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何柱國曾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歷任國民黨五十七軍軍長、第一騎兵軍軍長,抗日戰爭時期任西安行營副主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第十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 。
人物經歷
何柱國父親名繼福。何繼福靠販賣馬匹使家業興旺,娶有二妻,生育子女12人。何柱國為後母劉氏所生,最小。他幼時父親去世。7歲入何公祠啟蒙,3年後讀完《四書》,許多篇章能背誦如流,深受塾師賞識,預言必成大器。10歲時母親病故,他成為孤兒。
何柱國早年就讀於黃埔陸軍國小第五期,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1917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後留學日本軍士官學校經十一期騎兵科。
1919年回國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騎兵戰術教官。1921年秋,任少校騎兵隊隊長。1922年任東北講武堂戰術教官兼騎兵科主任。1923年任騎兵第三隊中校隊長。1924年9月,任奉軍第一、三聯軍司令部作戰科主任參謀,參加直奉戰爭。後又任奉軍津榆駐軍司令部上校參謀兼作戰科長。同年秋任蘇皖魯剿匪總司令部作戰科科長,鏇又調任安徽督辦公署主任參謀。是年冬任東北陸軍第一二七團團長,參與新民之役,因作戰有功,獲勇字金章。隨後改任第四十五團團長。1926年因功獲三等文虎獎章。1927年春代理第四十五旅旅長。4月任第三十七旅少將旅長兼開封警備司令。5月北京政府晉升何柱國為少將。參加臨潁之役,6月任暫編第二十三師師長。10月,獲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1928年5月晉升中將師長。1928年11月東北軍縮編,何任東北陸軍第三旅中將旅長。
東北易幟後,1931年1月任陸軍步兵獨立第九旅中將旅長。1931年7月,率部在山海關參加抗日。1932年7月任臨永警備司令。1933年1月16日任第五十七軍軍長,參加長城抗戰。
同年12月28日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1934年率部去湖北“圍剿”中國工農紅軍。8月任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二期第二營營長。1935年4月6日任中將。同年8月任騎兵軍軍長。9月去陝北“圍剿”中國工農紅軍。西安事變爆發後,他支持張學良。擁護中國共產黨於關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主張。
1937年4月28日任軍事委員會長西安行營副主任,後兼豫皖蘇三省駐軍整理委員會委員。8月31日任騎兵第二軍軍長,會同八路軍協同華北抗日。1940年任豫皖蘇邊游擊副總指揮。後又任第二軍團軍團長。同年5月,何柱國獲三等雲麾勳章。1941年5月6日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1943年10月,何柱國獲三等寶鼎勳章。1945年1月5日任第十戰區副司令長官兼臨泉指揮所主任。5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1945年10月,何柱國獲勝利勳章。抗日戰爭期間,在晉西北、陝甘寧、豫東、皖北等地與賀龍、彭雪楓等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密切配合,協同作戰,有力地打擊了日寇。兩次訪問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熱情歡迎接待。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東北行轅參謀長,因雙目突然失明未能就職。1948年5月明令退為預備役。此後長期在杭州養病。1949年他拒絕去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他致電毛澤東、周恩來表示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革中央委員、常務委員等職。1985年9月3日病逝於北京。9月15日,全國政協在北京舉行何柱國同志遺體告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