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無毛太陽瓶子草的捕蟲瓶高10至45厘米,寬5至15厘米。其下部為漏斗形,瓶肩靠下,瓶肩處略呈葫蘆形;中部為管狀,細長;上部略呈漏斗形。無毛太陽瓶子草較其他太陽瓶子草屬物種的捕蟲瓶在比例上相對細長。瓶蓋為盔形,中部具丘狀隆起。捕蟲瓶內表面大部分無下向毛,僅在瓶肩對應處存在一圈長2至5毫米的細毛。無毛太陽瓶子草的苞片為黃色。產地生境
無毛太陽瓶子草分布於羅賴馬山東南部的韋山(Wei Tepui)和數個未命名的小山峰,以及羅賴馬山東側的小羅賴馬山。其海拔分布範圍為1200米至2810米。在許多原生地其與垂花太陽瓶子草(H. nutans)同域分布,並已發現了兩者之間的自然雜交種。在20%至45%遮蔭的條件下,其捕蟲瓶為紅綠色,可高達45厘米,為太陽瓶子草屬內的捕蟲瓶最大尺寸。在更高的遮蔭條件下,其捕蟲瓶會為純綠色甚至黃化。各分布地之間的種群捕蟲瓶的顏色也存在差異,韋山種群的捕蟲瓶主要為綠色,而羅賴馬山東部的種群則更鮮紅。
食肉植物(一)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 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 。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 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