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麻花腺毛草(學名:Byblis liniflora),一般直接稱作彩虹草,為腺毛草科家族的一年生食肉植物。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腺毛草科 Byblidaceae
屬: 腺毛草屬 Byblis
種: 亞麻花腺毛草 B. liniflora
分布
本種發現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生長在充足日光的熱帶莽原雨季,而在乾季時開花、結果並死亡,是一年生的腺毛草。栽培時須留意幼苗易因淋雨死去,所以要改用底盆供水。
細部特徵
葉
葉圓而長,未端細,布滿會從尖端分泌黏液的腺毛,藉此誘捕小型昆蟲。除非小蟲的力氣足以逃走,不然就會被黏液包覆,因而精疲力盡或窒息而死。但不像毛氈苔,彩虹草不會移動觸毛或葉片來幫助捕抓或是消化,
因此他被歸類為被動式的捕蟲器。葉上除了有莖式黏腺之外,還有無莖式黏腺,後者應該是拿來分泌消化液用的
無莖式黏腺的數量,是有莖式的五到十倍。
花
腺毛草屬的花,單朵開於無分枝,葉狀花序的葉軸未端。
花瓣有五片,大多是紫色到淡紫色。有時會開出白色的花朵。
除了B. liniflora可以自花授粉,其餘的種類皆須異花授粉。
B. gigantea 和 B. lamellata,更只能藉由外物的共振,來幫助進行異花授粉。
種子
成功授粉的花會成熟為蛋型,結成兩塊皮式的蒴果。
(註:蒴果為多塊外皮包覆,成熟時會裂開,把種子彈出)
果莢乾透後會裂開,把種子彈到地上。
種子通常黑而圓,且表面常帶有網狀標記。
B. lamellata的種子則會有強烈的刻痕。
參見
外部連結
[1] 塔內植物園 http://192.192.42.4/~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35&topic=91&show=100
食肉植物(一)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 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 。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 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