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全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子書的性質、起源以及子書和經書的區別。第二部分主要評論先秦諸子內容方面各不相同的特點,而歸總為兩大類:一是純粹的,一是駁雜的。這兩類的區分,主要以是否符合儒家經典為準則。這裡,徵聖宗經的觀點使劉勰對古代某些優秀的神話或寓言作了不正確的評論。第三部分從寫作特點上論述了諸子百家的主要成就,指出漢以後的子書漸不如前。本篇曾講到,漢代統治者因諸子書中雜有異端思想而害怕其流傳,但劉勰馬上提出,諸子之書“亦學家之壯觀也”。從本篇著重對各家不同風格特點的論述來看,劉勰對諸子百家在文學史上的價值是有所認識的。《諸子》中某些富有浪漫主義特色的神話、寓言,為劉勰所不理解,這是他宗經思想造成的局限。但劉勰並不反對浪漫主義的表現方法。諸子百家中浪漫主義色彩最突出的,莫過於《莊子》和《列子》。劉勰對其總的評論則是:《莊子》“述道以翱翔”,《列子》“氣偉而采奇”。這既是肯定性的評述,也正抓住了他們的風格特點。
原文+譯註
(一)《諸子》者,人道見志之書1。太上立德,其次立言2。百姓之群居,苦紛雜而莫顯3;君子之處世4,疾名德之不章5。唯英才特達6,則炳曜垂文7,騰其姓氏8,懸諸日月焉。昔風后、力牧、伊尹9,鹹其流也10。篇述者,蓋上古遺語11,而戰伐所記者也12。至鬻熊知道13,而文王諮詢14;余文遺事,錄為《鬻子》15。子自肇始16,莫先於茲。及伯陽識禮17,而仲尼訪問18;爰序《道德》19,以冠百氏20。然則鬻惟文友21,李實孔師22;聖賢並世23,而經子異流矣24。
〔譯文〕
《諸子》這種著作,是闡述理論、表達主張的書籍。古人所謂“不朽”,第一是樹立品德,其次是著書立說。一般人民群居生活,苦於周圍事物紛壇雜亂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而士大夫立身處世,又擔心自己的聲名和德行不能流傳廣遠。所以只有才華突出的人,方能光輝地遺留下自己的著作,傳布開自己的姓名,像太陽、月亮般地為人人所共見。從前黃帝時的風后、力牧和商朝的伊尹等人的書,都屬於這一類。不過這些作品,大概是古代相傳的話語,到戰國時才記錄下來的。後來楚國的祖先鬻熊通曉哲理,周文王曾向他請教;他留下的文辭和事跡,編為《鬻子》。在子書著作中,這是最早的開始者。到了老子,因為懂得古禮,孔子曾向他請教;於是寫成《道德經》,成為諸子中較早的書。但是,鬻熊僅僅是文王的朋友,老子卻是孔子的老師;兩位聖人和兩位賢人同時,而所寫的書或成為經,或成為子,儼然是兩類不同的著作了。
〔注釋〕
1 入道:深入到理論裡面去。
2 立德、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魯國大夫叔孫豹的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太上:最上。
3 顯:明白。
4 君子:有理想的人,這裡主要指封建士大夫。
5 疾:憎惡。章:明,顯。
6 特達:超出一般人之上。
7 炳曜(yào耀):昭著。
8 騰:躍起,這裡指聲名的傳布。
9 風后、力牧:相傳為黃帝的二臣。《漢書·藝文志》列有《風后》十三篇,屬兵陰陽家。又有《力牧》二十二篇,屬道家。伊尹:商湯的臣。《漢書·藝文志》列有《伊尹》五十一篇,屬道家;又有《伊尹說》二十六篇,屬小說家。
10 鹹:全部。以上諸書均後人偽托。
11 蓋:疑詞,表示大概的意思。
12 戰伐:當作“戰代”,即戰國時期。
13 鬻(yù玉)熊:楚國的祖先,相傳是季連的苗裔(yì意),熊繹(yì意)的曾祖。
14 咨(zī資):詢問。《漢書·藝文志》中說鬻熊“為周師”。
