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邦和

譚邦和

譚邦和,現任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校教學委員會委員,文學院教學委員會主任,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教授,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東方詩話學會會員,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李贄研究學會理事,中國《水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三國演義》學會理事,湖北省《水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社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教育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專家組核心成員,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核心成員。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譚邦和,男,1955年2月出生,湖北省利川市人,土家族,1982年元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77級),留校任古典文學教研室教師。

生平

譚邦和,男,1955年2月出生,湖北省利川市人,土家族,1982年元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77級),留校任古典文學教研室教師。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高級進修班訪學,師從著名學者陳毓羆先生學習元明清文學碩士學位課程。現任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校教學委員會委員,文學院教學委員會主任,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教授,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東方詩話學會會員,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李贄研究學會理事,中國《水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三國演義》學會理事,湖北省《水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社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教育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專家組核心成員,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核心成員。

1 985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高級進修班訪學,師從著名學者陳毓羆先生學習元明清文學碩士學位課程。

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明清小說文化史研究”(黃清泉、譚邦和合作)。

2.國家教委社科規劃課題“性別文化與明清小說”。

3.國家教委社科規劃課題“20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學術史”,主持人。

4.省教委教學科研課題“新形勢下大四學生處境心態素質及教學質量的調研與對策”。

5.教育部基教司課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與中國小語文教學”。

6.教育部基教司項目,研究與編制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專家組成員。

7.中央教科所研究項目“漢語言文學研究與中學語文課程發展”。

主要著作

1.《在文學與文化之間--漫遊:逝去的古典文學星空》,獨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25.4萬字。

2.《明清小說史》,獨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28.2萬字。

3.《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合著),28.2萬字,1995年5月台灣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國學精粹叢書"第25種。該著原由華中師大出版社出版,曾獲全國教育圖書展二等獎,中南地區大學版圖書優秀著作二等獎。

4.《中國散文大辭典》(副主編),1997年6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約220萬字,是第一部貫通古今的《中國散文大辭典》,本人撰寫元明清三代的全部辭條計32萬餘字。

5.《媛詩九美》(獨立編著,35萬字),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6.《好戲連台》(33萬字,合著),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7.《歷代尺牘小品》(主編),40萬字,湖北辭書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長江日報》、《出版科學》《新聞出版報》有書評。此書發行甚廣,2004年又由崇文書局改版《歷代小品:尺牘》再次出版。

8.《歷代詩話小品》(副主編),35萬字,湖北辭書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此書發行甚廣,2004年又由崇文書局改版《歷代小品:詩話》再次出版。

9.《古文精華》(主編),2000年1月湖北辭書出版社出版,多次再版。

10.《明清小說名篇箋評》(35.3萬字,獨立編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11.《三國演義》(新校點本),並撰前言12000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

12.《書香文叢》(一套8本),執行副主編,武漢測繪科技大出版社1997年間陸續出版。其中包括《並蒂三蓮》、《一花五葉》、《情歌五唱》、《天地玄黃》、《清言四品》、《書畫同源》、《媛詩九美》、《好戲連台》,是中國古代各種文化經典和文學名著的一次重新整理和分類研究,本人與出版社一起設計選題並組織完成,自己承擔了其中兩種。

13.《新世紀的中國語文教育》(副主編),香港教育學院出版。

14.《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明清卷主編),武漢出版社2004年8月第二版。

15.《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國中語文》(教育部師範司組織編寫),第一主編,東北師大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此書2004年獲教育部評為教師教育推薦使用課程資源。

16.《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網路版光碟教材:國中語文》(教育部師範司組織編寫),第一主編,方圓電子音像出版社2003年3月,2004年獲教育部評為全國教師教育優秀多媒體課程教材資源。

學術論文:

學術史系列

1.《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學術史初議》(1.25萬字),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在烏魯木齊舉辦的"世紀之交中國古典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古典文學學術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11。

2.《跨世紀古典文學研究:呼喚學術的獨立品格》(0.6萬字),《湖北大學學報》1998.2,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6期全文轉載。

3.《明清詩文研究述評》(1.5萬字),載作家出版社99年11月版《中國文學年鑑》。

李贄研究:

4.《論李贄對專制社會文化空間的拓展》(1.1萬字),《李贄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首都師大出版社1994.10。

