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玉文化中心

中華玉文化中心

中華玉文化中心(文促會玉文化工作委員會)是一家綜合性研究交流機構,旨在弘揚中華玉文化,傳承華夏民族文化,促進國際玉學交流。由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張忠培先生擔任主任,按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運行。駐地為良渚博物院。中華玉文化中心(文促會玉文化工作委員會)的設立,得到了浙江省和杭州市、餘杭區黨委政府以及海內外專家學者、玉文化愛好者的鼎力支持。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中華玉文化中心(文促會玉文化工作委員會)將成為中華玉文化研究和推廣的中堅力量和重要陣地

簡介

玉文化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標誌之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用玉,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玉器被歷代中國人賦予了豐富的政治、文化、社會、經濟含義,如“通靈寶玉”、“以玉比德”、“化干戈為玉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從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玉文化。對於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中華玉文化,理應予以弘揚,向世人展示。
2008年6月,經中華文化促進會(簡稱:文促會)研究同意,成立了中華文化促進會玉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和玉文化工作委員會
良渚文化是 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第一個玉器製作和使用高峰期中的傑出代表,是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的重要標設。

成立背景

玉文化源遠流長,玉石之作既工且雅。中國自古就有“君子比德於玉”的觀念。玉器經過數千年的繼承和發展,從史前的古樸、雅拙到秦漢的雄渾豪放,再發展到明清的玲瓏剔透、博大精深,經歷了一個由“物-神-人-物”的發展歷程,是不同時代、不同思想觀念下的不同產物,長期以來,相輔相成,取長補短,最終百川歸流,共同構成八千年璀璨奪目的中華玉文化。玉文化作為中華文化寶庫中一個分支而享譽世界。
良渚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第一個玉器製作和使用高峰期中最傑出的代表。它發現於上世紀30年代,因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遺址得名,年代約為距今5300—4200年。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知的良渚文化玉器數目不在20000件之下。良渚文化玉器在數量和器類上的絕對優勢,標誌著其製作和使用都達到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獨一無二的高度。作為物質與技術結晶的良渚文化玉器,滲透著宗教、政治、軍事、禮制等諸方面的重要內容,與中國文明起源階段社會等級的分野、集中權力的形成、禮制的規範化、大規模社會資源的調度、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設以及“天人合一”東方理念的形成,都有著密切的關聯,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關鍵所在。其數量之眾多,器形之豐富,工藝之先進,紋飾之精美,功能之複雜,影響之深遠,不僅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也為世界同時期絕無僅有,在中國玉器文化傳統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國平,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陳敏爾等省市領導在餘杭調研時均對餘杭文化工作寄予了厚望,要求餘杭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發揚和利用工作,“做深做透玉文化”文章。根據省市領導的指示精神,為進一步挖掘良渚文化、玉文化的精神內涵,弘揚玉文化所承載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促進餘杭文化的新一輪發展,餘杭區委、區政府創新思路、拓展渠道,積極尋求玉文化研究工作平台。這與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設立玉文化工作委員會的思路不謀而合。中華文化促進會是一個成功的、全國性的社會組織,成立15年來,本著“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的宗旨,積極開展各類活動,保護和傳承我國民族民間藝術,促進國內外文化交流。經過15年的發展,逐步設立和健全了常駐機構、分支機構和協作機構,會員遍及31個省市自治區、港澳台地區和16個華僑華人所在國。經中華文化促進會與餘杭區委、區政府商議,雙方決定在良渚文化發源所在地——餘杭良渚成立全國性的玉文化研究組織。即中華文促會玉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簡稱:中華玉文化中心)和玉文化工作委員會。中華玉文化中心和文促會玉文化工作委員會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運行。