15 《鬻子》:《漢書·藝文志》列有《鬻子》二十二篇,屬道家;又有《鬻子說》十九篇,屬小說家。
16 肇(zhào照):開始。
17 伯陽:相傳為老子的字。
18 仲尼:孔子的字。《禮記·曾子問》中說,孔子曾問禮於老子。
19 爰(yuán元):於是。《道德》:指《道德經》。
20 百氏:指諸子百家。
21 文:指周文王。
22 李:指老子,姓李。
23 聖:指周文王和孔子。賢:賢人,指鬻熊和老子。
24 經、子:劉勰這裡是稱聖人的著作為“經”、賢人的著作為“子”。
(二)
逮及七國力政1,俊乂蜂起2。孟何膺儒以磬折3,莊周述道以翱翔4,墨翟執儉確之教5,尹文課名實之符6,野老治國於地利7,騶子養政於天文8,申、商刀鋸以制理9,鬼谷唇吻以策勛10,尸佼兼總於雜術11,青史曲綴以街談12。承流而枝附者13,不可勝算14;並飛辯以馳術15,饜祿而余榮矣16。暨於暴秦烈火17,勢炎崑岡18;而煙燎之毒19,不及《諸子》。逮漢成留思20,子政讎校21;於是《七略》芬菲22,九流鱗萃23;殺青所編24,百有八十餘家矣25。迄至魏晉,作者間出26;讕言兼存27,瑣語必錄;類聚而求,亦充箱照軫矣28。然繁辭雖積,而本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五經29,其純粹者入矩30,踳駁者出規31。《禮記·月令》,取乎《呂氏》之《紀》32;《三年問》喪33,寫乎《荀子》之書34:此純粹之類也。若乃湯之問棘35,雲蚊睫有雷霆之聲36;惠施對梁王37,雲蝸角有伏屍之戰38;《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談39;《淮南》有傾天、折地之說40:此踳駁之類也。是以世疾諸混同虛誕41。按《歸藏》之經42,大明迂怪,乃稱羿弊十日43,嫦娥奔月44。殷湯如茲,況諸子乎!至如《商》、《韓》45,“六虱”、“五蠹”46,棄孝廢仁47;轘藥之禍48,非虛至也。公孫之白馬、孤犢49,辭巧理拙;魏牟比之鴞鳥50,非妄貶也。昔東平求《諸子》、《史記》51,而漢朝不與;蓋以《史記》多兵謀,而《諸子》雜詭術也52。然洽聞之士53,宜撮綱要54,覽華而食實55,棄邪而采正。極睇參差56,亦學家之壯觀也。
〔譯文〕
到戰國的時候,在互相用武力征伐中,出現了許多傑出的人才。孟軻信奉儒家的學說,謙恭地和王侯們周鏇;莊周闡述道家的理論,任意馳騁;墨翟採用儉樸節約的學說;尹文研究名義和實際是否相合;野老講究從地利的角度治理國家;鄒衍談論陰陽五行來配合政治;申不害和商鞅用刑罰來安定秩序;鬼谷靠著口才來立功;尸佼綜合各家學說;青史詳記民間的談論。以後繼承他們的流波而如枝之附乾者,不知道有多少。這些人大都能夠通過雄辯來傳布自己的學說,並且飽享了厚祿高官。到殘暴的秦始皇焚燒書籍,幾有一網打盡之勢,可是《諸子》並未受到其害。後來漢成帝重視古書,命令劉向整理校勘,於是寫成《七略》,記載各種有價值的書籍,九種學派的傑作都被蒐集;到書目編成時,共有一百八十多家了。魏晉以後,有時仍然有人寫作子書,其中夾雜一些不可信的言論,也記錄了一些瑣言碎語;如果把這些依類收集起來,也得要裝滿幾大車了。但是著作雖然堆積得很多,其主要的情況還是容易掌握的。無論它們闡述道理或議論政事,都是從經書發展下來的;其中內容純正的,便符合於經書的規則;內容雜亂的,便違背經書的法度。《禮記》中的《月令》,是採用《呂氏春秋》的《十二紀》;而《禮記·三年問》的內容,也寫進了《荀子》中的《禮論》。這些都是內容純正的例子。至於商湯問夏革,夏革說黃帝能聽到蚊子的眼毛上有小蟲發出像打雷一樣的聲音;惠施推薦戴晉人對梁惠王說,在蝸牛角上曾發生過一場戰死數萬的大仗;《列子·湯問》中有愚公移山和龍伯國巨人跨海的奇談;《淮南子·天文訓》中有共工碰得天傾地斜的怪說:這些都是內容雜亂的例子。