行,需要實施統一的人員培訓計畫.例如研發部的研究人員在進實驗室進行研發之前,必須完成初始的銷售訓練和在生產第一線的訓練.如果不了解產品的市場定位,那么產品研發勢必與市場化環節相脫離.再次,企業應在早期研製出樣品,並儘快將用戶的反饋直接反映到研發部門,把用戶需要結合到新一輪的產品研發過程當中,隨之產生樣品與客戶需要的互動,最終推出客戶需要和滿意的產品.
各國政府以提升本國企業創新能力作為一項戰略政策.因而,企業要積極與政府部門合作,以充分利用政府實施的各項旨在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同時,企業也要積極參與到以政府為主導的各種創新計畫,如科技攻關計畫、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等.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政府在推動企業創新方面起相當大的作用,但政府推動是彌補市場動力的不足,而不是政府對市場機制的替代.企業要與政府有效配合,先要對政府的各項推動企業創新的舉措有一個及時透徹的掌握。
4、其他社會支持網路企業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除了與科研院所、供應商、用戶以及政府的聯結之外,還需要建立許多其他的社會支持網路,例如與資本市場、同類企業的合作等等.在中國資本市場不發達、中國企業自有資金積累少的情況下,需要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支持企業創新的融資方式與融資渠道,如政府投資、金融機構貸款、股票融資和民間注資等多元化的融資途徑.
企業在技術創新網路的構建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戰略性原則和平等性原則和靈活性原則等.企業技術創新的網路往往不是短期的,而是需要在長期的合作中才顯示出更大的主動性.網路的聯接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企業需要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不斷調整,使之不斷地適應企業研發的需要.目前全球已成為一個大的系統,中國企業已經逐步被納入到整體價值增值鏈之中或經營網路之中.因此,企業創新網路是順應經濟技術之時代潮流由實踐的發展本身型塑和選擇出來的.隨著知識經濟的加速到來,人們不得不採取一系列辦法建立具有加速創新能力的網路,因此,中國企業必須借鑑日本、歐美的成功經驗,努力構造資源豐富、功能強大、交易成本低廉、有利於企業開展組織學習與知識轉化的創新網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