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

2001年國內最早奔赴阿富汗戰爭前線的攝影記者。新聞作品多次在國內比賽中獲獎,其中《總理為農民追工錢》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已發表新聞圖片近萬幅、文字作品約80萬字。
書籍目錄(節選)
第一部分那些年,那些事中國大陸第一個試管嬰兒兩歲
北京最早的選美賽半路夭折
小縣城舉辦國際盛會
糧票退出歷史舞台
冬天,母親給我搬來一百斤大白菜
當年我們的父母搶購降價貨
“火”過一把的礦泉壺
第二部分採訪本上的大事件
大興安嶺森林大火
長街揮淚送小平
香港回歸的那個夜晚
1998,特大洪水南北夾擊
國慶50周年大閱兵
艱難的聚焦:中美世貿談判目擊記
汶川,汶川
家門口的奧運會
書摘

一進院,我看到一個穿著花衣服的小女孩,在院子裡跑來跑去,正和大人玩耍。上前一問,這個小姑娘就是中國大陸第一個試管嬰兒鄭萌珠,今天是她兩周歲的生日。說實話,我當時對醫學也不了解,總以為試管嬰兒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和普通孩子不一樣。結果上上下下仔細打量了半天,我也沒看出這孩子和一般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後來聽人介紹方知,試管嬰兒和普通嬰兒在生理上沒有什麼區別。
“看到孩子出生,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提起鄭萌珠兩年前在北京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出生的情景,鄭桂珍顯得很激動。這位長期被“不孕不育”困擾的鄉村女教師,為了這一天整整等了快20年,她沒想到自己這輩子還能有孩子。那一年她已經快40歲,在崇尚“早生貴子”的中國農村,這個歲數絕對屬於“超齡產婦”。——(中國大陸第一個試管嬰兒兩歲)
書籍評價
攫取瞬間景象,展示永恆魅力。 ——孫家正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
中國新聞界年輕資深的戰士劉衛兵以善於用照片敘事抒情著名。想不到他的文字也挺好——這本圖文並茂的書就是明證。好就好在寫真揚善,記載了他多年來為祖國的和平發展事業奔走呼號,更記載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歷史性進步。這本書中的照片值得細細觀賞,文字值得細細品味。 ——李肇星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
變動構成新聞。一成不變的東西,對記者來說沒有價值。所以,新聞工作既是對真相的不斷追問,也是對變化的不斷描述。 ——新華通訊社總編輯何平
不為良相就為良醫,不能做歷史事件中的主角,就做記錄歷史的主筆。劉衛兵不違天時,不辱使命,為歷史存照,為社會盡責,很有成就,這是他的光榮。 ——梁衡(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作家)
從作者的書里感受到他是個說實話、有見解、講政治的年輕人。在完成好任務時,他還責備自己幹得不理想,真令我這個老頭欽佩!把“天道酬勤”四個字用在衛兵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 ——吳雁澤 (中國文聯副主席)
我一直喜歡衛兵的攝影作品,它總給人一種強烈的衝擊力!多年以來,他用相機記錄了中國歷史新的進程,無論是事件還是人物常會撼動我的心。他是一個用心去拍攝的人,出自內心的攝影作品,就像優秀的文學作品一樣是不朽的。我覺得衛兵的眼睛有一種敏銳的捕捉能力,他手裡的相機如同一隻目光炯炯的鷹,在發現獵物的瞬間猛撲下去……我想,再過幾十年,這些作品就會越顯珍貴了。 ——張海迪 (中國殘聯主席、作家)
榮獲獎項
2010年9月30日,第四屆徐遲報告文學獎評選中,《回望20年》獲得優秀獎。
優秀報告文學作品
報告文學是散文的一種,介乎於新聞報導和小說之間,也就是兼有新聞和文學特點的散文,運用文學語言和多種藝術手法,通過生動的情節和典型的細節,迅速地,及時地“報告”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