所以一般人都不喜歡《諸子》的囉嗦而荒唐。不過商代的《歸藏經》裡面,也大談奇怪的事,如說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之類;商湯時的書尚且如此,何況諸子百家呢!此外,如《商君書》中說有六種害國的虱子,《韓非子》中說有五種害國的蛀蟲,這就是反對仁義道德;後來商秧被車裂,韓非被毒死,那不是沒有原因的。還有公孫龍的“白馬不是馬、孤犢沒有娘”之類詭辯,話雖說得巧妙,但道理卻很笨拙;魏公子牟把公孫龍比作井底之蛙,並不是隨便指責他。從前東平王劉宇向漢成帝要求《諸子》和《史記》,成帝不肯給,就因為《史記》里常常講到軍事上的謀略,而《諸子》中又往往雜有怪異的東西。但是,對於博學的人來說,就應該抓住其主要的,要擷(xié斜)取它們的花朵,而咀嚼其果實;拋開錯誤的部分,而採取正確的意見。細看這些不同的學派,確也是學術界的大觀。
〔注釋〕
1 逮(dài代):及,到。力政:即力征,以武力征伐。《漢書·遊俠傳序》:“陵夷至於戰國,合從連衡,力政爭強。”顏師古註:“力政者,棄背禮義,專任威力也。”王先謙補註:“政,讀曰征。”
2 乂(yì意):才德過人。蜂起:大量出現。
3 孟軻(kē科):即孟子,戰國時魯國思想家。膺(yīng英):胸,這裡引申為藏在胸中。磬(qìng慶)折:屈身如磬狀,這裡形容孟子的恭守儒禮。
4 莊周:即莊子,戰國時楚國思想家。《漢書·藝文志》列有《莊子》五十二篇,屬道家。翱(áo熬)翔:本指鳥飛,這裡指《莊子》一書在論述上自由奔放的特點。
5 墨翟(dí敵):即墨子,戰國時魯國思想家。《漢書·藝文志》列有《墨子》七十一篇,屬墨家。確:枯槁,這裡有節儉的意思。
6 尹文:戰國時齊國學者。《漢書·藝文志》列有《尹文子》一篇,屬名家。課:查核。
7 野老:戰國時的隱者,著書言農家事。《漢書·藝文志》列有《野老》十七篇,屬農家。
8 騶(zōu鄒)子:即鄒衍,戰國時齊國學者,喜談天說地及陰陽五行等問題。《漢書·藝文志》列有《鄒子》四十九篇,屬陰陽家。
9 申:指申不害,戰國時韓昭侯的相。商:指商鞅(yāng央),戰國時秦孝公的相。《漢書·藝文志》列《申子》六篇、《商君》二十九篇,都屬法家。刀鋸:刑具。理:有條理、有秩序。
10 鬼谷:鬼谷子,因隱居於鬼谷而得名,相傳為蘇秦、張儀的老師。《隋書·經籍志》載《鬼谷子》三卷,屬縱橫家。唇吻:嘴唇,指口才。策:記錄。
11 尸佼(jiǎo矯):相傳為商鞅的老師。《漢書·藝文志》載《尸子》二十篇,屬雜家。
12 青史:相傳是晉國史官董狐的後裔。《漢書·藝文志》載《青史子》五十七篇,屬小說家。曲綴:詳細記錄。
13 枝附:說以上子書像枝葉依附於根乾似地繼續在前代著作之後。枝,比喻後來的子書。
14 勝:盡。
15 術:道術,也就是各家的學說。
16 饜(yàn厭):足夠。
17 暨(jì計):及。烈火:指焚書的大火。
18 勢炎崑岡:這是借用《尚書·胤(yìn印)征》中的“火炎崑岡,玉石俱焚”之意,意為火勢太大,崑崙山的石頭和玉一起遭殃,無一例外。
19 燎:延燒。
20 漢成:漢成帝。留思:留心,留意。
21 子政:西漢學者劉向的字。讎(chóu仇):校勘文字異同得失。
22 《七略》:由西漢劉向創編,他的兒子劉歆(xīn新)所完成的一部書目。芬菲:香氣,這裡指美好的作品。
23 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和農家。鱗萃:像魚鱗那么密集。萃:聚集。
24 殺青:用火炙竹簡,使出汗,便於寫字;這裡引申為編寫完成。
25 百有八十餘家:《漢書·藝文志》列儒家五十三、道家三十七、陰陽家二十一、法家十、名家七、墨家六、縱橫家十二、雜家二十、農家九、小說家十五,共一百九十家。(原文作“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26 間出:偶然出現。
