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有問題,翻翻《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就搞定!(案例超豐富,方法超實用)“讓孩子好好吃飯法則”——一個讓父母“安心”的科學實驗結果!孩子們形形色色的“吃飯問題”——兩位作者用什麼方法幫助了他們?孩子最需要的“食物金字塔”——兒童營養知識輕鬆學!父母行動指南——“最該做”和“最不該做”的!醒目、有趣的“廚房標語”——隨便貼在哪裡,隨時溫習全書精華!每章結束“重點整理”——回顧要點,拒絕“看過就忘”!《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最令父母頭疼的“孩子吃飯問題”,你正在經歷嗎?孩子偏食、挑食、愛吃零食?吃飯時間,總要追著孩子滿屋餵?孩子飯量太小,擔心營養跟不上?孩子飯量太大,擔心變成“小胖子”?……或許,你還有一條要補充!
編輯推薦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不僅談的是孩子要吃些什麼,同時你會了解到為什麼你家的餐桌會變成戰場,其實真的不必這樣,只需要讓每個人都知道一條簡單的規則,並遵守它就行了。它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有科學根據的。你越了解它,就會越覺得它有道理。《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通過很多真實有趣的實例,告訴父母如何按照孩子的年齡,把“好好吃飯規則”轉換成實際行動的要訣。★了解德國實用育兒經典系列: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全球暢銷逾百萬冊;台灣版上市後持續熱銷。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中以豐富的兒科門診案例為基礎,生動的案例描述還原真實生活場景,周全的解決方案覆蓋各類型家庭!
◎和《斯波克育兒經》一樣專業、權威,比《斯波克育兒經》更聚焦、更實用,更具可操作性。
◎全系列四本《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每一本,有效解決一個育兒難題!
7天計畫,寶貝好胃口!德國實用育兒經典系列,全球暢銷逾百萬冊!
媒體推薦
國內權威親子類媒體:新浪親子、搜狐母嬰、騰訊育兒、網易親子、太平洋親子、寶寶樹、搖籃網、紅孩子社區、父母網、鳳凰網親子重磅推薦。面對被提問過無數次,也被各種育兒書解答過無數次的睡眠、飲食、行為及教育問題,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怎么辦”,還有“為什麼”和“怎么做對你更適合”。它不僅僅分享養育知識,更幫助父母們搭建起一座充滿愛和智慧的通往孩子內心的橋樑。這就是我喜歡這套叢書的原因。
——摘自《父母世界》Parents雜誌主編鍾煜推薦序
出於父母的愛與關心,孩子們應該把餐桌上的食物吃完,並照單全收碗內的營養,這幾乎就是被認定的“孩子應盡的本分”,直到看完本書後,我才恍然大悟!我喜歡作者對父母的提示,在面對孩子“收放”間的一些智慧。特別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應該決定:“最終讓孩子吃到了什麼?”父母應該關心長期的整體營養,而不是短期的“這一餐的、眼前這一碗”的價值。
——台灣超人氣“媽媽博主”Ashley的試用心得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德國)哈特穆特•莫根羅特安妮特•卡斯特-察恩(AnnetteKast-Zahn),心理學碩士及行為治療師,提供父母諮詢及兒童輔導,治療經驗豐富。在少子化的德國,作者育有三名子女。她從自身與多年的診療經驗中,歸納了深入淺出的教養指南,寫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並與兒科醫生哈特穆莫根羅特合著《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本本暢銷,堪稱德國的育兒聖經。
哈特穆•莫根羅特(HartmutMorgenroth)兒科醫生,曾在印度與坦尚尼亞行醫,也在多所兒童醫院擔任主治醫師,兩個孩子的父親。一九八二年開設私人診所,每天在診所都會遇到父母詢問該如何引導孩子乖乖吃飯、好好睡覺。二十多年來,他診治了許多有睡眠與飲食問題的兒童,並將豐富的諮詢經驗集結在本書之中,與父母分享。
目錄
第一章好好吃飯非難事
吃飯是緊張還是有趣?
想想小時候
*童年晚餐
*我家的經驗
小兒門診的案例
吃飯的重要規則!
*重點整理
父母對吃飯應有的認識
孩子的“內在調節系統”
*創造好條件
*小小孩大行家
是胖是瘦,教育或遺傳?
