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朱劍凡,朱元璋的二十七世孫,明朝末年祖上因避難,改姓周,辛亥革命後,重修族譜,複姓朱,以不忘先祖。 朱劍凡原名周家純,民國後改名為朱劍帆,後又省寫“帆”為“凡”。
1883年出生於湖南寧鄉。
1900年與魏湘若結婚。1902年東渡日本,入學弘文學院師範。留學期間,結識黃興、陳天華等,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
1904年回國,到湖南長沙,在寧鄉速成師範擔任教員。
1905年5月1日,捐私宅辦女校,命名“周氏家塾”。
1907年將女校正式命名為周南女學堂。同年,帶領學生參加反對滿清所謂“鐵路國有” 的鬥爭,舉行罷課。
1908年毀家興學,捐獻總值達11萬1千銀元的私宅園林等資產,擴建周南校舍。
1910年將女校改名為周南女子師範學堂,任校長。
1911年帶領學生參加革命活動,鼓動湖南新軍回響武昌起義。
1912--1913年先後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長沙師範校長和長沙市國小校董會會長,後因反對湯薌銘擁袁稱帝被迫辭去一女師校長職務。女學改名為私立周南女子學校。
1916年周南改辦普通中學,正式定名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學,仍任校長。
1918年與徐特立等組成“健學會”,又支持學生辦雜誌《女界鍾》。
1919年團結教育界開展“驅張”(敬堯)鬥爭。支持學生成立“救國十人團”、“國貨維持會”開展活動。同年還擔任湖南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籌款組織負責人。朱劍凡、徐特立團結教育界人士配合學生的行動與軍閥張敬堯進行了面對面的鬥爭,並帶動湖南72所學校1,200名教職員工進行總罷教 。曾被省當局以“過激黨”罪名下令通緝。1920年邀請毛澤東同志住校,討論社會問題,並資助他辦文化書社。
1923年兼任長沙師範校長,後赴廣東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北閥準備工作。在廣州任中央政治訓練班教務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顧問。
1926年返長沙,任國民政府長沙市黨部常務委員,並擔任長沙市市政籌備處處長兼長沙市公安局局長,市政府成立後任市長。“四一二”後,組織省城聲討蔣介石反革命罪行大會,擔任大會主席。
1928年東渡日本。
1929年回上海,簽名於魯迅、宋慶齡關於成立自由大同盟的倡議,作為發起人之一。參加地下工作,以寓所作為黨組織秘密接頭和會談地點。
1932年夏,因胃癌逝世,葬於上海公墓(1953年遷葬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從朱劍凡家走出來的女性精英卻足以讓他名垂青史,讓我們看看他的女弟子吧:向警予、蔡暢、楊開慧、帥孟奇、勞君展、黃彝、曹孟君、丁玲、勞安(朱鎔基夫人)……
朱劍凡的八個子女中有六個是共產黨人,他的長兒媳也是共產黨人,次女婿蕭勁光(新中國第一任海軍司令、大將)和三女婿王稼祥更是有名的共產黨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劍凡的小女兒朱仲麗曾在上海東南醫學院學習,後來輾轉來到革命聖地延安,便從事醫務工作。她給毛澤東、朱德等許多中央首長看過病。
有一次,毛澤東很嘆息地對朱仲麗說:“唉!你爸爸死得太早,要不,就當上我們的教育部長了,可惜。”
社會貢獻
傾家濟世創女學