27 讕(lán蘭)言:沒有根據的話。
28 箱:車箱。軫(zhěn枕):車後橫木。
29 枝條:指諸子。劉勰以經書為根本,諸子附屬於經書,正如枝條附屬於根乾。
30 矩(jǔ舉):畫方形的器具,這裡引申為法則。
31 踳(chǔn蠢)駁:雜亂。
32 《呂氏》:指《呂氏春秋》,中有按四季十二月寫的《紀》,其首段和《禮記·月令》相同。
33 《三年問》:《禮記》中的一篇。
34 寫乎《荀子》:《荀子·禮論》中關於三年之喪的部分和《禮記·三年問》相同。
35 棘(jí吉):亦稱夏革,傳為商湯時的賢人。《莊子·逍遙遊》作“湯之問棘”;《列子·湯問》作夏革。棘、革通。
36 蚊睫(jié節)有雷霆之聲:《列子·湯問》中說,有一種小蟲叫做焦螟,住在蚊子的眼睫毛上,蚊子並不能感覺到,耳朵最靈的師曠也聽不到一點聲音;但黃帝修道以後,就能看到,並能聽到這種小蟲發出的“雷霆之聲”。
37 惠施:戰國時梁國的相。梁王:戰國時的魏惠王,因後來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故稱梁惠王。
38 伏屍之戰,《莊子·則陽》中說,惠施向魏惠王推薦戴晉人(傳為魏國賢者),戴晉人向魏惠王說:蝸牛左角上有觸氏國,右角上有蠻氏國,兩國相戰,歷時半月,被打死的有好幾萬。
39 《列子》:傳為戰國時列禦寇撰。今本可能是魏晉間人所偽托。《漢書·藝文志》列為道家。《列子·湯問》中說,愚公和子孫決心把太行山和王屋山搬到渤海里去,後來感動了天帝,便幫助他們把山搬走。又說,渤海東面“不知幾億萬里”遠的地方,有五座大山,而龍伯國的巨人,只消幾步就跨到了。毛澤東的《愚公移山》,就是據前一個寓言寫成的。
40 《淮南》:指《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和他的門客集體編成。《漢書·藝文志》列為雜家。傾天折地:《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共工和顓頊(zhuānxū專需)爭帝位,怒觸不周山,使天傾地陷。
41 疾諸:下脫一“子”字,應為“疾諸子”。混同:當作“鴻洞”,相連的樣子,這裡指文辭繁多。誕(dàn但):怪異不實。
42 《歸藏》:傳為《易》的一種。夏代的叫《連山》,商代的叫《歸藏》,周代的叫《周易》。
43 羿(yì意):傳為古代善射者,《歸藏經》中講到,羿射下十個太陽。
44 嫦(cháng常)娥,傳為羿妻。《歸藏經》中說,羿從西王母那裡求得不死之藥,嫦娥偷吃後,飛入月中,成為月精。《歸藏》原是後人偽托,但偽托的《歸藏經》也早已失傳了。《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輯得部分殘文,上面講到的兩種,原文尚存。
45 《商》:指戰國時商鞅的《商君書》。《韓》:指戰國時韓非的《韓非子》。《漢書·藝文志》列為法家。
46 六虱(shī師):六種害蟲。《商君書·靳(jìn進)令》:“六虱:曰禮樂,曰詩書,曰修善,曰孝弟,曰誠信,曰貞廉,曰仁義,曰非兵,曰羞戰。國有十二,上無使農戰,必貧至削。”有人認為這裡講的不是六種,因此,應指《去強》中的:“虱官者六:曰歲,曰食,曰玩,曰好,曰志,曰行。”但這六種與劉勰所說“棄仁廢孝”無關。按劉勰原意,當指《靳令》中的六虱。高亨《商君書註譯》認為《靳令》原文應作:“六虱:曰禮、樂;曰詩、書;曰修善、孝弟;曰誠信、貞廉;曰仁、義;曰非兵、羞戰。”“今本衍三個‘曰’字。共有六項,所以稱為六虱,每項又包括兩小項,所以下文稱‘十二者’。”五蠹(dù度):五種蛀蟲。《韓非子·五蠹》中說,學者(儒生)、言談者(縱橫家)、患御者(害怕服役的)、帶劍者(遊俠刺客)和工商之民是五種害國的蛀蟲。
