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2 - 1966年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1979 - 1982年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5 - 1986年 前蘇聯教育科學院普通與教育心理研究所進修
1995-2000年 國家教委高等學校理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主講課程
教育心理學 學習理論 心理統計學 多元統計及其套用 心理測量 心理研究方法 結構方程模型
研究方向
教育心理學 學校心理輔導
主要貢獻
主持項目
主持:少年心理健康制約因素及其對策的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類),2002-2005。
主持:湖北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教育部基教司,2002-2004。
主持:師範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教育部師範司,1998-2001。
主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評估與教育對策研究。教育部"九五"規劃項目,1997-2000 。
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現狀與對策研究》之子課題《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目標現狀及對策研究》,2006-2010.
主持: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徵調查》(項目編號:2006FY110400)之子課題“社會/情緒/行為領域指標體系研討、積極行為與問題行為及關鍵環境變數測查工具編制” 2007 -2008年。
主持:班級為本的學校心理輔導工作模式及中小學生重點心理問題研究(教師教育創新平台子項目),985教師教育創新平台項目。
參與項目
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我國青少年危險行為的評估、預警與干預示範研究”(主持人:江光榮)
科研論文
劉華山:我讀《林崇德口述歷史》 。心理發展與教育,2010,4,447-448.
龔少英、徐先彩、劉華山:英語句法意識、閱讀理解監控與背景信息利用的關係。心理學探新,2010,30(3),34-38.
李曄、劉華山:中國小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及問卷編制。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9(4),107-111.
程建偉、劉華山:中小學生網際網路使用偏好問卷的編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0,18(5),625-627.
程建偉、劉華山:中小學生網際網路使用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0,15-17.
程建偉、劉華山、黃國輝:中小學生信息技能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10,5,102-105.
吳鵬、劉華山:家庭體罰的界定、心理學解釋及研究局限。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0,18(2),228-229.
劉華山:國外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目標概覽及啟示。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1,66-72.
劉華山:試論心理健康之本,教育研究雜誌(台灣)2005,9月,第11期。
Shen Lie-rong, Liu Hua-shan:Gender effects on the activation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第29屆國際心理學大會文集2008.7.,SSCI收錄。
Liu Hua-shan: Constru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undergraduate adaptability inventory”,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文集,2004.北京, SSCI收錄。
Liu Hua-sh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consciousness and mental health,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文集,2004.北京, SSCI收錄。
崔靜靜、魏謹、汪海燕、劉華山:1例提高殘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團體諮詢。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09, 17(11),1405-1407.
鄭應霞、劉華山:大學生成就目標定向_完美主義與學業自我妨礙的關係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09,17(5),588-590.
龔少英、劉華山、郭永玉、谷傳華:基於建構主義的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嘗試。高等函式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1(12),98-99.
劉華山:關於高中生自尊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08,5,43-47.
程建偉、劉華山:現實療法及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套用。思想教育研究,2008,7,63-65.
程建偉、劉華山:中國文化對心理輔導過程的影響。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1(1),79-81.
程建偉、劉華山、梁曉燕:大學生考試焦慮的小組輔導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14(3),111-113.
程建偉、劉華山:網際網路使用:促進還是抑制青少年思維發展。教育研究與實驗,2007,5,51-56.
沈烈榮、劉華山:人際控制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關係及其增齡變化。中國老年學雜誌,2007,27(11),2215-2217.
沈烈榮、劉華山、徐雲,大學生的同伴依戀與心理健康關係的性別角色效應,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8年第16卷第2期。p181-182。
沈烈榮、劉華山、徐雲,親子依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性別效應,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8年第17卷第2期。p165-167。
沈烈榮、劉華山:成年人控制圈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7,15(3),255-257.
李曄、劉華山:中小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及問卷編制。心理發展與教育,2007, 4,88-94.
劉澤文、宋照禮、劉華山、田寶:計畫行為理論在求職領域的套用與評價(綜述)。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6,20(2),118-120.
劉澤文、劉華山、張建新:青少年早期職業不確定性及其影響因素。心理科學,2006,29(1),198-200.
劉澤文、宋照禮、劉華山:求職行為的心理學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06,14(4), 631-635.
李曄、劉華山:問卷調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辦法。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2,61-64.
張春梅、劉華山、郭立峰: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評。醫學教育探索,2006,5(4),381-382.
劉華山:教育觀念更新-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河南教育,2000年第1期。
劉華山:心理輔導的專業化與實效性,河南教育,2004,3,8-9.
劉華山:關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標準的思考。河南教育,2006,5,36-37.
劉華山: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2002.5全文轉載。
劉華山:心理輔導中的支持與挑戰,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2000年第4期。
蔣京川、劉華山:中學生成就目標定向與班級動機氛圍、學習成績的關係。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2(4),78-81.
陳菊珍、劉華山: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不良現狀的團體輔導實驗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2,65-69.
蔣京川、劉華山:中學生成就目標定向與學習策略、學業成績的關係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2,56-61.
蔣京川、劉華山:成就目標定向與學習策略、學業成績的關係研究綜述。心理科學,2004,27(1),168-170.
