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孩子,今天開始學保健》

《疼孩子,今天開始學保健》

具體內容包括保健、營養、運動、疾病、中醫、早教等各個方面,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將從您看到這《疼孩子,今天開始學保健》開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疼孩子,今天開始學保健》是《健康時報》在創刊十周年之際,將十年間所刊登內容的精彩呈現,是對兒童健康的傾情奉獻。《疼孩子,今天開始學保健》不僅能為您釋疑解惑,更能讓您的寶貝健康成長,並對他的兒童期進行雙倍呵護。疾病以預防為先,預防以教育為先。健康教育傳播健康的知識和理念,培養公眾健康的生活方式,增進健康,遠離疾病,提高生活質量生命質量,造福個人,造福家庭,造福全社會。願健康時報的健康叢書,成為百姓身邊的健康顧問,守護健康,守護生命。

編輯推薦

《疼孩子,今天開始學保健》: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作序
十大知名院士聯袂推薦
“中國十大周報品牌”“中國十強行業媒體”健康時報真誠奉獻
權威、實用的健康保健叢書
中國工程院巴德年院士
中國工程院陳君石院士
中國科學院陳可冀院士
中國工程院程書鈞院士
中國工程院高潤霖院士
中國工程院胡亞美院士
中國科學院吳孟超院士
中國科學院曾毅院士
中國工程院張金哲院士
中國工程院趙鎧院士

