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司法考試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司法考試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司法考試學院是中國高校中首家司法考試學院,也是唯一的一個公辦司法考試培訓中心。基於這樣的地位和權威,司考學院一直堅持走在國家司法考試的最前端,為行業做出表率。學院主要承擔國家司法考試制度的研究工作,同時承擔著本校學生(包括本科生、雙學士和研究生)司法考試考前的輔導工作以及面向社會的司法考試培訓工作。

基本信息

中國司法考試培訓的大本營

中國政法大學司法考試學院(The School of Judicial Examin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CUPL-SJE)是中國政法大學根據國家司法體制改革中確立的國家司法考試制度發展趨勢,結合該校法學教學模式改革及培養目標的要求,充分整合該校有關司法考試方面的優勢資源,經過近1年的籌備工作於2005年3月正式成立,成為中國高等院校中首家司法考試學院。
司法考試學院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和發展,基本職能逐步確定為:
◆ 國家司法考試制度及國家司法考試培訓模式研究;
◆ 有關國家司法考試制度及國家司法考試培訓的技術開發;
◆ 國家司法考試應試培訓資料的編寫;
◆ 校內學生(包括本科生、雙學士生和研究生)的國家司法考試課程的教學;
◆ 面向社會的國家司法考試應試培訓。
該院設辦公室、教學研究部、網路教學暨應試培訓系統工程(“切題工程”)研發部和招生部4個職能部門;現有專職工作人員15人;現有國家司法考試制度研究及國家司法考試應試培訓方面的受聘專家教授100餘人。學院構建了一整套嚴格規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學院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促進學院規範、有序、高效發展。
該院的辦學宗旨是:教學安排系統化、師資陣容系統化、資料編寫系統化、服務管理系統化.

國家司法考試制度及試題研究的“領頭羊”

在司法考試的研究方面,該院積極組織校內有關專家教授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重大課題項目——“國家司法考試題庫建設與完善”,在總共14個子項目中中國政法大學有8位專家獲得了7個子項目的主持人資格,無論在子項目上還是主持人人數上,該校在整個項目中占有絕對多數,充分顯示該校在國家司法考試研究方面所擁有的強大的專業人才優勢。
此外,早在20世紀80年末和90年代初,中國政法大學社會系統工程專家常遠(時任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法治系統工程中心主任)、胡希平便共同主持法務部“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成績統計分析與錄取決策支持系統工程(SASMLE)”,自1990年起成功進行多屆考生數據處理、成績統計分析、錄取決策支持及《錄取通知書》自動生成工作;他們也是全國律師資格考試題庫系統的早期研究及方案設計者.早在1994年,常遠在整合政法機關在職教育資源,組建“國家司法學院”和“地方司法學院”萬言建議書中(獲中國法學會“為構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提1條建議”活動“好建議獎”),便從國家法治系統的整體性出發提出:應總結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和其他政法系統的人員錄用考試的經驗,將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升級為“國家司法人員任職資格統一考試”.

匯集90%以上國家司法考試培訓名師、專家

秉承應試培訓系統工程的先進理念,該院組建了國家司法考試培訓輔導的專家梯隊,並努力使之不斷最佳化.
該院的授課老師均來自中國政法大學深受學生歡迎的名師,他(她)們也是在司法考試輔導界享有盛譽的輔導專家。眾所周知,司法考試輔導名師有90%以上來自中國政法大學,如:陳景輝劉廣安焦洪昌張樹義張鋒阮齊林隋彭生洪道德、劉玫、衛躍寧常英楊秀清王進喜李本森魏敬淼鄢夢萱張今張麗英楊帆曾濤等。絕大多數的授課老師具有副教授以上的職稱,以及少數具有豐富的司考輔導經驗同時又深受學生歡迎的講師。他們淵博法學專業知識足以防止對學員的知識性誤導。
該院在通過司法考試並已畢業的研究生中培養了從事“切題工程”測控工程師(Engineering for Observation & Control, EOC),其基本職責有3:
(1) 對培訓結果(受訓者/考生應試素質或應試能力)的進行不同規模的、系統化的多級檢測(查缺)與反饋(補漏).
(2) 對授課教師、輔導教師提供實證的反饋信息,以確保授課質量的持續改進.
(3) 對教務等管理部門提供實證的反饋信息,以確保應試培訓管理工作的持續改進.