5.《精神世界的生態平衡與李贄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意義》,《李贄論叢》,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明清小說研究系列:

6.《諸葛亮悲劇形象的文化解讀》(1.12萬字)《明清小說研究》1996.1。

7.《亂世英雄的喜劇悲歌--〈三國演義〉的複雜文化蘊涵芻議》(0.7萬字),載《三國演義新論》,華中理工大學版1999.5。

8.《三國演義新校本前言》(1.35萬字),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初版的《三國演義》

9.《潘金蓮的人格心理自我防禦機制及其文化詮釋》,《通俗文學評論》1993年第2期

10.《小說的"小"字史議》,《古典文學知識》1986年第6期。

11.《說岳全傳論略》,《唐宋元明清文學講座》,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12.《小說補天論——筆煉閣主人小說觀念初窺》(1.1萬字),《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5期。

13.《幻情濃處態千般——第二十三回賞析=,《紅樓》1989年第1期。

14.《漫論讀法說金瓶》《高師函授學刊》1989年第6期。

15.《貞女神廟的尷尬與自嘲--讀<聊齋志異·金姑夫>》,《語文教學與研究》1998.6。

16.《論清代小說的分類及其演變》,《高師函授學刊》1996.7。

17.《儒林外史二題》,《高師函授學刊》1991年第11期。

詩文研究:

18.《竟陵派詩論的現實土壤與歷史淵源》,載《竟陵派與晚明文學革新思潮》(論文集),1987年5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

19.《論元代散文的文化境遇--兼釋元代散文的跌落》,《華中師大學報》1999.6,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轉載。

20.《中國書信體文學史論略》,《荊州師院學報》1999.4,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2期全文轉載。

21.《論明末清初文化啟蒙思潮中的廖燕散文》,《華中師大學報》2000年第4期, 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2期 全文轉載。

22.《元明清散文發展論略》(一),《高師函授學刊》1992年第3期。

23.《元明清散文發展論略》(二),《高師函授學刊》1992年第9期。

24.《元明清散文發展論略》(三),《高師函授學刊》1992年第11期。

25.《明代散文論綱》,《明代文學與地域文化研究》,黃山書社2005年7月。

26.《<歷代名人名簡>(叢書)總序》,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全書5冊。

戲曲曲藝研究:

27.《元雜劇漫論》(上、下);《唐宋元明清文學講座》,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28.《論夏雨田的相聲創作與中國優語文化》,載《幽默人生效應--夏雨田作品評論集》,1993年11月武漢出版社出版。

29.《"死"的歷史與"活"的當代--在通俗文學學科建設座談會上的發言》,《通俗文學評論》1993年第2期。

高陽研究系列:

30.《高陽:一個剛剛打開的話題》,《長江日報》1995.5.3發表時有刪節,後在《中國經營報》1995.9.5全文發表。

31.《高陽歷史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思想芻議》,1998《華中師大學報·高陽研究專集》。

32.《大廈將傾時的鐵腕女性--論高陽<胡雪岩全傳>中螺螄太太的藝術魅力和文化蘊涵》,首發於《通俗文學評論》1995.3,後收入《解讀八面人生》,中國工商聯版1997.2。

33.《決勝豈止在戰場--讀高陽的<大將曹彬>》,首發於《通俗文學評論》1995.4,後收入《解讀八面人生》,中國工商聯版1997.2.

語文新課標及語文課程改革:

34.《關於高中“小說與戲劇”課程目標的問答》,《語文建設》,2004年第5期。

35.《文學研究的新理念與中國小語文課程改革》,載《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國中語文》,東北師大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學術隨筆:

36.談談文學的人格品味(《長江日報·江花》1995.2.8)。

37.賀《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出版(《文藝報》1995.1.21)。

38.《鐵腕女性螺螄太太》,《中國經營報》1996年1月16日。

39."遊記"成了"流氓"(《長江日報·讀書》1996.3.24)。

40.《枯樹吟》(散文),《武漢晚報·白雲閣》2002.4.23。

41.《研究型大學的教師應該成為研究型教師》,《華中師大報》2004年11月30。

所獲獎項

1.1991年華中師大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

2.1989-1992年度華中師大函授、夜大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3.1992-1994年度華中師大函授、夜大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4.1994年教學實習校級優秀指導教師。

