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節發展
“跪”曾是中國出於封建社會時的最高禮節,它起於漢代以前的“席地而坐”。漢代以後,跪拜禮被廣泛運用於官場和社會生活之中,成為維護封建等級差別的重要工具。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廢除在中國實行了數千年之久的跪拜禮,這被看成是中國人民反封建鬥爭的一大成果。然而,千年傳承的習性是不好戒掉的,在跪拜禮廢除100年後的21世紀,下跪的傳統仍在繼承,它仍頻繁地活躍在日常生活中。
下跪盤點
跪是心甘情願?
有時人們以“跪”代表虔誠與崇敬。2007年在黃河路第三國小贈書現場,贈書方的張森校長面對要贈出的5000本書,虔誠跪下。面對眾人驚異,張校長說,他對國學的下跪,是希望國人從孩子開始振興國學,與異域優秀文化百家爭鳴;2008年的教師節,廣東東莞幾位家長帶著就讀幼稚園的孩子給老師行跪拜禮以表示感恩;2010年婁底市一中英語(論壇)教師,通過向學生下跪,想要求得學生的理解:他的嚴厲,是對事不對人;2011年5月4日,廣東實驗中學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青年禮:初二全體同學跪在操場上,從父母手裡接過家書,以表感恩之情。“跪”曾代表中國的最高禮節,而如今,當人心虔誠之時,仍像拜佛一樣,自然彎下雙膝。
跪是心理安慰?
悲劇發生之後,當事人往往通過下跪,來彌補內心的不安,來換取受害人的原諒。如2010年兩歲半女童被遺忘校車內8小時窒息身亡事件,幼稚園園長兼司機朱雷剛走出羈押室,便“撲通”一聲跪下,向女童和她的父母懺悔;2011年藥家鑫在庭審期間也多次痛哭懺悔,並向受害人家屬下跪。
跪是死乞白賴?
當前社會處於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宣洩情緒、表達愛意本沒有錯,但是應該以健康的方式進行。2010年,北京鼓樓大街附近,一對情侶上演了“雷人”一幕:女孩挺直腰桿跪在盲道上,雙手扶膝,男友則站在女孩面前不停勸說。女孩十分倔強,“吃軟不吃硬”,下跪長達四小時;2009年,一男子雨中跪一小時求女友不分手,可對方沒有心軟。很多圍觀者實在看不下去了,拉起跪著的男子狠狠批了一頓,稱其骨頭太軟。
跪是屈辱無奈?
有些事的發生髮展是情非所願的,當雙方處於矛盾的角斗場,迫使他人下“跪”,已成了人們羞辱對手的手段。2011年蘇州兩名年輕男子無意撞死寵物狗,在狗主人“不下跪”就給“5000元”的聲討下,兩名男子對死狗下跪1小時賠罪,心中的屈辱難以言表;2011年湖北母親謝三秀為了拯救患眼癌的寶寶,通過網路炒作,在廣州街頭跪行千米求藥費,如果社會保障、援助到位,這位母親也不會作此無奈之舉;2011年西安陳女士考研(論壇)忘帶身份證,兩次跪在考場工作人員面前求進考場,但還是被拒考場之外,放下尊嚴也換不了一張身份證,令她絕望;2011年四川巴中市一公車司機因不堪一名女乘客三番五次地責難,竟屈辱地跪倒在這名女乘客面前。
相關評論
連環的下跪事件,讓我們看到,辛亥革命的一聲槍響,並沒有為國人要回自己的膝蓋。
魯迅先生在他的《阿Q正傳》中,以阿Q在公堂上下跪行禮,諷刺民國是把新瓶裝起了舊酒,諷刺國人根深蒂固的奴性。對於當今盛行的下跪事件,有人稱,不知魯迅若是活在當下,該如何評價舉國各地屢屢出現的下跪生民?是新時代裝起了舊酒,還是國人的奴性又回來了?
有評論道,跪拜禮有悖於現代文明,讓人丟掉尊嚴、表示屈膝和臣服。即使是學生對師長行跪拜禮也是一種屈從。弘揚傳統文化並不是要讓學生去拜孔子,去拜老師,去拜家長。對待傳統文化是要有選擇性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而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導彭林稱,中國傳統禮儀中,跪拜禮是表示特別敬意的一種方式,對某些特別崇敬的人使用這一禮節是可以的。
有網友認為,當說“對不起”已經無法彌補所犯過錯的嚴重程度的時候,下跪道歉就成為最能表達內心誠意的一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