1904年,朱劍凡學成歸國。1905年,朱劍凡決定興辦女學,說:“女子沉淪黑暗,非教育無以拔高明。”當時,清政府禁辦女學,湖南查封了幾所女校,朱劍凡運用策略應付惡劣的環境。他捐出泰安里部分私宅園林,創辦女子學堂,設師範班,附設國小與幼稚園,對外假稱“周氏家塾”。
1908年,周南增設音樂、體育、縫紉等專科,擴建校舍增加到80多間,設備相當完善。周南聲譽鵲起,遠近求學者聞風而來,學生增至600多人。
朱劍凡將面積為440方丈的泰安里私宅花園全部捐獻,作為周南永久校址,又將自家田產與長兄換得泰安里另一部分花園,再變賣自家田產,以所得價款購地皮628方丈,都用來擴建校舍。總計朱劍凡先後捐獻資產價值達11萬餘銀元。這件事震動了長沙各界。
學校收費有限,經濟上很困難。民國以後,周南受到政府嘉獎,每年補助4800元。學校仍然入不敷出,每年虧損近2000元。朱劍凡繼續典賣田產支持。夫人魏湘若也獻出了賠嫁的首飾。朱劍凡又勸說老母捐資,訴說辦學的艱難,聲淚俱下,長跪不起。老夫人為兒子一片熱忱所震動,也把錢一筆筆拿出來助學。
湖南著名的革命元勛黃興敬重朱劍凡的義舉,捐銀千兩助周南擴建。
朱劍凡專心辦學,不僅盡傾家財,對功名權勢也視若浮雲。20年代他曾三次代表湖南教育界去北京參加全國性教育會議。范源廉任國務總理時打算任命他做教育總長,他也辭謝了。
改造社會辦教育
朱劍凡主張教育救國,要培育濟世之才。提出“教學要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為社會改革和建設服務”的辦學方針。
辦學,首先力求良師。他學識淵博,知人善任。初創周南就邀請他的好友徐特立擔任教導主任,兼教國文、史地,深受歡迎。他還資助徐特立遠去上海、日本考察教育,汲取新知。經過多方羅致,周南群賢畢至,任教的有著名進步人士張唯一、陳章甫、周世釗等,有古典文學專家李肖聃、唐梅村等。湖南缺英文教師,他不惜重金從浙江聘來謝仲仁。期滿,為挽留謝竟至下跪懇求。朱劍凡並非容易折腰的人。光復初期,譚延闓任湖南都督,請他出任教育司(廳)長。他惱恨譚氏殺害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的惡行,斷然拒絕,可是為挽留一位良師竟不惜下跪,在省內傳為佳話。
朱劍凡辦周南,力樹嚴謹的校風。校訓是:一、自治心(節制整潔);二、公共心(博愛仁恕);三、進取心(勤勉耐勞)。教和學都訂有嚴格的規章,堅決執行。他嚴於責人更嚴於律己。身任校長還兼教四、五門課,自己編講義、刻印免費發給學生。日本教師上課還去當翻譯。三更燈火五更雞,孜孜不倦。
朱劍凡倡導學生自學、自治,發揚民主。寬敞的圖書室儲備大量新書報,學生自由閱讀。可以提問題與教師討論。除規定課程外,還組織學生出遊,了解農村,思考問題。學生自治會幹部完全由學生選舉產生,參加校務會議,與校長教師一道商討校務。班級、寢室及各類活動園地都由學生管理,教師只加輔導。
朱劍凡長校20年,一直以愛國民主思想教育學生,鼓吹思想言論信仰自由,並發動學生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鬥爭。
朱劍凡為振興中國培育人材的願望逐步實現。周南畢業的學生中,有中共中央第一任婦女部長向警予,有新中國首任全國婦聯主席蔡暢,有中外知名的老作家丁玲,等等……。蔡暢從封建家庭出走,朱劍凡讓她進周南讀書,免交學費和一伙食費,夫人魏湘若待她親如家人。畢業後留她任體育教員,之後資送她參加勤工儉學去法國,走上革命道路。
丹心鐵骨盡瘁心
