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長慶集》

《白氏長慶集》

別集名。唐代白居易著。因編集於穆宗長慶年間,故名。原為七十五卷,現存七十一卷。宋、明均有刻本,到了宋代已經亡軼四卷,現存七十一卷。有影印宋紹興本,不分前、後、續集,其中詩三十七卷,分為諷喻、閒話、感傷、歌行、雜律等,文三十四卷。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顧學頡《白居易集》點校本。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白氏長慶集》,別集名。唐代白居易著。因編集於穆宗長慶年間,故名。原為七十五卷,現存七十一卷。宋、明均有刻本。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顧學頡《白居易集》點校本。白居易生前就對自己的詩文進行過幾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長慶為穆宗年號),後改名《白氏文集》,收詩文3800餘篇,分l5卷,抄寫5部,分藏子弟家,後散亂。今存71卷,共收詩文3600多篇(羼入幾十篇他人作品)。明馬元調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園1618年本與紹興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詩集》僅收詩。今人顧學頡以紹興本為底本,參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傳記、白集重要序跋和簡要年譜。近人陳寅恪有《元白詩箋證稿》,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陳友琴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樹《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較重要的研究參考書籍。
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分為前後兩集,是他兩次編集的。
前集有“古調詩”九卷,“律詩” 八卷,後集有“格詩”四卷,“律詩”十一卷。“古調詩”即“格詩”,都是指古體詩。另外有一卷 題作“半格詩”,所收的詩,大體上都是古體,但常有對偶句,或者用平仄黏綴的散句。
《白氏長慶集》所收詩,分諷喻、閒適、感傷、雜律四類,共2800餘首。諷諭詩是白氏詩歌中最精華的部分.其中包括《新樂府》50首、《秦中吟》l0首等代表作。名篇如《觀刈麥》、《賣炭翁》、《杜陵叟》、《輕肥》、《重賦》、《上陽白髮人》等。此類詩作大多直賦其事,有的則托物喻言。閒適詩多用於表現閒情逸緻,或描寫自然景物和田同風光,代表作有《適意》二首、《歸田》三首等。

內容概要

諷喻詩
諷刺政治和社會現狀,以訓誡人們的詩。以仿效樂府(漢朝的民間歌謠,字、句數都不受限制)的形成所寫成的五十首“新樂府”為代表。其中又以批評宮中府庫官吏橫霸行為的賣炭翁,以及哀訴戰爭悲慘的新豐折臂翁二首,所受評價最高。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下;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的錢和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官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木炭的老公公,在都成南面的終南山上,砍柴燒炭。他被煙燻得滿面灰塵,滿身污黑,頭髮卻以灰白。他每天這么辛苦地工作,賺來的錢卻只夠勉強維生。天氣寒冷的時候,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裳,卻擔心木炭會跌價,暗自祈禱天氣越冷越好。到了晚上,降起大雪,地上堆起一尺厚。不等天亮,他就用牛車裝滿木炭,在雪地中艱難前行。到市場時,太陽一高懸在天,老公公和牛都已疲憊不堪,他想休息一會兒,便把牛車停在南門外的泥路上。徒然,兩個宦官快馬加鞭地趕過來;一個穿黃衣,另一個則穿白衣。他們手裡揮動著公文,嘴裡高聲喊道:“聖旨!聖旨!”然後調轉老公公的牛車,向北趕去。牛車上的木炭,重大一千多斤,可是一個小小的老百姓又如何敢跟官府作對?只好乾瞪著眼,讓他們奪走自己的心血。臨走前,他們只丟下一些不值錢的布匹,算是那車炭的抵償。)
閒適詩
用以表達心情平靜時那種閒適境界的詩。白居易這類作品大都屬於古體詩,不過,他的近體詩里也有不少吟喔這種意趣的詩。
(香爐峰下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
日高睡足有慵起,小閣重衾不怕寒。
遺愛寺鐘欹枕聽,香爐峰雪撥簾看。
匡廬便是逃名地,司馬仍為送老官。
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何獨在長安。
(堂陽已經升的很高,我也睡意全消,可是卻賴在小閣樓上,躲在溫暖的被窩裡不想起床。我依靠在枕頭上,靜聽從遠處傳來的遺愛寺鐘聲,伸手撩開窗簾,香爐峰的雪景盡在眼底。廬山是個風景幽美、遠離塵囂的好地方,雖然我現在身居卑微的官職,不過,就一個隱者來說,這已算是不錯的了。只要身心能夠永保寧靜舒泰,到處都可為家。)
感傷詩
這是描寫人間悲歡離合的詩。內容包括思念親人、知己、情人和看到四季景物觸景生情所詠嘆的詩。白居易這一類的作品,多是抒發無法實現理想而產生的苦悶。其中又以長恨歌、琵琶行兩首長篇敘述詩,最為有名。尤其是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悲劇的長恨歌被編成劇本後,白居易在文學史上的聲名更盛。長恨歌全篇共有一百二十句八百四十個字。因此,我們只能把當中的主要情節,介紹給讀者諸君。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唐朝皇貪愛女色,想得個傾城傾國的美女,可是統治天下多年卻依舊沒有找到。楊家有個女孩剛剛長大成人,嬌養在深閨里沒有人知道。但他天生的美麗姿色無法遮陰,所以終於被選送到君王的身旁了。她只須眼珠一轉,輕輕一笑,便露出種種的嬌態,六宮眾多的嬪妃和她一比,都黯然失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在清寒的春天,唐明皇賜她在華清池裡洗浴,滑潤的泉水洗著她白嫩的肌膚,然後嬌軟無力地由侍女們扶起,這正是她承恩得寵的時候。她雲般得秀髮,花樣的容顏,頭髮戴著金簪,走起路來真是婀娜多姿。他們在芙蓉帳里度過了溫暖的春夜,卻恨春夜太短,直到太陽升高時才起身,從此以後,皇上不再早起登朝接見臣下了。)
——皇帝捨不得離開楊貴妃,一天到晚與他飲酒作樂。楊家大小都封爵祿,這令人可羨的光彩照耀在她一家門戶上,使得天下的父母親,都希望自己也養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而不再重男輕女了。忽然,戰鼓喧天動地而來,安祿山造反了。皇帝一行逃往蜀地避難,誰知半途護駕的大軍卻不肯在前進,可憐楊貴妃成了犧牲品,被活活勒死。不久,叛亂平息了,皇帝回到京城,但卻天天過著感傷的日子。有位道士被皇上這種持久纏綿的思念所感動,便利用他的法術,代為尋訪楊貴妃的魂魄,最後終於在東海的仙島找到了她,不過此刻的楊貴妃已是仙女了。他取下頭上金釵折為兩半,托道士把其中的一半帶回去,聊表心內對皇上的深情,並要他告訴皇上說他日總有再見的機會——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臨別的時候,又殷勤地捎上幾句話,說的是只有兩人知道的誓言。那一年七月七日在長安殿中,夜半無人私下發誓:在天上願意作為永遠比翼雙飛的鳥兒,在地下願是枝幹相連的兩棵樹。啊,天雖長,地雖久,但都有到盡頭的時候,唯有這生離死別的愁恨,綿綿不絕無終止。)
雜律詩
雜律詩(既是近體詩,具音樂性,研究規律)泛指各種詩體的律詩。由於它是一種非常注重形式美的詩體,故白居易本身極輕視它;不過儘管如此,雜律詩的數量在它所有的作品中仍高居第一位。他運用詩人們不敢大膽嘗試的排律,完成了一百句、兩百句的長篇傑作,表現出這方面的驚人才能。而且題材極其廣泛,包括閒適、傷感、贈答敘景等,其中不乏值得吟詠的好詩。不過他這一類的作品,大都暗含著自己在政治上的苦悶,所以要特別留意此點,才能體會出他詩里的深意。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網羅。
遠害全身誠得計,一生幽暗又如何?
(老樹經過了千年以後,就會化作白蝙蝠成精,所以能深藏在洞窟中,避開網羅,免遭陷害。這的確是永保一生安全的最好計策,可是,難道說一生就在躲躲藏藏中度過?這又有什麼好處呢?)
據說這首詩是白居易七十歲在嵩山旅遊時,看到洞窟里的蝙蝠即興寫成的,詩中那隻蝙蝠,事實上正是暗喻自己,並藉以自我諷刺。由此可見,他直到退隱那一刻,仍不甘心就此離開政壇,去過明哲保身的生活。

