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人援蜀記》

《晉人援蜀記》

汶川地震撼動國人心,三晉義勇奔突西蜀地,大後方真細節各行各業,老中青工農兵黨政群團,山西作家親赴災區赤誠抒寫,傳統文化時代精神共溶《晉人援蜀記》。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團,山西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8年10月1日)
《晉人援蜀記》晉人援蜀記

平裝:221頁
正文語種:中文
開本:16
ISBN:7544037274
條形碼:9787544037273
產品尺寸及重量:22.6x16.4x2cm;399g
ASIN:B0020LSLBW
Amazon.cn銷售排行榜:圖書商品里排第690,762名

內容簡介

《晉人援蜀記》採取獨特的敘事角度,以大後方為主體,同時兼顧前方。詳實地記述了山西人民為支援四川地震災區所作的巨大奉獻和犧牲,充分體現了晉商後代誠信、忠勇、仗義的傳統美德和在關鍵時刻義字當頭、義勇爭先、義無反顧的崇高品質。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同樣牽著全國廣大作家的心。及時用筆記錄抗震救災過程中億萬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英勇壯舉,用文學的形式生動反映抗震救災中湧現出來的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用散文和詩歌表達我們的強烈感受與真切祈福,這是作家的責任,這是文學的使命,這更是廣大人民民眾的期待。
本刊也在第一時間,用兩個整版的篇幅予以選登。今天,我們特刊登杜學文先生的評論文章《仁義山西——讀長篇報告文學〈晉人援蜀記〉》,用全新的視角,透視這部作品既有的文化積澱、張揚的時代精神、反映的廣闊社會空間,同時也想引發讀者朋友們,對這部我國近年來具有重要意義的抗震救災文學作品的深刻思考。

寫作背景

趙瑜和李杜是全國頗有影響的作家、詩人。這次抗震救災期間,趙瑜同志奔赴前線,輾轉災區各地,親眼目睹了山西各路搶險救援隊伍的英勇事跡,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遂與李杜合著了長篇報告文學《晉人援蜀記》。這部作品詳實地記述了晉蜀兩地人民危難時刻顯大義、見真情的種種感人行為,既有點的刻畫,又有面的鋪寫,既有對文化積澱的透視,也有對時代精神的張揚,把前方和後方結合起來,且以大後方為主體,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空間,也引出深刻的現實思考。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展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畫廊,是孕育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沃土。千百年來,從古至今,從抗戰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山西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誠信、忠勇、仗義、奉獻的美德,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而山西人民在這次抗震救災鬥爭中表現出來的義字當頭、義勇爭先、義無反顧、義薄雲天的崇高品質,正是整箇中華民族數百年來面臨國難時表現出來的萬眾一心、團結奮鬥、堅強不屈、勇於勝利的偉大民族精神在當代的具體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作品其實不只是在寫山西,而是在寫全中國,寫全體中國人民。

概述

該作由著名作家趙瑜和李杜以5·12汶川大地震為背景創作,原載《中國作家·紀實》2008年第11期,近日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著名作家、山西省副省長張平,山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波,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物管理司圖書處處長於青,中宣部出版局副巡視員紀存雙,山西出版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齊峰,山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翁小綿,山西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王宇鴻,著名作家、評論家雷達、何西來、何建明、胡平、白描、閻晶明、李炳銀、白燁、黃傳會、徐劍、李建軍、田珍穎、蕭立軍、李朝全等參加了研討會。
《晉人援蜀記》《晉人援蜀記》

今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特大地震,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全國軍民紛紛投入支援地震災區、抗震救災鬥爭中。國難當頭,文學不能缺席,作家不能缺席,文藝工作者不能缺席。趙瑜、李杜奔赴四川地震災區,冒著生命危險,輾轉災區各地,親眼目睹了山西各路搶險救援隊伍的英勇事跡。
《晉人援蜀記》採取獨特的敘事角度,以大後方為主體,同時兼顧前方,翔實記述了山西人民在這次抗震救災鬥爭中為支援四川地震災區所作出的巨大奉獻和犧牲,充分體現了晉商後代誠信、忠勇、仗義的傳統美德和在關鍵時刻義字當頭、義勇爭先、義無反顧的崇高品質。作者以山西人民為縮影,反映了全國人民在這次抗震救災鬥爭中的英勇行為,折射出整箇中華民族面臨國難迸發出的萬眾一心、團結奮鬥、堅強不屈、勇於勝利的偉大民族精神。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這部作品既有對文化積澱的透視,也有對時代精神的張揚,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空間,也引出了深刻的現實思考,是我國近年來一部有重要意義的救災文學作品

樹起報告文學災難題材寫作標桿

“在《晉人援蜀記》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寫的‘義’字。作家不管是寫報告文學,還是寫小說寫詩歌,都需要有一個道德坐標。文以氣為主,氣盛則文暢,有了道德坐標,文章就有精神,有氣象。”評論家何西來最近在《晉人援蜀記》的研討會上表示,就個人視野所及,他認為趙瑜和李杜的《晉人援蜀記》
是自己所看到的反映汶川地震的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晉人援蜀記》《晉人援蜀記》

報告文學界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就是面對重大題材,常常是急就章,常常是報告大於文學,常常只是素材的堆砌。那么,如何找到一個突破口?對於作家來說,如何處理好“報告”和“文學”的關係?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胡平表示,《晉人援蜀記》為如何寫作大題材提供了成功的典範。“《晉人援蜀記》寫出了地方色彩,而且這種地方色彩的描述又帶有很強的文學性,這是它成功的一個原因。”胡平認為《晉人援蜀記》對於以後創作災難題材的作品有重要的借鑑意義。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描稱讚《晉人援蜀記》平民化色彩很濃,無論是作家的敘述方式,還是作家的寫作姿態,都減少了思辨的特徵,增強了平實的敘述,非常平民化。雷達尤其欣賞《晉人援蜀記》的語言,優美而親切,是以民間心態知底貼心地寫的,沒有誇飾和教化式的語句。雷達說:兩位作者是晉人,由晉人寫晉人援蜀記,本身就有打動人心的地方,使讀者一看到這部作品就很容易進入,感到很親切。“讀了趙瑜、李杜的這部作品後,我有一個想法,就是:報告文學有多種寫法,就看作家怎么寫。”
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反思了近30年的報告文學創作後表示:“有些報告文學雜誌開始賣版面了。這對我們的報告文學創作無疑是一種嚴重的損害,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2008年,我國經歷了許多大事情,如何寫得精彩,讓讀者主動去買去讀?我們恰恰在這方面研究得不夠。”何建明說,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不是討論出來的,而是放到市場上在讀者的回饋和反響中錘鍊出來的。

優秀報告文學作品

報告文學是散文的一種,介乎於新聞報導和小說之間,也就是兼有新聞和文學特點的散文,運用文學語言和多種藝術手法,通過生動的情節和典型的細節,迅速地,及時地“報告”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