後一段,朱劍凡直接投身革命鬥爭。1923年他南下廣州,追隨孫中山成為國民黨左派一員。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顧問和中央政治訓練班教務主任。1926年,隨北伐軍進入湖南,籌組國民黨長沙市黨部任常委,又擔任長沙市長、公安局長,協助省總工會委員長郭亮組織工人糾察隊和農民,鎮壓國民黨右派組織“左社”和土豪劣紳的反撲。鬥爭中他與李維漢、王震、夏曦等共產黨人結成親密戰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變發生,省城舉行聲討蔣介石反革命罪行大會,朱劍凡擔任大會主席。馬日事變發生,反動軍警進周南搜捕朱劍凡。他秘密去武漢會見毛澤東,對武裝鬥爭的思想非常信服。隨即帶兒子伯深奔赴南昌參加“八一”起義,在鄱陽湖遇大風阻隔折回。1928年遷居上海,改名呂還庵,再次東渡日本。
1929年,他回上海,宋慶齡、魯迅倡議成立“自由大同盟”,他簽名成為發起人之一,留在上海參加地下鬥爭。他把自己寓所作為黨的秘密通訊開會和休息的據點。1932年又在法租界賴菲爾德路和提籃橋開設小酒店,掩護黨的活動。經常出入的有李富春、何叔衡、徐特立、柳直荀、謝覺哉、李維漢、肖勁光、張唯一等許多同志。他每天挎著菜藍外出,偵察四周,保護同志們的安全。
在嚴重白色恐怖下,他要求入黨。黨組織告訴他:“暫在黨外工作,對黨的工作更有利。”他服從組織決定,支持三兒叔平入黨去蘇區。他的四子二女先後都成為共產黨員。女兒朱仲麗(王稼祥夫人)在上海考入醫學院,他在萬分拮据的情況下籌措昂貴的學費,每期交90餘元。仲麗畢業後奔赴延安,是當時陝甘寧邊區少有的醫生之一,擔任過毛澤東與中央領導同志的保健醫生。建國後任北京中蘇友誼醫院院長等職。
教育思想
愛國教育思想
在愛國教育方面,朱劍凡不是一個坐而論道而是積極行動的人。1919年5月,他和徐特立一起,團結教育界人士,配合學生行動,與反動軍閥張勁光進行面對面的鬥爭,除遊行示威和焚燒日貨外,還帶動湖南72所學校1200多名職員工進行總罷教 。朱劍凡在教育界還帶頭在周南施行徹底的改革,引導學生自治,鼓勵學生參加革命鬥爭和社會活動,閱讀進步書籍,支持學生創辦“女界鍾”半月刊,成立“救國十八團”、“國貨維持會”等,周南師生中十多人加入了新民學會。周南學子向警予、蔡暢、丁玲、陶毅、勞啟榮以及朱劍凡子女朱伯深、朱覺、朱仲止、朱仲麗等先後走上革命的道路。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朱劍凡又走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1924年至1927年,在廣東參加北伐前的準備工作,在長沙參加反帝反封建民眾運動的組織工作,是一位極有感染力和號召力的宣傳鼓動家。這期間朱劍凡與李維漢、王震、郭亮、夏曦等建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1927年,“四一二”蔣介石反革命叛變後,長沙舉行聲勢浩大的聲討蔣介石反革命罪行大會,朱劍凡擔任大會執行主席,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並因此遭通緝被迫遠走日本。1929年回上海之後,又簽名於宋慶齡、魯迅、蔡元培等倡議成立的自由運動大同盟,並把自己寓所作為黨組織秘密接頭和會談休息的處所。朱劍凡不但自己向多次黨表示入黨的願望,他獻身革命事業的意志很堅決,準備病癒後奔赴蘇區。他扶病學習馬列主義,閱讀黨內刊物,請李維漢同志向黨組織轉達他的入黨要求。他把全家老小組成為一個戰鬥小集體從事革命工作 。
平權教育思想
朱劍凡生母姚氏原是貧農家的女兒,被周達武擄為三姨太。姚氏到周家後,一直受大老婆的鞭撻虐待,朱劍凡也在家裡受到歧視,因此從小就憎恨封建家庭制度,十分同情婦女受壓迫命運。為了解放婦女,開發民智,才最先決定創辦女學,認為“女子沉淪黑暗,非教育無以撥明智,要自立於社會,有學識技能,才能撥於黑暗”。當時周南的校歌就體現了朱劍凡解放婦女琢育英才的教育思想:傷矣哉,昔日我。幸矣哉,今日我。數千年,深深鎖,周南生也斯有天。洞庭南,湘水隅,山鬱郁,水滔滔,醞美璞,育珠胎,周南生,水媚山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沒才智。