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

《鴻雁》

本首詩選自《詩經·小雅》。《鴻雁》一詩的主題,歷來看法不一。《毛詩序》云:“美宣王也。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於矜寡,無不得其所焉。”朱熹《詩集傳》云:“流民以鴻雁哀鳴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潤《詩經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費盡辛苦,民不能知,頗有煩言,感而作此。”細究詩意,朱熹之說近於詩情。《毛詩序》以為是讚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為同《車攻》、《吉日》、《庭燎》等詩排在一起。

基本信息

《鴻雁》——曾鞏的詩篇

作者

曾鞏

原詩

鴻雁鴻雁

江南岸邊江水平,水荇青青渚蒲綠。
鴻雁此時儔侶多,亂下沙汀恣棲宿。
群依青荇唼且鳴,暖浴蒲根戲相逐。
長無矰繳意自閒,不飽稻梁心亦足。
性殊凡鳥自知時,飛不亂行聊漸陸。
豈同白鷺空潔白,俯啄腥污期滿腹。

《鴻雁》——《詩經》的詩篇

原詩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
之子於徵,劬勞於野。
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鴻雁于飛,集於中澤。
之子於垣,百堵皆作。
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維此哲人,謂我劬勞。
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注釋

①鴻雁:同物異稱,或復稱為鴻雁。肅肅:鳥飛時羽聲,已見前《唐風·鴇羽》(F-121)篇。《集傳》:“大曰鴻,小曰雁。肅肅,羽聲也。” ②之子:這些人,指被征服役者。劬(渠qú):過勞。 ③爰:猶“乃”。矜人:可憐人。寡:老而無配偶者。這兩句說矜人種包括鰥。《集疏》:“矜人,即《呂覽·貴因篇》所謂苦民,總謂鰥寡孤獨之人。”曾運乾《毛詩說》:“此文倒語,順文當為‘哀此鰥寡,爰及矜人’,倒文以取韻也。” ④集:群息。中澤:澤中。 ⑤於垣:往築牆。百堵:一百方丈。《毛傳》:“一丈為版,五版為堵。” 王夫之《稗疏》:“國已毀滅,則城郭頹圯(儀yí),百堵之作,其為築城明矣。” ⑥究:究竟。安宅:何處居住。王夫之《詩廣傳》:“周之民其欲究安此宅也,不亦難乎?” ⑦哀鳴:後世以“哀鴻”稱災民,本此。 ⑧哲人:智者。 ⑨宣驕:驕傲。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五:“宣驕與劬勞相對為文,劬亦勞也,宣亦驕也。”

譯文

雁兒飛去了,兩翅響沙沙。
那人出門去,郊外做牛馬。
都是受苦人,可憐鰥和寡!
雁兒飛去了,落在湖沼里。
那人築牆去,百丈都築起。
吃盡辛和苦,哪是安身地?
雁兒飛去了,嗷嗷放悲聲。
這些明白人,知我苦難忍。
只有糊塗蛋,說我不安分。

賞析

《鴻雁》一詩的主題,歷來看法不一。《毛詩序》云:“美宣王也。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於矜寡,無不得其所焉。”朱熹《詩集傳》云:“流民以鴻雁哀鳴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潤《詩經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費盡辛苦,民不能知,頗有煩言,感而作此。”細究詩意,朱熹之說近於詩情。《毛詩序》以為是讚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為同《車攻》、《吉日》、《庭燎》等詩排在一起。
這是一首“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詩作。具有國風民歌的特點。全詩三章,每章均以“鴻雁”起興,並藉以自喻。首章寫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勞役,連鰥寡之人也不能倖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廣泛,揭露了統治者的殘酷無情。振翅高飛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顛沛流離無處安身的感嘆,感嘆中包含著對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體描寫流民服勞役築牆的情景。鴻雁聚集澤中,象徵著流民在工地上集體勞作,協同築起很多堵高牆,然而自己卻無安身之地。“雖則劬勞,其究安宅”的發問,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憤慨。末章寫流民悲哀作歌,訴說悲慘的命運,反而遭到那些貴族富人的嘲弄和譏笑。大雁一聲聲的哀叫引起了流民悽苦的共鳴,他們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這首歌,表達了心中的怨憤。
這首詩感情深沉,語言質樸,韻調諧暢,雖是一首抒情詩,但又兼有敘事議論的成份。然而此詩最大的特點是比興手法的運用,每章開頭都以鴻雁起興,不僅可以引起豐富的聯想,而且兼有比義。鴻雁是一種候鳥,秋來南去,春來北遷,這與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勞役,四方奔走,居無定處的境況十分相似。鴻雁長途旅行中的鳴叫,聲音悽厲,聽起來十分悲苦,使人觸景生情,平添愁緒。所以以之起興,是再貼切不過的了。全詩三章根據所述內容的不同,或是興而比,或是比而興。一章以鴻雁振羽高飛興流民遠行的劬勞,二章以鴻雁集於澤中,興流民聚集一處築牆。這兩章都是興中有比,具有象徵意味。第三章以鴻雁哀鳴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興。比興意蘊的交融滲透,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藝術表現力。由於本詩貼切的喻意,以後“哀鴻”、“鴻雁”即成了苦難流民的代名詞。
另外,此詩每章所寫的具體內容雖各不相同,但卻有內在的邏輯聯繫。首章寫出行野外,次章寫工地築牆,末章表述哀怨,內容逐層展開,主題得到了升華。再加上“鴻雁”、“劬勞”等詞在詩中反覆出現,形成了重章疊唱的特點,有一唱三嘆的韻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