張愛卿、周方蓮、劉華山:責任歸因、幸災樂禍與幫助意願的關係。心理科學,2004,27(1),2-4.
王中傑、劉華山:校園欺負中的欺負/受欺負者和旁觀者群體研究綜述。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1,92-96.
張愛卿、劉華山:人際責任推斷與行為應對策略的歸因分析。心理學報,2003, 35(2),231-236.
張愛卿、劉華山:責任、情感及幫助行為的歸因結構模型。心理學報2003, 35(4), 535-540.
張愛卿、劉華山:行為責任歸因與批評程度的關係。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3, 1-5.
劉華山:維果斯基對教育心理學的貢獻。教育心理研究,2003,3,34-39.
龔少英、劉華山:中學生閱讀理解元認知的發展研究。心理科學,2003,26(6), 1129-1130.
張愛卿、劉華山:人際責任歸因與助人意願的關係。心理發展與教育,2002,4, 1-5.
劉華山:心理健康概念與標準的再認識。心理科學,2001,24(4),481-482.
張愛卿、劉華山、劉玲玲:“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000,2,28-32.
鄭曉邊、劉華山: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與干預。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3,44-49.
李曄、劉華山:教師效能感及其對教學行為的影響。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1,50-55.
劉華山:心理健康與學校心理輔導的研究,載《當代中國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劉華山:《學生心理素質特徵與結構》,《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年第3期。
劉華山:台灣學校心理輔導的理論與實踐,教育研究,1996年第 1期。
劉華山:學校心理輔導與高師心理學教學改革。教育研究與實驗,1996,3,39-41.
何進軍、劉華山:10~14歲優差生的認知策略及發展研究。心理科學,1996,19, 189-195.
劉華山:社會變革中的中國人育子觀念初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4,32-38.
劉華山:“希望教育”的心理學依據。教育研究,1994,10,72-75.
劉華山、龍立榮、江光榮:全國中小學生心理輔導與教育學術研討會綜述。教育研究,1994,7,68-70.
劉華山:試論學校心理輔導與德育工作的區別與聯繫,人民教育,1994年第10期。
劉華山:教育實驗中的控制及其設計舉例。教育研究與實驗,1988,2,56-60.
劉華山:關於“概念及其掌握”的思考。教育研究與實驗,1987,1,15-21
會議論文
劉華山:心理學與和諧社會,“心理和諧與人才強國”高層論壇,天津師大,2010.12.16.
劉華山:價值教育及其與科學教育的區別與聯繫。新世紀價值教育與公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0年6月,香港。
Liu Hua-shan: Carved stones cowherd dais on the cliff of Baoding mountain: A pictur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self-consummating perspective of ancient Chinese Zen.美國心理學會(APA)第106屆學術年會,1998年8月,舊金山。
Liu Hua-shan,Zhou Zong-kui: The spread and practice of Vygotsky’s psychological theo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New Learning Challenges 2005”(“新學習挑戰”第二屆國際研討會2005)上報告,2005.11.18,日本大阪。
劉華山:高校學生自殺狀況及干預對策研究,全國心理學會第9屆會員代表大會及學術研討會分會場主題報告,2005年10月24日,上海。
劉華山:大學生壓力應對方式與身心健康的相關研究,1997年全國心理學年會宣讀(1997年10月蘇州
主編
劉華山、江光榮主編:《諮詢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劉華山、程剛主編:《高等教育心理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劉華山主編:《學校心理輔導》(劉華山),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劉華山主編:《大學教育心理學概論》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劉華山主編:河南省地方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用書、學生用書各一套),海燕出版社2003-2004年出版。
劉華山、郭永玉主編:《學校教育心理學》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陳沛霖、劉華山主編:《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學》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徐虹、劉華山主編:《教育統計學》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書23萬字,本人撰寫第二、六章。
參編參譯
劉華山參編:《教育心理學》(莫雷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劉華山撰寫第八章“品德的形成”,3萬字。
劉華山參編:《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心理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南(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署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本人撰寫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學,載第5-10章。
劉華山參編:《心理學》(黃希庭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劉華山撰寫第三、十五章。
劉華山參編:《心理學-學習與套用》(郭亨傑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劉華山撰寫十五章。
劉華山參編:《簡明心理學辭典》(黃希庭主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劉華山撰寫心理統計與測量部分全部詞條。
劉華山參編:《教育心理學》(張大均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修訂版,劉華山撰寫第10章。
劉華山參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教材》(林崇德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劉華山撰寫第8章。
劉華山參譯:《教育心理學》(維果斯基原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劉華山翻譯第18章
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統計與測量分會常務理事
教育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科院心理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兼職博士生導師
《教育研究與實驗》副主編
獲獎記錄
2009年獲華中師範大學“桂苑名師”稱號。
2009年華中師範大學“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
2004年獲“湖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
2001年主編的《學校心理輔導》獲華東地區優秀圖書一等獎、安徽圖書獎二等獎。
2001年獲華中師大第三屆桂子山“學生科研園丁獎”。
1997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3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三等獎。
1989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