太胖、太瘦,成長曲線怎么說?
*成長減緩或加速
*不對勁的成長曲線
孩子需要哪些養分?營養學輕鬆學
*拿父母做榜樣
*什麼是“健康食物”?
*各種“食物金字塔”
*重點整理
第二章
餐桌變戰場?
當父母管太多時
“不準吃太多!”
“多吃點!”
*重點整理
當父母管太少時
“聽命”煮飯
毫無節制的飲食
第三章
每個年紀都好好吃飯
前六個月:全靠吸吮小嬰兒吃什麼?
*母乳
*嬰兒奶粉
何時及如何餵寶寶?
*重點整理
六到十二個月:過渡到與家人共餐
可以餵食副食品了嗎?與家人共餐
*重點整理
一到六歲:“我不是小寶寶了!”
端什麼食物上桌?用餐氣氛如何?
*吃飯時避免權力鬥爭
*賦予信任、促進獨立
*設定界線
學齡兒童:定型期
深化學習
第四章
特殊問題
當飲食失衡時
體重過重:太多養分滯留體內
*多胖算過重?
飲食失調——當身體失去控制
*厭食症
*暴食症
*重點整理
當食物致病時
消化不良
*過敏
食物“留不住”:腹瀉及嘔吐
*重點整理
“廚房標語”
序言
這是一本談吃飯的書,不是食譜書,所以你不會看到任何選單,但我們會介紹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關於如何正確飲食的一切知識。這個版本還收錄了營養學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知識。這本書不僅談的是孩子要吃些什麼,同時提倡的父母與孩子的共餐之道也很重要。你會了解到為什麼很多家庭的餐桌會變成戰場,其實真的不必這樣,只需要讓每個人都知道一條簡單的規則,並遵守它就行了。那條規則就是——好好吃飯。
所有的一切都要跟著這條規則走。它不是我們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有科學根據的。你越了解它,就會越覺得它有道理。本書還將提供很多有趣的實例,以及如何按照孩子的年齡,把規則轉換成實際行動的要訣。
本書從首次發行至今,“吃飯”這個主題已有了不少新的進展。例如,我們現在對哪些食物對孩子有益、哪些食物應該少吃,都有了更多了解,而這些新知識如今已全都納入了這個更充實的新版本。
預祝您,成功享受全家用餐樂趣!
安妮特•卡斯特–察恩
哈特穆特•莫根羅特
文摘
吃飯是緊張還是有趣?想想小時候
說到吃飯,很多父母都不會把它跟什麼好事連在一起。尤其想起自己小時候吃飯的情形時,是否有某種氣味、感覺和不舒服的經歷,至今仍縈繞在心頭?
很多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德國父母,因為孩提時被認定“太瘦”,而被送進保育院。很多孩子一方面要克制想家的念頭,一方面又要適應保育院裡陌生的菜餚。他們時常被迫把食物吃光:“沒吃完盤裡的東西,不準站起來!”當時的規則就是如此。我還聽過不止一次,如果孩子把吞下去的食物吐出來,會被處罰把吐出來的東西吃回去。這簡直是虐待兒童!
希望你沒有過這種恐怖的經歷。但或許你曾被以某種方式禁止吃飯,因為大人覺得你“太胖”了?又或者你小時候得忍飢挨餓,因為當時根本沒有足夠的東西可以吃?家裡是否有條規矩叫做“吃飯時孩子不準講話”?或是吃飯的氣氛經常讓你感到窒息?還是你曾經舉止不當,破壞了家人的胃口?