47 棄孝廢仁:《五蠹》中也批判儒家借仁義來欺騙人主。
48 轘(huàn換):用車分裂人體的酷刑。商鞅被秦惠王用這種刑罰處死。藥:指李斯把毒藥交給韓非,迫他自殺。
49 公孫:指公孫龍,戰國時趙國詭辯家,著《公孫龍子》。《漢書·藝文志》列為名家。《列子·仲尼》載公孫龍的詭辯,說“白馬非馬,孤犢未嘗有母”。犢(dú獨):小牛。
50 魏牟:魏國的公子牟。鴞(xiāo消)鳥:惡聲之鳥。《莊子·秋水》中說,公孫龍告訴公子牟,他“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公子牟卻譏諷公孫龍不過是井底之蛙,所見極小。譯文據《莊子》。
51 東平:漢宣帝四子劉宇,封東平王。據《漢書·宣元六王傳》,東平王向漢成帝上疏求《史記》、《諸子》,成帝問大將軍王鳳,王鳳認為《諸子》反經術、非聖人,《史記》中多權謀,主張不給。
52 詭(guǐ軌)術:指和儒家學說相違背的話。
53 洽聞:見聞廣博。洽:周遍。
54 撮(cuō搓):聚集而取。
55 覽:即攬,取。
56 睇(dì地):看。參差:指各派學說的不同。
(三)
研夫孟、荀所述1,理懿而辭雅2;管、晏屬篇3,事核而言練4;列禦寇之書5,氣偉而采奇6;鄒子之說7,心奢而辭壯8;墨翟、隨巢9,意顯而語質;尸佼、尉繚10,術通而文鈍;鶡冠綿綿11,亟發深言12;鬼谷眇眇13,每環奧義14;情辨以澤15,文子擅其能16;辭約而精17,尹文得其要;慎到析密理之巧18;韓非著博喻之富19;呂氏鑒遠而體周20;淮南泛采而文麗21。斯則得百氏之華采22,而辭氣文之大略也23。若夫陸賈《典語》24、賈誼《新書》25、揚雄《法言》26、劉向《說苑》27、王符《潛夫》28、崔寔《政論》29、仲長《昌言》30、杜夷《幽求》31,鹹敘經典32,或明政術;雖標“論”名,歸乎諸子。何者?博明萬事為子,適辨一理為論33。彼皆蔓延雜說34,故入諸子之流。夫自六國以前,去聖未遠;故能越世高談35,自開戶牖36。兩漢以後,體勢漫弱37;雖明乎坦途38,而類多依采39。此遠近之漸變也40。嗟夫!身與時舛41,志共道申;標心於萬古之上42,而送懷於千載之下。金石靡矣43,聲其銷乎44!
〔譯文〕
考查諸子中孟軻、荀況的論述,理論完美而辭句雅正;管仲、晏嬰的著作,事實可信而語言簡練;列禦寇的書,文氣宏偉而辭采奇麗;鄒衍的議論,構思誇張而辭句有力;墨翟和他的學生隨巢的著作,意思明顯而語句樸質;尸佼和尉繚的書,學說通達而文辭笨拙;《鶡冠子》議論深長,所以常發深刻的言論;《鬼谷子》說理玄遠,常闡述奧妙的意見;感情明顯而豐富,是《文子》所獨具的優點;辭句簡練而精當,《尹文子》掌握到這種要點;《慎子》巧於分析精密的道理;《韓非子》中的譬喻廣博而豐富;《呂氏春秋》見識遠大而風格周密;《淮南子》多方面吸取材料而文辭華麗。這些可說已經包括了諸子百家的精華,也就是他們作品的主要特點。此外還有陸賈的《新語》、賈誼的《新書》、揚雄的《法言》、劉向的《說苑》、王符的《潛夫論》、崔寔的《政論》、仲長統的《昌言》、杜夷的《幽求子》等等。它們有的闡述儒家經典,有的說明政治方略;雖然常用“論”字做書名,但事實上屬於諸子。為什麼呢?因為廣泛闡明各種事物的叫做“子”,只辨別一種道理的叫做“論”;它們既然牽涉到各方面的問題,所以應該屬於諸子的範圍了。在戰國以前,上距古代聖人還不算太遠,因而能夠超越一代地高談闊論,自成一家。到兩漢以後,文風散漫衰落;作者雖然熟悉儒家學說,但常常依傍前人,採用舊說。這就是古代和近世子書的不同。唉!諸子百家本身常常和當時人合不來,而自己的志趣卻靠著理論而獲得陳述。他們的心懷一方面聯繫到遠古以前,一方面又交付給千載之後。金石會毀滅,難道聲名也會消逝嗎!
