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不等於健康

《不生病不等於健康》是2008年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霍爾福德。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 (英)霍爾福德 著,趙亮 譯

出 版 社: 南海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2-1

字 數: 200000

版 次: 1

頁 數: 262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44239844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保健/心理健康 >> 健康百科

定價:¥28.00

編輯推薦

100%的健康包括:持續的活力,清醒的頭腦,充沛的體力,穩定的情緒,承受壓力的能力,以及健康的皮膚、毛髮和指甲,當然還要遠離衰老和疾病。

內容簡介

你可能感覺到身體不適,但是去醫院檢查的結果卻是“未見異常”,按照醫生的標準:你沒有生病,所以是健康的。可是一不留神,疾病就會惹上身來,這時代價就高昂了:病症折磨,痛苦難當;打針吃藥,花銷不菲;何況,藥物的副作用又會對身體產生新的危害。

健康與疾病真的就這樣一步之差嗎?為什麼“待遇”如此懸殊?

感覺不適的人只能“坐以待病”嗎?有沒有辦法扭轉從健康到生病的歷程?

國際營養學權威派屈克•霍爾福德在30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指出,健康不僅僅是不生病,理想的健康應該是保持身體的最佳機能和積極的精神狀態。在健康與生病之間廣泛存在著亞健康,靠醫藥無法解決,只有通過調整飲食、補充營養、改變生活方式和環境才能徹底改善。

本書是霍爾福德“最佳健康”理念的結晶。作者逐一分析了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炎症、慢性疲勞綜合徵、阿爾茨海默氏病等常見病的真相,教給讀者如何用自然的方法來預防疾病,延緩衰老,享受身心舒暢、頭腦清醒、活力充沛的健康人生!

作者簡介

派屈克·霍爾福德,世界健康和營養領域權威專家,國際最佳營養學會創始人,曾師從唯一兩度獨自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學者萊納斯·鮑林。他在30多年研究的基礎上重新定義了一套有關最佳健康、最佳飲食等的基本概念,發展了滿足人體需求的最佳營養補充療法,出版了《營養聖經》、《補腦直通車》等20餘種健康名著,被翻譯成數10種語言暢銷全球。

目錄

第一章 健康新理論

第一節 健康領域的變革

第二節 藥物的困境

第三節 打破基因的神話

第四節 擁有100%的健康

第五節 三大系統決定人體的適應能力

第二章 未來的醫學

第六節食物是最好的藥

第七節 益生菌取代抗生素

第八節 營養元素呵護精神健康

第三章 女性健康革命

第九節 激素的災難

第十節 自然地平衡激素

第十一節 骨質疏鬆症——無聲的殺手

第四章治病不如防病

第十二節 阻止癌症的橫行

第十三節 重新認識心血管疾病

第十四節 向炎症說“不”

第十五節 打造強壯的免疫系統

第十六節 解決糖失衡的問題

第十七節 揭開慢性疲勞綜合徵的真相

第十八節 延年益壽的學問

第五章 環境決定生命質量

第十九節 隨時隨地抵禦污染

第二十節 擺脫過敏的煩擾

第二十一節 警惕生殖危機

第六章 食物造就頭腦

第二十二節 飲食不合理引發的犯罪

第二十三節 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救星

第二十四節 營養是最好的益智藥

第七章 21世紀的最佳膳食

第二十五節 完美的食物

第二十六節 健康的飲食原則

第二十七節 不可或缺的營養劑

營養食譜

書摘插圖

第一節 健康領域的變革

一般說來,我們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於歷史文化背景。如果生於18世紀,你也會認為地球是平的。在當時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即使證據充分,也會被認為是異端分子或者瘋子。因此,人類整整用了200年的時間才勉強接受地球是球體的觀念。

如今在健康領域也發生著一場類似的變革。現代醫學研究以及我們對健康問題的思考方式,大都來自於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以及17~18世紀其他科學家的理論。在他們看來,整個世界包括人體在內,是由若干“零件”組裝成的“機器”。他們認為,每一個“零件”先是單獨出現,然後所有部分結合在一起,就成為了一個整體。而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分離出來,以進行單獨的研究。醫院正是通過這種思維方式根據人體系統來劃分眾多科室,對患者進行手術移植或切除器官來治療疾病。

19世紀的路易斯·巴斯德證明微生物可以致病。這讓人們更加相信生病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憑藉藥物或者外科手術可將疾病清除。從此,現代醫學便進入了“對症下藥,專病專治”的時代,雖然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果,但在面對很多健康問題時,這種醫學理念卻無法尋求更多的突破。

下面我們來看看現代醫學對一些主要疾病所採取的治療措施。癌症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心臟病的治療原則包括建立動脈的側支循環,利用藥物舒張動脈血管或降低血液黏稠度——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來進行的。而對於關節炎,主要使用兩類藥物:以阿司匹林為代表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和以可的松為代表的類固醇類藥物。二者均可鎮痛,但又都會加速關節炎的病變進程。這樣的情況在很多治療中都會出現,比如使用一個療程的抗生素就會使兒童患耳部感染的風險增加5倍;使用激素替代療法(HRT)超過10年,會使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加倍;過量服用止痛藥會增加頭痛的發作次數;而如果頻繁地進行緩解充血的低溫治療,則會增加中風的機率。

這些治療方法並非僅僅是存在一些美中不足的副作用,而是根本不容樂觀。以乳腺癌為例,如今在美國每12個婦女中就有1人患有乳腺癌,在英國每8個婦女中就有1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升高。婦女乳腺癌的發病率比10年前高出許多,發病年齡也更早。據預測,到2017年女性患癌症的可能性將超過50%,而男性則將高於65%。我們在與癌症的戰爭中正節節敗退。

近年來,在英國有超過半數的人遭受慢性疾病的困擾,有38%的男性與47%的女性經常使用處方藥物。英國國民醫療保健系統每年的開支為43億英鎊,平均每人每年700英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