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九華鎮,位於如皋市南大門,總面積78.3平方公里,人口7.9萬,為如皋第三大鎮。相傳南宋年間,西域高僧無為行者自江蘇如皋南下,經一土山,但見翠柏成蔭,流水孱孱,百花爭艷,鳥鵲鳴躍其間,誠然天上人間,頓悟安徽地藏道場之念,遂稱為“小九華”。華東第一樹“趙元銀杏”,樹高28.7米,主幹周長7.25米,是江蘇省二級保護文物。聞名大江南北的九華地藏寺,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有“去狼山燒香,不到九華地藏寺,功德只有一半”的說法。該寺暮鼓晨鐘,香菸繚繞,與南通狼山廣教寺遙相互應。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九華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銳意改革,開拓進取,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受到省市各級政府的表彰,先後被評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鄉鎮”、“南通市文明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紅旗鄉鎮”等。昔日,“小九華”,以古代文明而著稱。今朝,九華鎮,一個具有現代文明、初步繁榮富裕的新型農村集鎮已具雛型。
由來
1、地藏信仰始於南北朝之亂世,到唐時已經流行於民間。從盛唐大詩人李白於當塗寫《地藏菩薩贊並序》中就可以洞見當時地藏信仰已相當流行。地藏菩薩以其大悲大願,憫苦攝苦,誓願濟渡六道眾生,成為眾生生前解脫、死後超脫的精神庇護者。盛唐過後的唐末五代時期,經過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天下分崩離析,五代十國,動亂不已,人們受盡戰爭之苦,生離死別成為不可逃避的厄運,渴望得到神靈生前解脫、死後超脫的庇護心理尤其強烈,對地藏菩薩的信仰日熾,為把僧地藏抬升為地藏菩薩打下了心理需求的基礎。2、僧地藏苦修佛道的精神表現出於末法時期護法、正法精神。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載僧地藏修行狀況,說他岩棲澗汲,以示高潔,曾遇毒螫,端坐無念。在飲食方面,唯白土少米烹而食之。有人為他建寺之後,收納弟子,仍然自耕自給,當時南方號為“枯槁眾”。如此的苦修、如此定功足可看出他修道的誠心,護法的決心。而這正與地藏受釋迦牟尼之囑於釋迦牟尼逝世後、彌勒佛成道之前的末法時期濟渡苦難眾生的護法、正法精神相合。
3、僧地藏相貌奇特,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載僧地藏“項聳骨奇,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宋贊寧《高僧傳》依據費文寫成,載僧地藏“心慈而貌惡,穎然天悟。七尺成軀,項聳奇骨特高,才力可敵十夫。”這一記載正與人們意識中所形成的地藏菩薩“幽冥教主”的高大、強壯而又猙獰的形象相暗合。
4、僧地藏的靈異記載促成了他的神格化。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記他示寂時,山鳴石隕、寺中扣鍾無聲墜地;寂後趺坐函中,經三年顏狀亦如活時,且“舁動骨節,若撼金鎖”,與經中所說"菩薩鉤鎖,百骸鳴矣"相合。建塔之後,基塔發光如火,光成圓環。另外還有僧地藏攜白犬“善聽”、涉海來華、避居山野的傳奇經歷和山神出泉的等等神異傳說,加深了僧地藏的神秘性質。這種神異化為僧地藏在人們心理由人而神奠定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
5、僧地藏的法號為“地藏”,與地藏菩薩同名,遂使人們很容易形成金地藏就是地藏菩薩的應化身的聯想。加上佛教中本來就有菩薩應化之說,在《大方廣十輪經》的《序品第一》中提到“地藏菩薩作沙門像,現神通力”,這為人們接受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身就顯得順理成章。
6、僧眾和社會上層階級尤其是帝王的因勢利導在現實上促成了僧地藏的影響及其菩薩地位的抬升。僧地藏在世時,池州太守張岩曾奏請賜額化城寺。宋、明、清三代,九華山僧眾越來越多,不少名僧如宗杲、智旭等來此弘法,寺院規模愈益擴大,數量迅速增加。王陽明、湛若水等游山名人絡繹不絕。同時,明清兩代帝王多次賜銀、賜名、頒藏和敕封,使地藏信仰活動逐步納入官方的扶持軌道,影響也愈來愈大。
僧地藏神格化為地藏菩薩、九華山闢建為地藏菩薩道場,既有其內因--僧地藏的法號、苦修、神異記載、相貌等,也有其外因--地藏信仰流行、社會動盪、僧眾和社會上層階級的因勢利導等等。應當說,僧地藏神格化為地藏菩薩、九華山闢建為地藏菩薩道場,是佛教地藏信仰作為社會存在對民眾的影響與民眾根據需要創造和發展佛教地藏信仰互動的結果。
民俗風情
華地藏寺始建於南宋隆興年間,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九華地藏寺為如皋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佛教活動點,與南通狼山廣教寺遙相呼應,整日香菸繚繞,鐘聲不斷,特別是每年農曆三月初八傳統廟會、7月30日地藏王全喬覺的生日,大江南北香客蜂擁而至,遊客如潮。農曆七月三十是一個宗教節日,名為“地藏節”。地藏是在釋迦既滅以後,彌勒佛未生以前,世間眾生賴以救苦的一尊菩薩,地藏王曾經發誓:他要在普渡眾生以後始願成佛,因此常常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救助苦難。有的佛書上說地藏王就是閻羅王的化身,是以慈祥面目出現的陰司主宰。
九華的地藏寺遠近聞名,吸引了張家港、常熟等蘇南地區的許多香客經常前來燒香拜佛、祈求平安。每年三月初八地藏寺都要舉辦廟會。廟會那天,人們潮水般不斷地從四面八方湧來。遠遠望去,平時還很寬闊的街道成了人的海洋。
交通地理
如皋九華地藏寺位於九華鎮內,九華鎮東連港口城市南通,為南通市區西門,西近如皋港經濟開發區,南與張家港隔江相望,地處長江入海口北岸,與長江相連的如海運河南北穿鎮而過,通揚大運河擦邊而流。東西走向的寧通高速公路、217省道和南北走向的204國道相互交會。蘇北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九華立交橋宏偉壯觀,四通八達。鎮內公路聯網,距南通機場20公里,上海國際機場位座附近,旁側的新長鐵路已經通車。優越的地理位置,使該鎮迅速有效地接受都市文明的輻射。相關“九華”地藏寺
一、安徽 青陽 九華山二、安徽 績溪 小九華
三、安徽 馬鞍山 小九華
四、浙江 衢州 小九華
五、浙江 長興 小九華
六、浙江 建德 大慈岩 浙西小九華
七、安徽 廬江 冶父山 江北小九華
風景
江蘇風景名勝導航
江蘇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是山水園林、名勝古蹟和旅遊城市高度集中的地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龍盤虎踞的南京,有“天堂”之稱的蘇州,“淮左名都”的揚州及鎮江、淮安、徐州、常熟分別列入。文化古蹟也比較豐富,南京的“石頭城”,明孝陵、中山陵,徐州的漢代兵馬俑、劉邦“大風歌碑”,常州的“東南第一叢林”天寧禪寺,蘇州的虎丘塔、寒山寺等堪稱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