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陳郝瓷窯遺址

中陳郝瓷窯遺址

中陳郝瓷窯遺址,位於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是山東地區目前所發現的時代較早的古瓷窯址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中陳郝瓷窯遺址中陳郝瓷窯遺址
燒制瓷器離不開水,所以河流從村中穿過。河上橋樑橫臥,橋下舟船競游,水中白帆點點,橋上車水馬龍,喧鬧異常,故而留下十橋之記載。沿河靠橋,廟宇林立,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絡繹不絕。故舊有九廟之傳文。因此,直到現在這裡還流傳著“九廟十橋七十二座缸瓦窯”的掌故。
中陳郝瓷窯遺址,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棗莊市文物管理站對這一地區就進行了調查,現將棗莊市博物館原館長李錦山先生撰寫的《中陳郝瓷窯遺址》(見《棗莊市名勝古蹟》P155頁)轉載如下,以供讀者欣賞:
棗莊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興起燒制陶瓷的手工作坊。考古調查表明,在全市十多處古瓷窯遺址中,尤以中陳郝古窯遺址面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中陳郝燒制歷史已有一千四百多年,而且曾經一度作為土貢品進獻京城。據《大明一統志》記載:“兗州府土產黑瓷器,嶧縣出。”《乾隆府廳州縣圖志》載:“嶧縣土貢黑瓷器”瓷土、耐火土和聖土是燒制瓷器的重要原料,棗莊北部山區盛產這些礦產,《嶧縣誌》在記述境北卓山、釣魚台諸山地理環境時說:“(山)上多堊”,“嶺阜盤給多煤炭,多白堊青堊,堅粘不讓西國產”,“其麓多白堊青堊,陶人用之,筐值百錢,居人以為利。”《嶧縣誌·物產略》中記載的更詳細:“一為土之屬,亦殖黑墳(指紅土與黑土)不一狀,而釣台山土尤有名,至齊村,許池諸嶺,所產青堊、白堊,質堅性粘,作什器尤良。……元時,釣台居民陶者甚多,作治什器賈數千里,獲利尤厚。近世,民鄙拙不復能為。山西陶者竊據之,每歲作諸巨器,樸質堅重,凝如金石。轉轂數百,行銷四方,皆得厚值。……或又謂許池所產土與博山琉璃土皆一脈,惜未試之耳。”蘊藏豐富的煤炭,瓷土原料為中陳郝燒瓷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陳郝瓷窯遺址位於棗莊市區西稍偏北10公里處,屬於薛城區鄒塢中陳郝村。窯址北部是與釣台、卓山一脈相承的山麓,南部丘陵時起時伏,附近有煤礦,盛產瓷土,蟠龍河自北向南從村中流過,瓷窯址面積頗大,方圓約四、五平方公里。田野中、河流邊散落很多古瓷片,俯拾皆是,整個村落就建築在手工業作坊區的廢墟上。村中自地表以下3米多深,全是不同時代堆積起的瓷片。歷年來,村民在耕田翻土、開挖水渠時發現數以千計完整的瓷器,有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器皿,有造形生動靈巧的玩具。
中陳郝古瓷窯址可以劃分為三大區域,自蟠龍河出村東上為青瓷區。河床兩岸散布大量青釉瓷片和窯具,一直延伸到北陳郝和張嶺村南部。田野中窯址眾多,土色有黑有紅,耕土層之上隨處可以見到古瓷片。岸邊的瓷片堆積有的地段高達3米。瓷器碎片以青釉為多,黃釉、醬釉以及釉上施褐班彩時而可見。
1987年,對村北青瓷區進行了發掘,文化堆積共分六層,各層土質土色和遺物不盡相同,可以劃分四期。第一期年代為北朝晚期;第二期為隋代;第三期為唐代、五代;第四期為北宋。可見這處遺址延續時代之長。以挖掘的文物看,可以分為窯具、瓷器、銅器三大類。窯具主要有三足支釘,筒狀支具不規則形支具支柱、托座、匣缽、墊圈、五齒支具、蹄形卯模、墊餅、墊釘和墊板等物。瓷器有碗、胡人頭像、罐、盆盤、缽、杯、盤口壺、高足盤、器蓋、執壺、水盂、燈、塤、硯等。銅器主要有隋代五株錢、銅鏡、北宋銅錢