組織架構

中華玉文化中心(文促會玉文化工作委員會)是一個由國內外學術界、文化界人士交叉合作的綜合性研究機構,是全國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辦公地址為杭州市餘杭區良渚文化博物館(新館)。組織的業務主管單位為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社團登記管理單位為民政部,接受文化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中華玉文化中心(文促會玉文化工作委員會)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金堅范和愛國人士、全國政協常委何柱國任名譽主任,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張忠培任主任,杭州市委常委、餘杭區委書記朱金坤任常務副主任,浙江省文物局局長鮑賢倫、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區長姜軍任副主任,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台南藝術大學教授黃翠梅以及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員曹錦炎等國內和海內外的專家、學者為顧問(委員)。

成立宗旨

中華玉文化中心(文促會玉文化工作委員會)旨在弘揚中華玉文化,促進玉文化的國內國際交流。將充分發揮中華玉文化中心(文促會玉文化工作委員會)這一全國性載體的作用,組織開展玉文化、良渚玉文化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通過舉辦主題玉器展覽,學術交流等活動,將該機構打造成為全國民間最具影響力的玉文化研究交流基地。

工作範圍

1、整合全國各地玉文化研究資源

搭建全國性的平台,組織開展玉文化、良渚玉文化的理論研究,玉文化主題展覽、研討活動,大力推廣中華玉文化。

2、支持和幫助玉文化研究者

愛好者挖掘整理玉文化遺產,發布最新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玉器圖錄與專著。

3、組織國內外玉文化研究者

愛好者的交流活動,徵集弘揚和促進中華玉文化發展的意見建議;

4、組織玉文化信息交流

適時開辦網站,為玉文化研究者、愛好者、從業者提供國內外玉文化研究、玉文化產業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務。

5、開展促進中華玉文化發展的其他工作

中華玉文化博物館又稱中華玉文化中心,它位於河南省鎮平縣“中國玉雕之鄉”石佛寺鎮中心商貿區玉雕灣。是全國最大的玉文化研究中心
它是”玉雕之鄉“標誌性建築,總投資1000萬元,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由被國際上譽為八大青年傑出建築師之一的趙冰博士設計,以行書“玉”字為整體造型,由展銷大廳、多功能會議廳、玉雕精品博物館和玉文化研究中心四部分組成,集玉器展銷、商貿、科研、學術交流於一體,匯集、展評和銷售各類玉雕精品。玉文化中心不但是經商、購物的理想場所,被省內外30多家旅行社定為定點旅遊和購物單位。而且也將成為豫西南玉雕產業人流、物流、經濟流的匯集中心。
它是我國第一家弘揚源遠流長的中華玉文化之光和展示“中國玉雕之鄉”風韻的玉文化博物館。它於2002年2月開工建設,2003年9月6日正式開館。是全國玉雕行業唯一的專業博物館。
博物館主體建設以行書“玉”字為造型,寓意深遠,玉潤彰顯,任名譽館長的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玉器專業委員會會長楊伯達先生題詞“中國玉雕第一館”內閃耀著迷人的光彩。博物館現有館員46人(國家級大師5人,省大師、高工、技術權威人士41人)負責館內正常業務往來,熱誠歡迎各界同仁給予通力合作!
博物館展館有玉淵廳、玉石觀、玉作坊、大師榜、精品苑和百玉圖六個展區,展示了玉文化悠久輝煌的歷史及其內涵。同時200餘幅珍貴玉照、120餘種來自全球的玉石標本,30餘件古玉文物、200餘件現代玉器精品,自古至今玉雕加工流程及現場表演,魅力無窮的“百玉圖”將你帶進玉器的世界,遨遊玉文化的海洋,教你崇玉把玩使你金玉滿堂……
參觀者不僅可以了解玉文化知識,還可以觀看或親自操作, 掌握制玉的工藝流程。館內蒐集的“百玉圖”和“玉詞集”匯集王羲之、柳公權、趙孟頫、顏真卿、岳飛、蘇軾、毛澤東等古今百名書法家的“玉”字和帶“玉”的詩詞,具有很高的知識性、趣味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