目錄

鍾南山院士序
前言(孟憲勵
第一部分點滴呵護寶寶成長
孩子起床太早害處多
教寶寶怎樣刷牙
如何帶寶寶乘飛機
讀懂寶寶的體態語言
別讓學步車耽誤了寶寶爬
兒童房顏色最好三四種
孩子5月長得快嗎
3大養育誤區引發兒童近視
夏天寶寶的襪子不能脫
小兒便乾別“等等看”
小兒穿衣:把住涼熱不簡單
要得小兒安,需得三分飢和寒
3歲前的寶寶該玩什麼
給孩子的書包選個“寬頻”
三四歲,學用筷子正當時
蕎麥殼枕讓孩子睡得香
晚10點前睡覺有助孩子長個兒
鋪地板要“照顧”寶寶
5歲以下兒童不宜學鋼琴
兩招防寶寶“疰夏”
夏天包好寶寶的小屁屁
健康度夏用好加減法
碰了頭,盯緊48小時
孩子學走路要穿軟底鞋
“小孩無6月”
1歲以內談不上“減肥”
寶寶耐寒鍛鍊要保護頭
擦臉操提高孩子免疫力
長牙後,半夜別喝奶
給孩子勤洗“小雞雞”
少帶兒童進車庫
家長別給寶寶吹涼食物
保護好男孩的“小雞雞”
日本孩子從小喝“棒茶”
食療偏方保兒安
天暖帶寶寶“戶外睡眠”
天熱別給孩子剃光頭
頻繁換台重傷孩子視力
6歲前刷牙別用含氟牙膏
寶寶吃手,4歲看醫生
給寶寶選個放心餐具
第二部分吃得好才能長得壯
油膩甜食導致孩子體質弱
別讓“半勺”害了孩子
讓孩子多啃點老玉米
寶寶發育別爭“冠軍”
兒童補鈣、鋅要分開吃
多給寶寶吃點肉
每天至少吃10種食物
家長別過分限制孩子吃糖
天熱讓孩子少吃點兒
小兒秋瀉試試粥療法
專家不推薦蛋黃輔食首選
1歲後跟著大人吃正餐
3~6歲每周吃次海鮮
3歲後,適當吃些堅果
3歲後再讓孩子吃冷飲
寶寶長“倒刺”要多吃水果
寶寶咳嗽吃四種水果
帶孩子外出別吃涼拌菜
兒童喝果蔬汁要適量
兒童夏天慎吃3種豆
兒童要少吃冬筍
給寶寶暖胃吃點“甜食”
給兒子做做“營養評價”
孩子補鐵劑選在兩餐間
夏天寶寶多吃含鉀食物
小寶寶普遍維生素D不足
小兒食積喝谷芽麥芽水
自製香蕉奶昔緩解便秘
自製“木糖醇奶粉”
孩子早餐來個香蕉麵包
孩子吃飯時少喝湯
多喝番茄汁助發育
1歲半前易對柑橘過敏
寶寶護牙多吃洋蔥、香菇
第三部分蹦蹦跳跳快長大
從小多爬行,長大更聰明
兒童減肥首選運動療法
孩子每天要活動60分鐘
體操孩子長不高嗎
你的寶寶三翻六坐了嗎
運動能調節孩子心理缺陷
孩子多練練“吹功”
睡前跳繩有助長個兒
跳蹦蹦床也能“拔高”
學游泳,6~9歲最佳
第四部分讓孩子遠離疾病
長“奶癬”是怎么回事
小兒“拉水”怎么辦
寶寶提防奶瓶齲
“哮喘”皆因瓜子起
孩子也有睡眠障礙
胖小子的雞雞怎么不見了
兒童第三態沒事
小兒尿床也是病
小呼嚕會讓寶寶變醜
扁桃體肥大消融治療
新生寶寶還要裹襁褓嗎
孩子聲帶經不起“鬧”
有濕疹的孩子要少洗澡
兒童配鏡誤區多
少兒體檢為何禁止做胸透
寶寶咳嗽:排痰比止咳重要
小兒高燒不退先排除心臟病
11個月嬰兒竟患脂肪肝
出生缺陷“先心病”最多
營養過剩加重孩子腎負擔
褪黑素分泌異常可致脊柱側凸
“地包天”:最佳治療期是4歲
打斷寶寶的“過敏進行曲”
帶胖孩子做個肝臟B超
7歲女童婦科問題最多
兒童配助聽器別全趕早
秋季驅蟲效果好
小兒口臭多是消化不良
寶寶餵藥後半小時再吃飯
站著尿怎會尿濕褲子
寶寶“對眼”要多看看遠處
吃蛋糕能治兒童過敏
兒童手畸形2歲前手術
肺炎患兒最好側著睡
矯正牙齒最佳年齡是12歲
尿床孩子白天練練憋尿
夏季常用藥兒童要慎用
治弱視,3~8歲最合適
寶寶紅屁股用茶水洗洗
計畫外疫苗適量打
兒童腰痛可能是脊柱病變
小胖墩長大易得癌
急診別忘帶斷牙
胖孩子多吃點黑麵包
脾氣倔更容易吞異物
第五部分中醫中藥來幫忙
常備“三丸”調內熱
扎扎小手指,孩子愛吃飯
小兒腹痛家長怎么“揉”
兩招讓寶寶乖乖喝中藥
海邊的孩子不愛尿床
孩子反覆感冒試試“蜂療”
灌腸治小兒發燒效果好
掛個香囊防治手足口病
“天灸”治小兒慢性腸炎
推推小手治腹瀉
看寶寶膚色辨疾病
寶寶中暑急救“掐一掐”
給小兒便秘支支招
“小藥”常備莫濫用
女孩性早熟,“三草湯”可治
感冒咳嗽在家治療更好
“地圖舌”秋季追孩子
第六部分養育一個快樂寶寶
換個家庭養孩子
孩子為何老“偷”家裡錢
孩子為何與家長對著幹
孩子不需要代言人
任性的孩子最痛苦
“餐桌故事”能讓孩子更懂事
“強勢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小大人”該怎么管
5歲前,和爸爸媽媽一起睡
8招讓孩子傾吐心聲
別忽視孩子的“情感飢餓”
別讓孩子遭遇“軟暴力”
對孩子性教育有技巧
多用右腦可提高孩子記性
小孩子哪來的“戀物癖”
開發視覺,寶寶的遊戲要玩“對”
抱著孩子給他講故事
3招讓孩子不磨蹭
寶寶不說話,父母責任大
小兒“壞行為”應該肯定
中國兒童“三過”問題多
6歲前別扣“多動症”帽子
別用“行賄”獎勵孩子
心理專家這樣管理兒子
擁抱讓孩子心理素質好
打屁股會影響孩子性健康
給孩子“貓狗式教育”好
跟孩子一起看繪本
好父母應準備3件寶
家長不要“向上比較”
家長少點“飯泡粥”
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培養孩子規律睡眠
養寵物的孩子更自信
每周用半小時互換角色
當孩子被欺負了之後
“爸爸,告訴你一個秘密”
寶寶入園準備手冊
要允許孩子哭鬧
讀大字糾正寫反字
別把講故事當成識字課
孩子為何“記不住”
警惕孩子智力“厭食症