這次考古發掘,在青瓷區還發現了一份重要的遺蹟。有料池、窯爐、灰坑等。料池平面呈長方形,池底猶保存3厘米厚的瓷土。隋代窯爐兩座,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由火道、窯門、火膛、出灰道、中心柱、窯床、煙囪組成,隋代瓷窯爐在我國北方發現不多,在山東還是首次發現。這處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古窯爐為研究我國古代的窯爐結構、瓷器的燒造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唐代灰坑四座,出土大量可以復原的窯具和瓷器。
中陳郝窯址村北青瓷區發現的大量瓷器,造型古樸凝重,以實用為主,釉色青中閃綠,堅實耐用。過去研究瓷器發展史的學者大都持“南青北白”的說法,認為隋唐以前青瓷器產於南方,白瓷器產於北方。中陳郝發現的大量青瓷器表明,棗莊在隋唐之前就開始燒制青瓷了。
白瓷區位於中陳郝村南廣闊地域。考古調查時曾在這一帶採集到不少完整瓷器,尤其是東南角有一片名叫“瓦碴地”的麥田,瓷片更為集中。白瓷區主要分布白瓷、白釉黑花瓷和綠點彩瓷,屬於北方的磁州窯系。主要產品是生活用品,此外還有一些玩具,其造形無不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白瓷區曾出土幾件頗有特色珍貴文物。如白釉黑花壇,體型較大,通身飾釉,晶瑩光潤,壇體兩側對稱黑彩花葉,極為流暢生動。白釉褐彩罐、器表飾褐色花葉,自罐沿而下周身掛滿雨滴狀流釉,極富韻味。三彩虎頭枕,造型如臥虎,通體飾綠、黃、褐釉,虎頭略昂,十分逼真。
白瓷區文化堆積共分為二層,均為元代。此外還發現金代房基、料池和窯爐各一座。房基平面呈長方形。南北向,牆基由廢棄的支柱和石灰塊砌成,地面鋪一層碎瓷片。可能是當時的一處製作瓷器的作坊。金代窯爐呈東西向,窯門向東。由火道、窯門、火膛、窯床、煙囪組成。窯的底部積有半米厚煤渣,這說明早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金代就已採用煤炭作燃料燒制瓷器了,為研究棗莊的煤炭開採歷史提供了證據。
白瓷區探方中發掘到的文物主要有窯具、瓷器兩大類。窯具有托座、匣體、圓形支具、圓箍形支具、缽形窯具,盤形窯具、火照、杵形器等,瓷器種類有碗、罐、盆、盤、雞腿瓶、缸燈、瓶、人物像、騎車俑、狗、棋子等。其中有盞白瓷燈,造形和裝飾很別致,燈外壁繪草葉紋,燈下三足,均製成童子模樣,面部五官髮乳十分逼真。騎馬俑造型為一肩披雲頭帔,身罩窄袖袍,足蹬長靴的武士,執韁跨於馬上。馬小頭短頸,胸挺臀圓,姿態活靈活現。出土的圍棋子有黑白兩種,與現今所用棋子相似。這說明金元時代燒制的瓷器,除了日常所用的器皿外,還燒制供人娛樂的用品。
中陳郝村西為黑瓷區,地面散布大量黑瓷片,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質地堅固,施釉均勻光潔,其時代為明清時期,這些瓷器有一部分為土貢品運往北京城。
中陳郝窯址古時是山東最大的燒製作坊之一,除了擁有豐富的煤炭、瓷土資源外,交通也十分便利,窯場南瀕運河,地處南北大道,蟠龍河是嶧境內的泥底河,古時可以通航。這一切都為瓷器的產銷創造了便利條件,也是燒制瓷業歷繹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明清時已成了瓷器的集散巨鎮,蟠龍河兩岸窯爐林立,河上舟楫穿梭,官府專門在中陳郝建築了公館,設定了巡檢司,眾多的廟宇和石橋布滿作坊區,因此,流傳下“九廟十橋七十二座缸瓦窯”的傳說。
中陳郝窯工們用辛勤和智慧創造了精美的瓷器,也為棗莊人民留下了一份難得的遺產。古老的瓷鄉雖然已成為一片廢墟,可是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古瓷卻引起了學者專家的注目,成為研究陶瓷發展史,工商業史以及文物陳列的珍品,同時也引起了日本考古學家的注意,1991年中陳郝古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