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優早3號Optimalearlyinno.3
簡介
中優早3號是用84-240與紅尖5號雜交,經過多代選擇定型,中優早3號出糙率為80.0%,精米率為72.6%,整精米率為61.0%,堊白粒率為17.0%,堊白大小為6.9%,精米長為6.6mm,長寬比為3.0,透明度1級,直鏈澱粉含量為20.2%,糊化溫度(硝鹼值)為7級,膠稠度為63mm,蛋白質含量高達10.7%。在1992年南方各省(地)的早秈優質稻新品種聯合試驗中,"中優早3號"的米質綜合分析總分居參試的14個品種之首。適口性好,米飯軟而不粘,冷後不回生。各項主要米質指標均達部頒一等優質米標準,是目前我國早秈品種中一個難得的優質稻新品種。
在江西省優質米區試中,其產量在11個供試品種列為第一位,為5850kg/ha,株高83厘米左右,株形較緊湊,劍葉挺,莖稈粗壯,葉色深綠,分櫱率較強。苗期耐寒性強。浙江紹興縣試驗有效穗495萬/ha,每穗總粒數99,結實率78%,千粒重25g左右,抽穗整齊一致,後期轉色好。該品種屬遲熟早秈。中感稻瘟病,抗性在11個參試品種中表現較強,在湖南、浙江稻瘟病區試種,基本未發生稻瘟病。
特徵
米質分析該品種主要指標達到部頒一級米標準,整精米率達65%,這在長粒型優質早秈中罕見,1995年第二屆農業博覽會優質稻米專家評議中,其理化與食味總分列參評早秈稻第一。除米質優良外,其豐產性也較好,1992-1993年江西省早稻區試品種中產量第一位,比該省主栽品種贛早秈26(“八五"期間育成)增產14.08%,生產試驗中,產量也極顯著高於對照品種,一般產量450公斤/畝,豐產田塊在500公斤以上。大面積試種均表現高產穩產。經全國水稻育種攻關特性鑑定協作組鑑定,該品種中抗白口十枯病,耐寒、耐高溫,田間具有較強的抗稻瘟病能力,江西省區試鑑定結果也認為該品種稻瘟病抗性明顯優於當地主栽品種贛早秈26。在全國“八五”育種攻關總結會與驗收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品種的選育成功標誌著長期困擾中國長江流域早秈“優質不高產,優質不抗病”的技術難關開始突破。
該品種1992年試種,1993年示範約4萬畝,1994年迅速上升94.5萬畝,1995年約達185萬畝,1996年預計推廣300萬畝,是目前優質早秈推廣速度最快、面積最大品種。
栽培技術
壯秧小本密植,秧田播種量450kg/ha,秧齡25-35天。由於葉色深,後期應防治病蟲,在稻瘟病區種植,破口期宜噴施三環唑,後期不用或少施N肥,增施K肥,淺水勤灌,防治止倒伏,適時收穫,由於其落粒較強,收穫時要注意細打細收。
成果簡介
中優早3號集豐、優、抗於一體。其米質主要指標達部頒一級標準,食味佳、據項目查新報告,其稻米綜合品質,特別是整精米率高達67.9%,居長江中下游同類優質早秈之首。除米質優外,其豐產性也好,1992年~1993年江西省早秈區試,在各參試點產量皆居首痊,比該省主栽對照品種贛早秈26(“八五”期間育成)增產14.08%。生產試驗和大面積試驗均表現高產穩產。經全國水稻育種攻關特性鑑定協作組鑑定,中抗白葉枯病、耐寒、耐高溫、田間具有較強的稻溫病抗性。在查新範圍內,未查見長江中下游稻區米質、產量和抗性的結合優於中優早3號並通過省級以上審定樗著長期困擾著中國長江中下游早秈“優質不高產,優質不抗病”和“整精米率低”的技術難關開始突破。中優早3號1994年江西省審定並列入該省主要推廣優質早燦良種。1995年列入農業部豐收計畫重點推廣項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米質列參評早秈品種之首。中優早3號1992年,1993年~1996年分別植物4、94.5、185、250萬畝。預計1997年~1998年將突破400萬畝,是目前優質早秈推廣速度最快、範圍最廣和面積最大的品種。1996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