〔注釋〕
1 孟:孟軻。荀:荀況。
2 懿(yì意):美。
3 管:管仲,春秋時齊國政治家。晏:晏嬰,春秋時齊國大夫。《漢書·藝文志》載《管子》八十六篇,屬道家;又載《晏子》八篇,屬儒家。
4 核:查考,這裡指經得起查考的、符合於實際的。
5 列禦寇之書:指《列子》。參看本篇第二段注39。
6 氣:文氣,是作者的氣質在作品中的體現。
7 鄒子:即上文的騶子。
8 心:指作者的內心思考。
9 隨巢:墨子的弟子。《漢書·藝文志》載《隨巢子》六篇,屬墨家。
10 尉繚(liǎo遼):戰國時尉氏人。《漢書·藝文志》載《尉繚子》二十九篇,屬雜家。
11 鶡(hé河)冠:周代楚人,姓氏不傳,因他以鶡鳥的羽毛為冠,故名鶡冠子。《漢書·藝文志》載《鶡冠子》一篇,屬道家。綿綿:長的樣子,指其論述內容的長遠。
12亟(qì氣):屢次。
13 眇眇(miǎo秒):遠的意思。
14 環:圍繞。
15 辨:不惑。澤:豐潤。
16 文子:老子的弟子。《漢書·藝文志》載《文子》九篇,屬道家。擅:專有。
17 約:文辭簡潔。
18 慎到:戰國時趙國人。《漢書·藝文志》載《慎子》四十二篇,屬法家。
19 博喻:《韓非子》中《說林》等篇常用譬喻方法說明事理。
20 鑒:識。體:風格。
21 泛采:博取。
22 華采:美好的意思。
23 辭氣文:“文”字是衍文。辭氣,指文辭特點。
24 陸賈:西漢初年學者,有《新語》二十三篇,《漢書·藝文志》列為儒家。《典語》:當指《新語》。
25 賈誼:西漢初年文人,有《新書》五十八篇,《漢書·藝文志》列為儒家。
26 揚雄:西漢後期文人,有《法言》十三篇,《漢書·藝文志》列為儒家。
27 劉向:西漢學者,有《說苑》、《新序》等,《漢書·藝文志》列為儒家。
28 王符:東漢中年學者。《潛夫》:即《潛夫論》,屬儒家。
29 崔寔:東漢末年學者。《政論》:亦作《正論》。
30 仲長:即仲長統,東漢末年學者。
31 杜夷:東晉初年學者。《幽求》:即《幽求子》。
32 鹹:當作“或”。
33 適:僅。
34 蔓延:聯延。
35 越世:超越當世。
36 牖(yǒu有):窗。
37 漫:散漫。
38 坦途:平坦的路途,指儒家學說。
39 依:依傍。采:採取,意為拾人牙慧,落人窠臼。
40 遠近:指時間的遠近,遠是先秦,近是漢代以後。
41 舛(chuǎn喘):不合。
42 標:顯出。
43 靡:消滅。
44 聲其銷乎:此句回應本篇開始所說“立言”為“三不朽”之一,指《諸子》著作是不會消滅的。銷:同消。
(四)
贊曰:大夫處世,懷寶挺秀1;辨雕萬物2,智周宇宙。立德何隱,含道必授。條流殊述3,若有區圃4。
〔譯文〕
總之:士大夫生在世上,應有超人的才德;能夠論述一切事物,其智慧可認識整個世界。建立品德是隱約難見的,可是懂得了道理就必然能傳布。不同的流派走不同的道路,各家的界限是很分明的。
〔注釋〕
1 寶:指才德。秀:超出眾人之上。
2 辨雕:論述,剖析。辨:通辯,本指口才,這裡兼指文才。
3 述:通術,指道路。
4 囿(yòu右):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