序言

插圖插圖
十年,健康時報已由一個稚嫩的嬰兒成長為一個青春勃發的少年,在大眾健康教育領域已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認識和了解健康時報,源於前幾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該報記者的採訪,當時記者給我送了報紙。如今在我的辦公室里,每周都能看到健康時報,時間充裕的時候就會翻一翻。這份報紙辦得不錯,內容很豐富、很實用,在指導百姓防病治病和健康生活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30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國居民特別是城市居民疾病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影響大眾健康的疾病,已由過去以急性傳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為主轉變為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而肥胖、三高以及由此引發的代謝綜合徵越來越嚴重,居民亞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2004年衛生部發表的《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報告》公布的一系列數字,給了我們一個很嚴重的警示。
疾病譜的改變帶來的是醫學模式的轉變。衛生部部長陳竺曾一再重申,對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而言,民眾的健康問題不能光靠打針吃藥來解決,必須強調預防為主。我國的衛生事業模式要轉換,要從大病晚期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轉變,關口前移、重心下沉。
醫學模式從以治療為主轉向以預防為主,使健康教育變得格外重要。向大眾傳播健康的知識和理念,有助於百姓樹立健康的意識、掌握防病治病的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遠離疾病、強身健體,提高生活品質和生命質量。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人體健康有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條件,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自然環境,而60%取決於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科學家已經發現,80%的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華醫學會及時組建了科普分會,並適時地推出了健康大講堂。
與此同時,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對健康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強。因而,近年來湧現出了一大批健康教育專家,健康講座風起雲湧、健康圖書持續升溫,健康教育日益成為大眾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
衛生部前副部長王隴德教授曾指出,每在健康教育方面投入1元錢,就可以在防治疾病上收到6~10倍甚至更大的效益。近年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逐漸取代急性傳染病,已成為導致中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國人的健康狀況也跟經濟問題越來越緊密地掛起了鉤。統計顯示,我們每年因疾病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14000多億元,因此有人發出這樣的呼聲:“健康就是最大的節約。”面對這樣的現實,王隴德教授曾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談到,在當前的情況下,發展健康教育,促進國民健康,成了解決當今社會主要公共衛生問題的首選對策,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意義。
創刊於2000年的健康時報,貼近生活,面向百姓,以健康教育為己任,經過十年的努力,在公眾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十年間,健康時報刊發了大量優秀的科普文章,這些科普文章在突出服務性和實用性的同時,又儘可能做到嚴謹、科學,非常注重文章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表現了該報做健康教育的科學態度和對大眾的責任心。
健康時報在創刊十周年之際,將十年間刊發的文章精選並結集成書,推出這套叢書,不僅是對報紙的一次階段性總結,具有里程碑意義,更是對讀者的一次熱情回饋。相信這套叢書對指導大眾健康生活會產生積極的意義,並收到良好的效果。

文摘

鮑秀蘭指出,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應從嬰幼兒的體態語言開始,人際交往的第一步是嬰幼兒與母親的交往,交往使用最早的語言就是體態語言。
鮑秀蘭說過去認為嬰幼兒是無能的,什麼也不懂,其實嬰幼兒也是有“思想”的,比如牽嘴而笑是興奮愉快,吃了苦的就咧嘴,吃了酸的就皺眉,不舒服了就渾身亂動,餓了就會像小鳥一樣張開口把頭轉來轉去找奶吃,紅臉橫眉是要大便,癟嘴是要吃奶或要媽媽陪他玩,等等。
鮑秀蘭說,父母要做一個敏感的父母,對孩子的體態語言要認真閱讀、及時回饋。如果孩子得不到反饋,時間一久,孩子就不“說”了,不哭也不鬧,木雞似的,這很不利於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會埋下孤僻、內向等性格缺陷的“根”。
有一家幼稚園,學的是國外的做法,用的是沙灘浴、陽光浴、營養餐,孩子們的身體倒是很健康,可就是一個個都沒什麼表情,木呆呆的。一位學心理的大夫看到這種情況,他說這可不行,不論做什麼,都要一邊做,一邊與孩子說話。兩個月後,孩子們都像換了個人似的,全“活”了。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博士陶沙說,孩子的體態語有了回音,他會感到這個環境是有應答的,是安全可信賴的。陶沙同時指出,對孩子體態語言理解得太好了也不是好事,在孩子語言形成的關鍵期,特別善解人意的媽媽如果還是以體態語言為主與孩子交流,就可能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鮑秀蘭指出,孩子一般6個月大時認識詞與物的關係。你說歡迎他會拍手,你說再見他會搖手。這時候,就不能用體態語包辦代替太多了,要“逼”孩子說話。他要吃奶,你就反覆給他說“奶”,直到孩子情急之下說出“奶”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