事竟成,需有志:我青年,毋自棄。譬如登山,莫蹉跎,一舉雲霄,愛周南,即愛自己,我青年共勉勵。在此思想鼓勵下,周南師範第一班,就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並繼承朱劍凡男女平權的教育思想,掀起創辦女學的高潮。如王珏創辦培德女校,李宗蓮回湘潭創辦自得女校,陳舜琴回麻陽,向警予回淑浦創辦女校等等,朱劍凡還支持學生創辦革命周刊《女界鍾》,擔負向婦女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任務。1919年11月,長沙一名叫趙玉貞的年輕姑娘因反對包辦婚姻,在出嫁那天在花轎內自殺了,《女界鍾》就為此出了一期特刊。毛澤東創建新民學會之初,會員70多人,女會員占四分之一,其中向警予、蔡暢、魏湘壁、勞君展、周祥、陶毅、李思安、賀延福等13人就是周南已畢業或在籍的學生,學會還經常在周南舉辦活動。
民主教育思想
朱劍凡在教育界帶頭對周南女校實行革命性的改革:主張學生自治,鼓勵師生同等;強調科學和新文化教學;主張學生思想、言論、信仰自由,提倡思想民主、學術自由;鼓勵學生參加革命鬥爭和旨在改造社會的各種活動 。除支持學生自撰自編的“女界鍾”半月刊,自由發表言論外,當時社會上民眾性的革命運動風涌,朱劍凡常對學生們說:“你們衝上前去,我們老師作後盾”,鼓勵學生走出家門和校門。朱劍凡留學日本帶回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教育方法,但是他沒有墨守那一方法,而是針對中國社會情況,在進行科學、文化教育的同時,強調要啟發學生的政治覺悟,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鼓勵學生立志求解放,爭民主。在學生管理方面,朱劍凡大力提倡學生自治,實行民主管理。學校設校學生自治會,各班設班學生自治會,自治會的幹部全部由學生選舉產生,學校食堂、圖書館、校園都由學生自己管理。學生自治會的幹部,對內參加學校校務會議,與校長圍桌而坐,共商學校大議,對外代表學校與各校的聯繫。朱劍凡還注重學校向普通勞動人民開門,他和徐特立一道,在長沙最早創辦平民夜校,招收的學生全是丫頭、婢女和貧苦孩子,孩子們一面學識字、算術和記帳,一面學繡花和手工技術。這個辦民校的傳統,一直繼承下來,即使在抗日鋒火中,學校搬遷藍田,民校也沒有辦。周南女校的改革對湖南的教育革新特別是婦女解放影響很大 。周南女校在五四運動和以後的大革命時期中,發揮了先鋒作用,成為大批革命者成長的啟蒙園地,向警予、蔡暢等革命家都是從周南女校出來的 。朱劍凡對自己的子女教育也十分民主,他支持大兒子朱伯深、兒媳陶錫琪、三女朱仲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親自把六兒子朱叔平送住鄂豫皖蘇區參加紅軍,安排七兒子朱竟之中學畢業後到滬東鐵工廠當學徒工,朱竟之和八女朱仲麗後來還被送往延安參加抗日愛國鬥爭。
科學教育思想
五四運動前後,教育界受各種思潮影響出現了分化。朱劍凡能緊跟時代前進,與徐特立、何叔衡、方維夏、董維健等一起熱心追求真理,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1918年,在新民學會影響下,朱劍凡、徐特立為首的教育界人士組成了“健學會”,毛澤東曾稱讚這個組織是“東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朱劍凡在學會發表了題為《排除已見,團結一致,服從真理》的演講 。朱劍凡還是一位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和無神論者,為了回響辛亥革命,他帶頭剪掉了辮子,砸了家裡的神龕和“萬代祖宗考妣”的牌位。