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屬概述
![五椏果葉木姜子](/img/8/6fc/nBnauM3XzUDO2EjN5YTMzUzMyITM2QjN0YTMwADMwAzMxAzL2E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中文名:五椏果葉木姜子
拉丁科名:Lauraceae
中文科名:樟科
保護級別:3級
分布:雲南
現狀:漸危種。五椏果葉木姜子僅見於雲南西南部,散生於季節性雨林中。因當地民眾喜作建築用材,森林不斷遭到破壞,生境惡化,更新困難,植株稀少。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形態特徵
![五椏果葉木姜子](/img/6/a91/nBnauM3X0gjM1kzN1QTMzUzMyITM2QjN0YTMwADMwAzMxAzL0E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生長習性及分布
![五椏果葉木姜子](/img/d/fb6/nBnauM3X1QDOwYzM0UTMzUzMyITM2QjN0YTMwADMwAzMxAzL1E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分布範圍
五椏果葉木姜子屬於微域分布植物,僅零星分布於雲南南部勐臘、勐醒、勐海、景洪、孟連、思茅和西南部滄源、耿馬等地,垂直分布幅也窄。生於海拔800米以下的溝谷密林之中。
種群特徵
![五椏果葉木姜子](/img/e/696/nBnauM3XxIDN4cjN0QTMzUzMyITM2QjN0YTMwADMwAzMxAzL0E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80年和2001年分別對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五椏果葉木姜子(LitseadilleniifoliaP.Y.PaietP.H.Huang)群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五椏果葉木姜子群落層次結構完整,植物種類豐富。2次調查結果顯示,在600m^2的樣方內共有維管植物50科86屬102種,五椏果葉木姜子的重要值分別達到141.6和108.4,在主林層中的優勢非常明顯。種群大小級結構及其分布格局的分析結果表明,五椏果葉木姜子種群屬介於穩定型和衰退型種群之間的成熟型種群,整個種群呈集群分布。在分析造成五椏果葉木姜子瀕危原因的基礎上,提出拯救和擴大其種群的基本途徑。
遺傳多樣性
![五椏果葉木姜子](/img/a/da1/nBnauM3XxAzN3AzM4UTMzUzMyITM2QjN0YTMwADMwAzMxAzL1E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結合居群遺傳多樣性及UPGMA聚類分析,推測五椏果葉木姜子部分個體可能為大貓島遷入的後裔,而朱家尖島五椏果葉木姜子則由人為移植自普陀山島。基於五椏果葉木姜子的物種保護及資源利用,建議加強現有自然居群的就地保護,促進居群自然更新;建立種質資源庫,收集不同島嶼的種源進行混合繁殖,促進基因交流;選育優良品系用於海島植被恢復及園林觀賞。
藥理作用
![五椏果葉木姜子](/img/c/809/nBnauM3XzQzM1YDMwYTMzUzMyITM2QjN0YTMwADMwAzMxAzL2E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抗心律失常作用給小鼠灌胃毛葉木姜子油0.3ml/kg,連續3d,能明顯降低氯仿引起的心室顫動的發生率,變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心律失常,對氯化鋇所致大鼠的雙向性心動過速的心律失常迅速恢復為正常竇性心律,對烏頭鹼引起心律失常的劑量及致死量有所提高,但統計學不顯著,對毒毛花苷G引起的心律失常無對抗作用。
抗真菌作用0.005%-0.01%木姜子油能抑制試管內黃癬菌、斷髮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孢子菌等9種皮膚癬菌。0.033%-0.1%還能抑制白色念珠菌、新型隱球菌、孢子絲菌及幾種皮膚著色真菌(裴氏著色真菌、卡氏枝孢菌、茄病鐮刀霉、粉綠木霉等)。唯對曲菌抑菌力較弱,直到濃度加大到1%,才能抑制黃麴黴和煙麴黴。除抑菌作用外,木姜子油尚有一定程度的殺菌作用。初步認為抑菌有效成分為檸檬醛等。
生藥材鑑定