司考規律、“切題工程”及其技術支持系統

該院在對外培訓方面,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堅持走體系化、規模化培訓的發展之路,滿足不同層次的社會需求,促進司法考試培訓市場的健康、和諧發展。
中國政法大學於1988年開始舉辦律師資格考試考前培訓班,至今已積累了20年的律考、司考經驗,逐步確立了符合教育規律的司法考試培訓模式,使數以萬計的考生經過短期培訓,迅速通過考試,取得資格證書,贏得全社會普遍讚譽及信賴。中國政法大學早已成為中國司法考試培訓界的著名品牌。
該院從2005年開始到2007年連續3年的培訓以其合理的培訓方案和強大的名師陣容取得了司法考試培訓的巨大成功.。2007年中國政法大學在校生的通過率超過了70%;北京各高校學生達到了47.9%;社會學員的平均過關率達到了46%,其中實驗班的過關率首次超過了50%,達到了較好的效果。該內部模擬題和預測題中考點覆蓋率高達70%,其中與真題相似的題目占到3成。因此,無論是校內司法考試輔導,還是對外司法考試培訓,該院都成為了引領司法考試培訓的一面旗幟。
2007年下旬,該院啟動了“國家司法考試應試培訓系統工程(The Training System Engineering for Taking State Judicial Examination, TSETE-SJE)”的研發項目.該工程簡稱“切題工程(Project TSETE)”,“切”取“切合、貼切、完全符合”之意,其最終目的,是像軍事系統工程、航天系統工程的研製過程中綜合集成多種有效措施確保飛彈或太空飛行器發射、運行、回收萬無一失那樣,通過多級反饋測控,努力使所有受訓的正常考生完全、系統、穩定地具備考試過關所必須具備的一切要素和條件,在考場上百無一失地“發射過線”.對受訓者或考生應試素質或應試能力狀況,將由“切題工程”的測控工程師採用人-機結合、人-網結合方式進行系統化的反饋調控.
參照軍事系統工程和航天系統工程,基於反饋控制(feedback control)原理的“切題工程”將培訓和應試分為3大階段,部分階段之間、階段內部也存在著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
(1) 考生的培訓階段,相當於飛彈或太空飛行器的研製階段,受訓考生相當於“切題工程”同時研製的一大批飛彈或太空飛行器.
(2) 由測控系統及測控工程師對培訓結果(考生應試素質或應試能力)的大規模多級檢測(查缺)與反饋(補漏)階段,相當於飛彈或太空飛行器的檢測調試階段.這相當於“切題工程”對相當於飛彈或太空飛行器的一大批受訓考生同時進行精確測控.此階段可對培訓提供相應的反饋信息.
(3) 考生在考場上的應試階段,當於飛彈或太空飛行器的發射.在考場上“發射”後的“測控”活動當然是由考生自己進行的,需要調整好考前的身心狀態.
“切題工程”的啟動,標誌著該院正在開創1個使應試培訓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新時代——
◆ 從粗放型培訓向精確型培訓轉變;
◆ 從無反饋、弱反饋、部分反饋型培訓向強反饋、全面系統化反饋型培訓轉變;
◆ 從低科學型(指對應試培訓活動的專業化科學研究)培訓向高科學型培訓轉變;
◆ 從無技術、低技術支持型培訓向人-機結合、人-網結合的高技術支持型培訓轉變.
自2008年起,該院的國家司法考試應試培訓,將伴隨“切題工程”的研發進程,逐步採用其研發成果,逐步實現應試培訓模式的升級換代.

中國司法考試培訓機構利用的資源寶庫

中國政法大學早已成為中國司法考試的大本營,形成了其他民辦培訓機構可以利用的司考資源寶庫。
該院自主編寫的《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重點法條及實例解析》均由上述專家教授編寫,體系科學,知識結構緊扣司法考試大綱,重點、難點、疑點突出,注重對法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夯實而不譁眾取寵。
目前社會上其他民辦培訓機構通過聘請中國政法大學部分教授為其授課.
該院網址:
(1) (http://gate.cupl.edu.cn/sfksxy).
(2) (http://www.fdpx.co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