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紙張:膠版紙
圖片:400件
譯者:錢端升
叢書名:大國歷史.大國性格
所屬分類:圖書、歷史、世界史、歐洲史
背景概述
《英國史》是一部敘述英國歷史的史載材料,記載自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併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第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併。
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
書籍內容
《英國史》再現了英國文明的成長曆程,從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時代到輝煌的伊莉莎白時代,穿越17世紀暴亂的國內戰爭到日不落大不列顛帝國。這是一部生動的,有些情景可以說是血腥的故事史載史書。它有15個章節組成。從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死病在短時間內使英國一半的人喪生。HenryII,AnneBoleyn和ThomasWolsey的政治操控致使英國與羅馬天主教決裂。
《英國史》記載,在古代、中世紀時期,英國這個大西洋中的蕞爾小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古代人所繪製的世界地圖上,英國被置於地球邊緣的天涯海角。當時歐洲大陸的人,隔著英吉利海峽,隱隱約約見到不列顛島岸邊霧茫茫中的灰白色山崖,稱之為阿爾比昂。在古代詩歌中,這個名稱就是指英國。至於島上的具體情況,知道的人很少。直到中世紀,一些歐洲大陸的人還以鄙夷的眼光來看待它。1414年,在黑海岸邊的康士坦察召開的一次天主教國際會議上,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的代表認為,英國不過是像丹麥、葡萄牙一樣的小國家,它的代表不能與其他大國代表平起平坐,不應享有表決權。
《英國史》英國歷史的重要特點之一是,長期而持久的議會傳統。從中世紀以來,英國的議會就一直存在,未曾長時期停止過。到17世紀時,議會作為*革命的核心力量,發動了君主**的鬥爭,將國王送上了斷頭台,建立了沒有國王、上議院由人民*產生的下議院掌握最高權力的共和國。雖然後來克倫威爾建立的軍事專政的護國公制,將革命的民主進程加以扼殺,為斯圖亞特王朝復辟開闢了道路,但在王政復辟時期,王黨分子竭力將歷史車輪扭轉到革命前的企圖遭到了失敗。經過二三十年的複雜鬥爭後,斯圖亞特王朝再度被,詹姆斯二世只得流竄國外,才逃脫了像他父親那樣被斬首的命運。
《英國史》記載描述了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的立憲君主制逐漸建立並鞏固了起來。這是當時世界上最民主的政治體制。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法國的路易十四,自稱“朕即國家”,把國家與他個人等同起來。那些匍
匐於他的足下的臣僚,阿諛地稱他為“太陽王”。和上述這些國家比較起來,英國具有相對自由、民主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科學文化界人士得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智,為科學文化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有人估計,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中葉,全世界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中,大約有40%都是由英國學者作出的。在世界知名的科學家中,包括從牛頓到達爾文等一系列英國偉大的學者。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也是群星璀璨,先後出現了洛克、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休謨、吉本、麥考萊、韋伯夫婦、湯因比等人;在文學藝術上,莎士比亞、拜倫、雪萊、狄更斯、蕭伯納等,更是婦孺皆知。
《英國史》記載英國的相對民主自由的政治和比較寬鬆的社會環境,不僅為本國人民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性、積極性奠定了條件,而且也為歐洲大陸君主制國家的進步人士提供了避難所。在近代早期,當法國掀起宗教迫害的浪潮時,數萬名胡格諾教徒逃到了英國。後來,在流亡到英國的大批人物中,包括馬克思、赫爾岑等革命家、思想家。《資本論》及其他許多馬克思主義著作,就都是在英國出版的。革命民主主義者赫爾岑在倫敦創辦了“自由俄羅斯印刷所”,並出版《北極星》、《鐘聲》雜誌,發表革命民主主義文章,鼓吹在俄國沙皇**農奴制。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就是在倫敦的聖馬丁堂成立的。
英國的立憲君主制和議會制,成為封建國家的先進人士嚮往的榜樣。18世紀法國的啟蒙學者伏爾泰、孟德斯鳩以及法國其他一些政治家,都曾在他們的著作中,表示了對英國民主政治的嚮往。19世紀末,中國的維新運動興起的時候,英國的政治制度是維新派人士效法的榜樣。
