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佛爾條約》

《色佛爾條約》

《色佛爾條約》,主要講訴了土耳其承認漢志和亞美尼亞獨立;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劃為英國委任統治地;敘利亞和黎巴嫩劃為法國委任統治地;土耳其在歐洲的大部領土主要由義大利和希臘瓜分;黑海海峽由國際共管;土耳其武裝力量被限制在5萬人以內;其財政經濟接受戰勝國的監督等內容。

簡介

《色佛爾條約》《色佛爾條約》---土耳其
《凡爾賽和約》為主的一系列條約構成戰後歐洲國際關係的新體系,即凡爾賽體系,在戰後長期影響著歐洲國際關係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巴黎附近的色佛爾同土耳其蘇丹政府簽訂了《色佛爾條約》。根據條約規定,土耳其喪失約五分之四的領土,土耳其的財政經濟和關稅,接受英法意建立的財政委員會監督。還規定對土耳其的軍事限制。《色佛爾條約》是協約國旨在滅亡土耳其的條約,使土耳其完全喪失了獨立國家的地位

條約簽訂後,因土耳其人民的反抗而未能實施;後為《洛桑條約》所替代。

和談經過

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屬同盟國陣營,於1918年戰敗,並與協約國簽訂《穆德洛斯停戰協定》。協約國在簽訂該協定後便開始侵占奧斯曼帝國領土。希臘自西面登入伊茲密特並向內陸挺進,而法國和亞美尼亞亦分別自南、東兩面進入小亞細亞。而在協約國陣營中占主導地位的英國、法國及義大利於戰時、戰後進行了多次磋商,逐步確定了它們從奧斯曼帝國獲取的利益。

1920年4月22日,協約國邀請奧斯曼帝國政府派出代表參加巴黎和會。帝國政府派出前首相艾哈邁德.鐵菲克(AhmedTevfikPasha)參加。當鐵菲克於1920年5月20日得悉協約國的要求後,認為有關條款過於苛刻,拒絕繼續討論。帝國政府得悉此事後,撤換了鐵菲克,改派當時的首相菲利特(DamatFeridPasha)率團赴巴黎繼續和談。至同年7月22日,菲利特把與協約國達成的協定帶回伊斯坦堡。蘇丹穆罕默德六世隨即召開內閣會議,有關協定獲與會者一致通過。

條約部分條款

《色佛爾條約》 《色佛爾條約》中,土耳其放棄對賽普勒斯或與其有關的一切權力和所有權-----賽普勒斯
38.土耳其政府承認有必要採取進一步措施以確保第37條所規定的通航自由,並就此而將以下第39條所規定的水域的管理權授予稱為“海峽委員會”的一個委員會(以下稱作“該委員會”)。希臘政府也就此將同樣的權力授予該委員會,並向它提供一切方面的同樣方便條件。

這種管理權應分別以土耳其政府和希臘政府的名義,以本節規定的方式行使。

49.在第136條規定的土耳其司法制度改革生效前,凡在海峽地區、包括屬於土耳其的馬爾馬拉海諸島範圍內,由享有治外法權的各國國民所犯的、違反該委員會制定的任何法規的一切違法事件,應由上述各國領事法庭審理。各協約國商定,使這類違法事件交付其領事法庭或領事當局審理。由土耳其國民或非領事裁判權享有國國民所犯的違法事件則應由土耳其主管司法當局審理。

該地區處於希臘主權範圍內發生的此類違法事件則應由希臘主管司法當局審理。

88.依照各協約國所已採取的行動,土耳其特此承認亞美尼亞為一自由的、獨立國家

101.土耳其放棄對埃及的一切權利和所有權,並應自1914年11月5日起生效。土耳其聲明按照協約國所採取的行動,承認1914年12月18日。

116.土耳其放棄對賽普勒斯或與賽普勒斯有關的一切權力和所有權,其中包括以前該島向蘇丹的納貢。

118.土耳其承認法國為摩洛哥的保護國,並接受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此項承認應自1912年3月30日起生效。

