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歷史
“乾煸鱔魚”是三原縣明德亭餐館的傳統名菜,後傳入西安和其他地區。此菜創始於明朝。清光緒年間,名廚張榮(1885—1940年)在三原縣創辦了明德亭餐館,經營此菜。祖籍三原的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偏愛此菜,親筆題寫了“明德亭”匾額。一次,他宴請鄧寶珊將軍在此品嘗此菜後,以十分滿意的心情,書寫了“名廚師張榮”的條幅,作為紀念。
所需食材
主料:活鱔魚500克。
調料:蒜25克,蔥30克,薑末15克,乾辣椒絲1克,醬油15克,精鹽3克,紹酒15克,醋15
克,味素1.5克,乾澱粉40克,菜籽油2000克(約耗油50克),熟豬油150克。
製作方法
(1)將活鱔魚放盆里,蓋上篩子,澆入開水燙死,放入沸水鍋中,用微火煮約3分鐘,待鱔魚嘴張開時撈出,放入涼水裡漂淨粘液。再將魚背朝下,放在鑽板上,用骨刀將魚身順長劃開,除去內臟及脊骨,將魚肉切成粗絲,截成6厘米長的段,洗淨,攥乾水分,抖散,加入醬油(10克)、紹酒(5克)略加醃漬,再撒上乾澱粉,拌勻。蒜去皮,切成片,蔥劈開,切成2.64厘米長的段備用。
(2)炒鍋內放入菜籽油,用旺火燒至八成熱,投入鱔絲,炸至色黃皮酥,倒入漏勺瀝油。
(3)炒鍋放回火上,另加熱豬油燒至七成熱,下乾辣椒絲炸焦,用醋一烹,下蒜片、姜米、蔥段煸出香味,加醬油、紹酒、鱔絲迅速下鍋,顛翻出鍋,裝盤即成。
食用須知
鱔魚 - 南方人都愛吃鱔魚,不僅因為它肉嫩,而且它的營養價值很高。鱔魚身上有一種粘液,這種粘液是由粘蛋白和多糖類結合而成的,它不但能促進蛋白質的吸收。
藥用價值
黃鱔不僅為席上佳肴,其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濕等功效。
黃鱔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民間用以入藥,可治療虛勞咳嗽、濕熱身癢、腸風痔漏、耳聾等症。黃鱔頭煅灰,空腹溫酒送服,能治婦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藥,兼治臁瘡,療效頗顯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別是外用時能治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痹。有人說“鱔魚是眼藥”,過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鱔魚有好處。
作用
常吃鱔魚有很強的補益功能,特別對身體虛弱、病後以及產後之人更為明顯。它的血還可以治療口眼歪斜。祖國醫學認為,它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醫療保健功能。
鱔魚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熱,能被胃液和加熱所破壞,一般煮熟食用不會發生中毒。民間用鱔魚血治病,是否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黃鱔的血液有毒,誤食會對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嚴重的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