他反對迷信,反對封建倫理道德的態度是十分堅定的,曾發表《 論中國人“生的觀念”與“死的觀念”的謬誤》這篇著名的演說詞,演說詞被毛澤東轉載在湘江評論》上 。朱劍凡在演說中指出生死觀是人一生的根本覺悟問題,中國人民的生死觀根本謬誤有4點:1、凡是先人做過的無論是非卻不忍改;2、於人形體上有妨害(實在並無妨害)的事即令有利都不敢去做:3、凡可以尊敬死人的事,就是不由良心也要去做;4、凡是恭維死人的話什麼謊話都可以說。講演結尾:我們在世界上生活一日應該努力去改造生命與幸福,預備著享受,預備著快樂,就是死了,形體是當然要的,但精神還是永遠存在於未來充實的社會。1920年夏朱劍凡邀請毛澤東在周南校園住過一陣,兩人傾誠相見,討論各種社會問題,毛澤東發起成立了文化書社,朱劍凡解囊相助;毛澤東創建新民學會,朱劍凡鼓勵周南學生與校友參加。在艱苦的年代裡,朱劍凡還和李維漢、王震、曾三、郭亮等革命同志建立深厚的感情,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他一生追求真理,公而無私,緊跟時代潮流前進,以至毛澤東在他死後對朱仲麗說:“你爸爸是一個很有骨氣的人,正大光明,可惜死得太早了”。
人品教育思想
朱劍凡辦學,重視培養周南優良學風。他教育學生刻苦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同時注重對學生品德教育,要求學校有嚴肅風無浮囂氣,小學生尤其要寓活潑於秩序之中。當時為周南制定的校訓有三條:一、自治心(節制整潔);二、公共心(博愛忠恕);三、進取心(勤勉耐勞)。後濃縮為“誠、朴、勇”三個字。每天由值日員公布格言、詩歌、圖畫和學生成績,要求整個學校紀律嚴明、氣氛和諧、語言文雅、態度謙和。他經常帶領學生在校園裡種植花草,藉以美化環境,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勞動習慣。春秋假日,他親自組織學生郊遊,他認為縱覽農圃山水、公共建築及古賢祠葛可以使學生開拓眼界,增長見識,賞心悅目,增進健康。在辦學之初,封建頑固勢力對朱劍凡辦女學冷嘲熱諷,說“周家花園是紅樓夢裡的大觀園”,“周家純是大觀園裡的賈寶玉,不然他為什麼要辦女學呢”,朱劍凡言行莊重,作風正派,潔身自好,使流言蜚語不攻自破。他一生只娶魏湘若一個夫人,結婚時岳母董夫人送來四個丫頭陪嫁,他都妥當地遣嫁了。1914年,董夫人特地從邵陽送來一個叫春燕的絕色女子,勸他納為妾侍。他說:“我興辦女學,就是為婦女解放而鬥爭,怎能做這種事”,很快就將春燕托給一位親戚老太太收養了。
教育管理思想
在教學管理方面,朱劍凡要求啟發與練習並重,教員備有預備錄(即教案本),或編概要,或列簡表,或錄參考。並備有教授時錄,每小時授課完畢,由教員填注教授要點,學校可以從中了解教學情況,也可供以後的教學參考;學校在公共場所設定揭示板(即黑板報),揭示格言、圖表、詩歌、成績等。學校圖書室學生可以自由入內閱讀,有疑難時還有值日教員解答。基礎較差或缺課的學生,可進“特別教室”,由教師補課。在學校園地,開闢了學級園、公共園、美育園、飼育園、紀念樹園,各園都由學生自己管理,只有一個教員作指導。湖南學校之有“校園”就是從周南女校開始的。學校每年還舉辦成績展覽會,展出學生圖畫、刺繡、習作等作業。
《教育雜誌》1913年第12期曾評述周南女學生的習字“男校中如此程度中亦不多得”。學生管理方面,朱劍凡大力提倡學生自治,學校設學生自治會,各班設班學生自治會, 自治會的幹部由學生選舉產生,分管學術、體育、文娛、衛生等各項活動。各班設級長,寢室設室長,其他如圖書室,校園,食堂都由學生自己管理。自治會幹部對內參加學校校務大會,共商學校大計,對外代表學校與各校聯繫以上種種,都形成了規章制度,在周南創辦的刊物《周南教育》 (湖南省最早教育類刊物)、《周南教導》、《周南學生》上面都可以看到,每條每節都細緻入微,每款每項都清晰瞭然。如朱劍凡為學校制訂的校規:學生不得無故曠課,或不假外宿,否則開除學籍,考試要求國文、教學、英文三科中,二科不及格或一科連續兩期不及格者留級,決不通融。