5.2002年校級教學一等獎。

6.2002-2004年度華中師大函授、夜大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7.參加彭曉輝主持的“師範院校性科學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研究”課題,承擔“性與文學藝術”部分的研究,獲湖北省2004年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五。

8.主編《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國中語文》,2004年獲教育部評為教師教育推薦使用課程資源。

9.主編《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網路版光碟教材:國中語文》,2004年獲教育部評為全國教師教育優秀多媒體課程教材資源。

10.2003年因指導研究生獲得湖北省首屆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而被評為優秀碩士指導教師。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盤點

華中師範大學(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中師大或華師)是中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範大學,具有百年悠久歷史的老校,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學校位於武漢市洪山區風景優美的桂子山上,占地133.34公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周代翠
蔡勖
婁策群
喻光明
楊生勇
李行潤
汪更生
魯衛群
扶惠華
邵清淤
趙東方
樊惲
高秉雄
賀紅武
金柏欣
劉賢龍
侯雲漢
魏謙
邱保勝
張啟春
林夢平
潘勝文
楊光富
劉勝祥
段從清
許祖華
肖文精
周吉源
梅德平
劉順忠
塗海洋
吳正舜
伍強賢
夏曉濱
嚴國政
徐森林
談國新
謝民育
湛昌國
羅邦成
陳繼勝
吳雙清
郭駝英
劉守印
候喜文
李家麟
朱興安
唐成春
李高翔
候德富
白國仲
賈亞
李志揚
胡響朋
吳元芳
王恩科
胡年珍
黃新堂
周振榮
李海兵
餘澤華
楊寶亮
陸漢文

戴建業
鄒尚輝
曾連茂
黃小群
徐樵利
張隆勝
陶家元
周國林
王慶生
劉盛佳
李家清
景才瑞
盧治平
唐鳴
譚邦和
熊鐵基
馬紅宇
佐斌
高華平
莊萬友
江光榮
劉長林
周宗奎
董澤芳
鄧猛
胡禮和
陶笑虹
范先佐
孫綿濤
楊再隋
楊漢麟
杜時忠
李東風
丁毅華
姚偉鈞
余穎
黃光明
王先霈
黃青陽
李學寶
劉德立
彭建新
董利民
楊劭
周曉明
吳振國
王國秀
張全明
李文新
張豫鄂
夏明遠
袁善琦
顧志華
辛凌
劉守華
陳宏薇
曾慶強
喬國強
吳琦
舒白梅
曾菊新
田松慶
譚傳鳳
盧武強
何百根
鄧先端
汪海燕
鄭曉邊
龍立榮
劉華山
郭永玉
餘子俠
王坤慶
塗艷國
項繼權
羅福惠
鄭小平
楊純斌
劉武
李家榮
沈志安
李會濱
廖平勝
黃紅髮
韋紅
俞思念
李其榮
辛藝華
肖豐
鄒建軍
王澤龍
張永健
王又平
馬敏
張禮知
黃永林
陳建憲
聶珍釗
石德清
楊雙華
沈振煜
王后雄
黃曼君
王繼新
趙呈領
馬承五
王齊洲
張三夕
洪華珠
趙以軍
李雪萍
李亞雄
夏玉珍
江立華
向德平
陳國生
董恩林
劉永紅
劉安海
廖美珍
王玉德
儲澤祥
丁烈雲
李相文
張維友
張國平
劉連壽
肖友英
陳偉東
李方元
韓勛國
吳曉娜
趙鋼
張昌年
胡金柱
金聰
肖德寶
劉玉華
何婷婷
陳利
馮剛
譚連生
楊宗凱
王偉軍
王學東
夏南強
祝平燕
鄭杭生
張紹焱
劉小怡
肖殿荒
劉聖歡
塗正革
鄧宏乾
朱長江
鄭權
覃紅
程又中
何穗
鄧引斌
聶運麟
陳傳理
馮國強[教授]
曹郁
劉韶軍
劉九洲
孫文憲
萬堅
趙國華
李中華
汪國勝
黃文華
陳其才
華先發
張應林
周宏宇
李桃生
章開沅
朱傳方
張愛東
劉盛華
吳安心
胡宗球
丁明武
徐勇
李向農
邢福義
陳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