童年晚餐
小安妮5歲大了。有一陣子她經常生病:猩紅熱、中耳炎和扁桃體發炎。她很蒼白,手臂又細又瘦。“只剩皮包骨,”奶奶說,“難怪她老是生病,根本沒有抵抗力嘛。”有一次她又發燒了,安妮的媽媽知道該怎么辦,那就是煮麥片粥。
媽媽認為麥片粥是最健康的食物,它能使人強壯。她盛了滿滿一碗熱騰騰的麥片粥,送到小安妮的床邊準備餵她吃。這時小安妮覺得自己既虛弱又難受,一點食慾也沒有,媽媽端來的麥片粥,光是那味道就快讓她窒息了。安妮痛恨麥片粥。她緊閉雙唇。媽媽先是哄著她:“來吧,為媽媽吃一口,為爸爸吃一口。”安妮哭了起來:“我不要!”媽媽卻開始責備她:“你一定要吃!難道你不想健健康康的嗎?”雙方僵持了好一會兒,5歲的安妮還是含著眼淚吃了麥片粥,吃完時,母女兩人都“精疲力竭”了。
其實,那個小安妮就是我自己。我知道媽媽是一番好意,但即便是在40多年後的今天,只要一想到麥片粥,我還是倒盡胃口,至今仍痛恨任何形式的麥片粥和米布丁。我得很勉強才能試吃一小口嬰兒米粉,這輩子更是從來沒有自己煮過麥片粥。幸好關於吃飯,我還有其他非常美好的回憶。比如,每周六和爸爸游完泳,帶著烤雞和薯條回家時,總是能享受一場盛宴。如果我那天還分到一隻雞腿的話,這份快樂會更完美。直到今天,那些我樂於回憶的家庭聚會和度假也都跟大餐有關。不管你願不願意,兒時的吃飯經歷都會伴隨著你。如果兒時與家人一起吃飯的回憶總是美好的,總能盡情享用,那么成年後如果你對自己的身材還算滿意,那你吃飯通常會很輕鬆。吃飯對你而言是“正常”的,不需要花太多心思,而且,你對吃飯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你的下一代。如果吃飯時氣氛融洽,吃飯就有樂趣。
但如果兒時吃飯的經歷是負面的,殘留在回憶里的都是壓力、緊張和強迫,再加上不滿意自己的體重和飲食習慣的話,那么成年後的你吃起飯來肯定不會輕鬆。當吃飯的情緒變得複雜,自然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那些不好好吃飯的孩子需要一份額外的飲食良方,那就是父母的信心與信任,如果沒有信任,餐桌上就會有爭執,吃飯時不免會氣氛緊張。
我家的經驗
我和我的三個孩子也擁有美好的和不太美好的吃飯經歷。美好的是,至今我們都能在很愉快的氣氛下一起吃飯。吃飯時,做父母的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們談起他們覺得重要的新鮮事、碰到的問題與快樂的事。我們會擬訂計畫、討論問題,有時談話的內容比吃飯更重要。
記得我的兒子克里斯托夫4歲時,一邊吃晚飯一邊給大家講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當時我還沒出生。在一個遙遠的海邊,有一隻老虎咬了我的膝蓋一口。”
另外一次是我的女兒卡塔琳娜,她在午飯時忽然提出了幾個關於性的具體問題。剛好桌上有香腸,很適合拿來當教具。那頓飯我們吃得非常愉快。
當然,關於吃飯,我也有不愉快的回憶,我連續5年得在半夜醒來,因為孩子們不是餓了就是渴了。後來我才學會教他們自己在夜裡起來喝水(最後乾脆讓他們戒掉了起夜的習慣)。在我所著的《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中,可以提供給父母更詳細的信息。
許多不愉快的經歷多數人應該也碰到過,比如說吃飯時,孩子連人帶椅子一塊翻倒;或是兄弟姐妹邊吃飯邊吵鬧;或者忙碌的工作之後辛苦做好的飯菜卻被孩子挑剔。
所有的好事和壞事都集中在餐桌上,用餐時可以看出孩子是否學會遵守規則、體諒他人。我們幾乎可以說:“只要好好吃飯,一切都好。”
兒科門診的案例
在兒科門診里,做父母的總是一再提到“吃飯”這件事。許多父母都想知道,自己是否做對了。很多父母很擔心孩子的飲食行為,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因為孩子的吃飯問題把自己弄得很絕望的父母。
為了深入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在進行定期健康體檢時,訪問了超過400位家長,以了解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飲食行為。這些孩子的年齡均介於5個月到5歲之間。
首先我們想知道,到底有多少父母對孩子的飲食問題感到不安。調查結果是,在孩子出生後頭幾個月內,即在母乳餵養階段,只有少數父母(5%以下)覺得孩子(3~7個月大的嬰兒)有問題。1~5歲的情況卻出現了變化,有20%~30%的父母認為孩子的飲食習慣有問題,其中有7%的父母甚至認為問題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