師資建設思想
朱劍凡在選擇師資上十分嚴格而又不拘一格,他認為這是辦學成敗的關鍵。他要求教員既要有淵博的常識,又要有高尚的品格,他任人唯賢,招聘新教員必須有飽學之士推薦,合格者才能發給聘書,既聘以後,發現不能勝任教學或不為人師表者,即行辭退,決不循情。教學成績優良,身傳言教俱佳者,他就禮遇有加。為辦好幼稚園和師範班,朱劍凡聘來兩位日本教員佐藤操子和松山雪子,到周南上遊戲課和體育課,他親自擔任翻譯。當時英文教員缺乏,他又不惜重金從浙江聘宋謝仁仲先生,一學期後謝仁仲要求辭聘回顧鄉,朱劍凡苦留不應,後竟不惜下跪請求得應。朱劍凡聘請教員還能不拘一格,能者為師。如縫紉班教員就選擇了在他家附近開成衣店的皮師傅,皮師傅年近六旬,戴著老花鏡,但裁剪非常到位;學校工友袁順生原是搖鈴人,因會刻鋼板,印講義,朱劍凡聘他教小學生做手工,糊的彩色風箏十分出色:吃齋念佛的道婆李淑儀,長於刺繡,朱劍凡聘她教刺繡,她自己也在校讀師範班。周南學生蔡暢畢業後一時無職業也被留校教體操。朱劍凡還不忘培訓教師,曾資送教師徐特立、魯景森、陳芬等去日本考察國小教育和師範教育。朱劍凡教學也是身體力行,他兼教育學、心理學等四五門課程和全校的音樂課,從來不辭苦勞。因此,周南女校聲譽倍增,名師雲集,教師中有知名學者,留日同學等,如徐特立、李士元、周震鱗、熊瑾玲,共產黨人周以粟、張唯一、陳章甫,全國名詩人吳芳吉,古典專家李肖聃、楊樹達、周世釗、唐梅村等都先後在周南任教。
課程建設思想
朱劍凡提出“教學要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要為社會改造和建設服務”的辦學方針,因此周南的學科都是適應社會需要而設定的。朱劍凡認為師範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故首先在周南開辦了師範科和簡易師範科,並附設國小和幼稚園。認為婦女要在社會上自立,還必須有謀生技能,又開辦縫紉、烹飪、刺繡、挑花等科目,周南自開辦到1916年,共畢業了5個班的師範學生,她們將教育的種子遍撒三湘大地,先後創辦了長沙幼幼國小、培德女校、湘潭自得國小,向警予在漵浦創辦女校等。除此之外,朱劍凡在日本留學期間,深感“東亞病夫”的奇恥大辱,認為振興中華,國民非有健壯的體魄不可。他看到女生雖勤奮好學,但體格不強,於是抓緊文化學習同時大力提倡體育,從外校請教練培訓籃球、排球、網球等球隊。學校春秋兩季各舉辦一次校運會,到1912年已先後辦了7次,這次團體參觀的有26個學校,其他參觀的達3000餘人。周南籃、排球隊和田徑隊參加省、市運動會經常奪冠,連續三年奪得華中運動會總錦標,素有“泰安球王”之譽。在周南,文藝活動也開展得很好,每年五一校慶和元旦都要舉行遊藝會,節日豐富多彩,朱劍凡還經常發動學生到社會上去演出。周南開設的課程科目還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如朱劍凡親自開設教育學、心理學等新課程,並編寫了《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等講義。
身後評價
張唯一為朱劍凡題寫墓志銘曰:樹植女權,肇公之業。擁護革命,竟公之節。全公業者有夫人之懿德;成公志者公己寄期望於嗣哲。物化歇墟,魂縈新國。公之精神其不滅。
朱劍凡由一位舊社會的叛逆者、進步教育的倡導者,成長為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者,黨的事業的忠誠擁護者,無愧於中國革命先行者的光榮稱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