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

作者

蘇軾

詩詞正文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

十年歸夢寄西風,此去真為田舍翁②。剩覓蜀岡新井水③,要攜香味過江東。

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④。暫借藤床與瓦枕,莫教辜負竹風涼。

此生也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⑤。山寺歸來聞好語⑥,野花啼鳥亦欣然。

作品注釋

①竹西寺——在揚州。

②時作者買地於常州宜興,故云。

③剩——作多字講。蜀岡——井名。井在揚州,唐陸羽評為“天下第五泉”。 

④雞蘇、鶯粟——都是藥用植物,可以用作飲料。

⑤大有——大熟,豐收。 

⑥據蘇轍作子瞻墓誌:“公至揚州,常州人為公買田,書至,公喜,作詩有聞好語之句。”

作品簡析

此詩作於公元1085年(元豐八年)五月。蘇軾量移汝州,途中訖退休獲批准,始從揚州歸休宜興。時宋神宗剛死不久。蘇軾題詩,一為退休獲準而高興,二為淮浙間豐熟而歡欣。後來竟遭到御史們的彈劾,特別是第三首詩末一句。

這三首小詩以一種輕鬆自在的筆調,表達了歸隱宿願終於實現的喜悅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貶謫之身得以解脫的閒適、放達的情懷。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今存《東坡全集》15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