120.土耳其承認法國為突尼西亞的保護國,並接受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此項承認應自1881年5月12日起生效。

121.土耳其放棄1912年10月18日洛桑條約所規定給予蘇丹的在利比亞的一切權利和特權。

色佛爾條約分割土耳其圖色佛爾條約分割土耳其圖

122.土耳其向義大利轉交在愛琴海的下述各島嶼的一切權利和所有權:斯坦帕利亞島羅得島、……。

191.土耳其武裝部隊不得擁有任何陸上的或海上的空軍力量,並不得保留任何飛船

192.自本條約生效起兩個月內應遣散土耳其陸海軍部隊中一切在冊空軍人員。

234.土耳其政府不得在未經該財政委員會的同意下舉借任何內債或外債。

條約的替代

凱末爾對外簽署《洛桑和約》取代《色佛爾條約》

博斯普魯斯海峽岸邊聳立一座塑像。它站立在歐洲的盡頭,面向東方,正對著小亞細亞草原。這就是土耳其共和國的締造者、民族主義革命家穆斯塔法•凱末爾的紀念像。土耳其人民建立這座塑像,是為了紀念這位傑出領袖領導人民推翻封建統治,建立共和國的卓越功勳。
凱末爾1881年5月19日出生於巴爾幹半島的港口城市薩洛尼卡。凱末爾天資聰穎,個性倔強。在伊斯蘭教會學校讀書時,他受不了學校里宗教氣氛的約束,就瞞著家裡去投考薩洛尼卡陸軍預備學校,那時他才13歲。以後,他又依次升入摩納斯堤的陸軍軍官學校和伊斯坦堡的軍事學院。
土耳其在中世紀曾是稱霸一時的泱泱大國。到19世紀末,土耳其國王的獨裁專制使昔日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內政、外交、經濟、軍事都控制在英、法、意、希臘等國手裡。土耳其各族人民為外患內憂所迫,進行了頻繁的反抗獨裁專制統治的鬥爭。在土耳其革命鬥爭的感染下,凱末爾組織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經常秘密集會,就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種種弊病,商討反抗封建專制統治,拯救國家危亡的辦法。他們撰寫揭露國王蘇丹專制統治的文章,出版手抄小報,宣傳革命思想。後來,因被人告發,凱末爾等人遭到逮捕。又被派往大馬士革服兵役。
凱末爾並不因為遭受挫折而消沉。在大馬士革,他又在軍官和知識分子中發起組織“自由協會”。1907年,凱末爾把協會併入青年土耳其黨,成為該黨的一個組成部分。正是這個黨組織領導了1908年至1909年的土耳其革命。凱末爾也在這次革命和以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顯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被稱為“天才的戰術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等協約國強迫土耳其簽訂了屈辱的《色佛爾條約》。土耳其面臨著被徹底瓜分的危險。為了挽救民族的獨立,凱末爾開始組織和領導民族抵抗運動,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協約國被迫在洛桑和會上承認了土耳其國家的獨立自主。1923年10月29日,新興的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凱末爾當選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土耳其的歷史揭開了新一頁。1924年3月廢除哈里發宗教制度;對外簽署《洛桑和約》取代《色佛爾條約》。為土耳其的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
凱末爾任總統後,實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復興的道路。1934年實行姓氏法後,土耳其國民議會為表彰凱末爾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把“阿塔圖爾克”授予他為姓,意思是“土耳其國父”。
凱末爾竭盡畢生的精力創建了土耳其共和國,矢志不移地為把土耳其建成現代文明國家而奮鬥。長期的戎馬生涯和繁忙的國事使凱末爾的肝臟和腎臟受到嚴重損害。1938年11月10日,病魔奪走了凱末爾的生命。他的遺體被安放在安卡拉的拉薩特山崗上。

不平等條約

不平等條約是指在簽訂條約的國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壓等手段,脅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簽署的條約,由於締約雙方的談判地位不對等,導致最後締結的條約不平等,因此條約通常都會對某一方的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產生侵害。不平等條約通常是停戰的條件和結果,為了結束戰爭而簽訂的條約即為和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