目錄信息
第一章史前時期和羅馬統治(遠古至公元5世紀中葉)
一、史前不列顛
二、巨石之謎
三、羅馬行省
第二章盎格魯——撒克遜時期(5世紀中葉-1066年)
一、蠻族入侵
二、爭霸和統一
三、晚期撒克遜王國
四、賢人會議和郡區制
五、下層居民生活
六、文學和史學
第三章諾曼——安茹時期(1066年-1216年)
一、諾曼征服
二、封建制發展
三、二元王國
四、國王和教會
五、政治制度改革
六、《大憲章》
七、威爾斯、愛爾蘭和蘇格蘭
第四章中古鼎盛時期(12世紀-14世紀)
一、貴族和騎士
二、莊園和新農業
三、城鎮自治和行會
四、教會和教學建築
五、大學的早期發展
六、議會的產生
七、立法和征服
第五章戰爭和危機(14世紀初-1485年)
一、百年戰爭(前期)
二、議會的發展
三、黑死病和社會動盪
四、威克利夫和羅拉德派
五、民族文學的興起
六、社會結構的嬗變
七、百年戰爭(後期)
八、玫瑰戰爭
第六章都鐸王朝(1485年-1603年)
第七章革命世紀(1603年-1688年)
第八章工業革命前的英國(1688年-18世紀中葉)
第九章走向工業社會(18世紀後期-19世紀中期)
第十章自由主義時代(19世紀30年代-1900年)
第十一章衰落和磨難(1900-1945年)
第十二章戰後發展(1945年至今)
書籍評價
對於一個不了解英國歷史的人來說,《英國史》是很好的教材。《英國史》記載英國歷史上的另一特點是,從中世紀以來,它的軍事官僚國家機器比較薄弱,同時它的社會階級關係流動性比較大,階級之間的界限不太嚴格。這些特點,對英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近代早期,英國沒有常備軍和固定的警察,甚至國王本人都沒有固定的衛隊,遇到緊急狀況時,國王臨時能夠召集起來的武裝人員不過幾十人。在國家政治、軍事生活中,武裝力量主要由民兵組成。直到19世紀中葉,英國仍是世界上軍事官僚國家機器最薄弱的國家之一。
工業革命也大大改變了人同自然的關係和人同人之間的關係。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在千萬年的時期里,由於生產力低下,人類在無法克服的自然界威力面前,只能以依賴和屈從的態度去取得與自然界的協調。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方面所造成的重大技術發展,在人際關係和國際關係方面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工業革命後,交通運輸工具飛速發展,人際來往、國家關係越來越密切;各國與各地區都由統一的經濟鏈條聯繫在一起,世界各地區人民之間利害一致性日益增強。從長遠的歷史眼光來看,四海一家的前景越來越近。
《英國史》記載在英國近代歷史時期,主權在民的民主進程始終未能貫徹到底。即使在17世紀革命高潮時期,以克倫威爾為首的當權派即已用殘酷手段,將要求把民主進程深入發展下去的中下層人民,及代表他們利益的平等派和掘地派加以鎮壓。托馬斯·潘恩也因為發表了批評英國的著作而遭受迫害,他不得不逃往國外。在19世紀英國進行的三次議會改革中,但約占全國人口一半的婦女,始終被排斥在權之外。
《英國史》記載在英國推行殖民侵略過程中,英國的殖民主義者在世界廣大地區搶占土地、屠殺人民、掠奪財貨。英國國內的工商業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了掠奪殖民地人民的血汗。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就是由英國殖民主義者挾其堅船利炮,用血與火的手段,通過*戰爭強加到我國人民頭上的。所以在世界近代歷史上,英國也扮演了反動的角色。
作者簡介
《英國史》作者GeorgeMacaulayTrevelyan(1876-1962),其姓舊譯屈勒味林,今譯特里維廉。英國自由主義史學家。畢業於哈羅公學及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927年任劍橋大學近代史欽定講座教授,1940年任三一學院院長。撰有《威克利夫時代之英格蘭》等,其書兼具學術性與普及性。其中《英格蘭史》被錢端升譯為《英國史》。
譯者錢端升(1900-1989),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政治學家。生於江蘇松江府錢家塘。1919-1924年留學美國,主攻政治學,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歸國後任教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中央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名校。1947年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1949年後先後任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北京政法學院首任院長。被視為“中國當代政治法律界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現代政治學的開創者”,“中國現代政治學和比較憲法研究的開創者之一”。著有《德國的政府》等,譯有《英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