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輥式軋機

簡介

五輥式

軋機

實現金屬軋制過程、完成金屬塑性變形的設備。包括主要設備及附屬設備,但一般所說的軋機僅指主要設備。
最早的軋機出現在14世紀的歐洲,1480年義大利人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曾設計出軋機的草圖。1553年法國人布律利埃(Brulier)軋制出金和銀的板材,用以製造錢幣。此後,西班牙、比利時和英國相繼出現了軋機。1766年英國有了順列式的小型軋機,至19世紀中葉,第一台可逆式軋機在英國投產,並軋出了船用板材。1838年建成了帶活套(見活套軋制)的二列式線材軋機(見橫列式軋機)。1848年德國發明了萬能軋機,1853年美國開始套用三輥式型材軋機,並用蒸汽機傳動升降台,實現了升降動作的機械化。接著美國又出現了三輥式勞特軋機(見厚板軋機),1859年建造了第一台連續式軋機,1862年英國人貝德森(G.Bedson)取得了平輥立輥交替配置的連續式線材軋機(見平立交替精軋機組)的專利。軋制型材的帶立輥的萬能軋機是1872年問世的,20世紀初期建造了半連續式帶鋼軋機。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類軋機在設計、研究和製造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並朝著連續化、自動化、高速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相繼出現了軋制速度高達每秒鐘130m的各種類型的線材軋機、全連續式的冷、熱帶鋼軋機、寬度為5500mm的厚板軋機和連續式H型鋼軋機(見H型鋼)以及連續軋管機組等一系列先進設備,並在液壓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和各種測試儀表的套用以及軋制產品的實物質量和內部性能的控制等方面都有許多突破,使得軋機所用原料單重不斷增大,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不斷提高,軋制的品種與規格日益增多。
中國於1871年在福州船政局所屬拉鐵廠首先套用軋機,用以軋制厚度為15mm以下的鋼板,6~120mm的方、圓鋼。1890年湖北漢冶萍公司漢陽鐵廠裝有寬為2450mm的用蒸汽機拖動的二輥中板軋機、橫列式三機架二輥軌梁軋機以及350mm/300mm的小型軋機。隨著鋼鐵工業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中國已有用來生產鋼板、鋼管、型鋼和線材的多種類型的現代化軋機。
軋機的主要設備有工作機座和傳動裝置。工作機座由軋輥、軋輥軸承、機架、軌座、軋輥調整裝置、軋輥平衡裝置、導衛裝置以及換輥裝置等組成。此外還有無牌坊軋機。傳動裝置由電動機、減速機、齒輪機座和連線軸、接手等組成。齒輪機座的作用是將傳動力矩分送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受力的軋輥上。如採用直流電機軀動軋機,可不設減速裝置。
軋機的附屬設備主要是軋機前後的升降裝置、移送裝置、翻轉裝置以及工作輥道和延伸輥道等。
軋機有許多分類方法,可按軋輥的排列特點和數目(表1)、工作機架的排列方式(表2)和機架的結構特點(表3)分類,也可按軋制產品的特徵和大小(表4)分類。表1軋機按軋輥的排列和數目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