![五椏果葉木姜子](/img/7/cd3/nBnauM3XyETO2QTOyYTMzUzMyITM2QjN0YTMwADMwAzMxAzL2E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果實圓球形,直徑4-6m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網狀皺紋,基部常有果柄痕。中果皮易剝去;內果皮暗棕紅色,果皮堅脆,種子1粒,內有肥厚子葉2枚,富含油質。具特異強烈竄透性香氣,味辛、涼。
顯微鑑別
果實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略切向延長的細胞,外被厚角質層。中果皮細胞含微小草酸鈣針晶,長5-6μm;油細胞散列,以外側為多;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成群,以靠近胚根的部位較集中。內果皮為4-6列梭形石細胞,柵狀排列,貼近中果皮的1列切向壁外側細胞間隙埋有草酸鈣方晶,形成一結晶環,細胞腔偶含草酸鈣方晶;內果皮內外均有1列薄壁的色素層。種皮為數列薄壁細胞,細胞壁具網狀紋理。胚乳呈頹廢層。子葉2枚,占橫切面的大部分,細胞含糊粉粒和細小草酸鈣方晶。胚的少數細胞含大形方晶,直徑32-35μm。
粉末特徵
香氣濃烈。①油細胞橢圓形或圓形,長110-180μm,寬26-96μm,內含黃棕色油滴。②石細胞長方形或類圓形,直徑26-86μm,壁厚,胞腔小,紋孔及孔溝明顯;也有的壁較薄。③外果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直徑20-32μm,具角質紋理;斷面觀類圓形或矩圓形,角質層厚10-18μm。④內果皮石細胞梭形,黃色,柵狀鑲嵌排列,直徑約15μm,胞腔狹細,有的含草酸鈣方晶;頂面觀細胞多角形,外壁附著多數草酸鈣方晶。
瀕危及保護
保護價值
五椏果葉木姜子為珍稀樹種,種子含油量34.53%,含月桂酸92.6%;木材細緻,可作工業和家具用材。
保護措施
目前產地大部分屬於自然保護區,但還有部分處在保護區之外,且不斷遭受砍伐,應及時採取保護措施,並積極進行人工栽培繁殖。
栽培方法
![五椏果葉木姜子](/img/8/287/nBnauM3XwAzNygTM1YTMzUzMyITM2QjN0YTMwADMwAzMxAzL2E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選地與整地
喜溫暖潮濕環境,土壤肥沃,疏鬆,夾沙土或富含腐殖質。宜選海拔1000m以下的緩坡,丘陵,平原處的夾沙土或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作為種植地。清理地塊後,犁耙整地,每66617m2施入腐熟的堆肥或廄肥1200-1500kg。
搭棚遮陰
種植地可用遮陽網搭成拱形棚。幼苗生長初期要求蔭蔽度在016以上,隨著植株生長,可逐漸降低至014左右。
分株繁殖
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結合採挖,把老株分成數兜,每兜留地上莖3-4支,切去莖上半段。在選好的地上起112m左右的壟,按30-40cm的株行距,開深12cm窩,每窩一兜,填土鎮壓,澆足水,大約半個月左右萌芽。
田間管理
施肥:移栽成活後,結合澆水進行施肥。每年每畝施尿素10-15kg,過磷酸鈣80-120kg,配已腐熟的人畜糞水,在5月,8月分兩次追肥。
管理:拱形棚內應空氣流通和土壤濕潤,不積水以防根莖腐爛,並適當調節蔭蔽度。
病害防治:危害四川山姜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鬚根先發生褐色乾腐,並逐漸蔓延至根莖。根莖部橫切,可見維管束病變為褐色,後期根莖部腐爛,地上部分萎蔫枯死,果實早落等。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用50%的托布津1000-1500倍液噴霧,連續兩次,間隔7-10天。
植物價值
觀賞價值
春天幼嫩枝葉密被金黃色絹狀柔毛,在陽光照耀及微風的吹動下閃閃發光,冬季紅果滿枝,與綠葉相映,十分艷麗,是不可多得的觀葉兼觀果樹種,珍貴的庭園觀賞樹及行道樹。
經濟價值
樹幹通直,出材率高,材質優良,結構細緻,紋理通直,富有香氣,是建築、家具、船舶等的上等用材。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傅立國;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2]劉演 寧世江;廣西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現狀與評價[J];廣西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