即無全集,已自不朽

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指出,白居易“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這裡所說的“二詩”,即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與《琵琶行》。
《長恨歌》寫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的愛情故事。詩中既寫“漢皇重色思傾國”,導致昏聵誤國、變亂迭起,寓有明顯的諷諫之意;也寫“此恨綿綿無絕期”,對李楊愛情的不幸表示同情。《琵琶行》寫琵琶女淪落風塵、嫁作商人婦的不幸,與自己被貶之後的遭際聯繫在一起,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悽苦心聲。
《歌》、《行》二詩,雖也反映社會現實,但它們能超越時空而不朽,在於其題材是人類最基本的問題——愛情與命運。這樣的題材是人類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深切關心的,而李楊愛情、琵琶女與江州司馬的遭際又是那樣典型,就無怪乎其不朽的魅力了。
二詩題材固然為人所重,其不朽則更在於白居易寫得好。這兩首長詩結構宏偉,組織有致,想像豐富,敘事曲折,寫情人微,描摹生動,形象鮮明,語言明快,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二詩在當時即受到了廣泛歡迎,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說:“童子能解《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後人除吟詠、欣賞二詩外,更有文學名家取其題材,創作出許多傳世名作,如白樸、洪異根據《長恨歌》分別創作《梧桐雨》、《長生殿》,馬致遠、蔣士銓根據《琵琶行》分別創作《青衫淚》、《四弦秋》。

《琵琶行》《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於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結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進程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的氛圍、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 “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將淒冷的月色、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淒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統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盪,不能自已。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

《白氏長慶集》《白氏長慶集》白氏長慶集

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生平

白居易生於“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五、六年。少年時讀書刻苦。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二人訂交。以後詩壇元白齊名。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授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職,十一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四年,與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他此時仍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與國政。他能不畏權貴近,直言上書論事。元和六年,他因母喪居家,服滿,應詔回京任職。十年,因率先上疏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兇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次年寫下《琵琶行》。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閒適、感傷的詩漸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累遷中書舍人。因朝中朋黨傾軋,於長慶二年(822)請求外放,先後為杭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明年轉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陽。後歷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在洛陽以詩、酒、禪、琴及山水自娛,常與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會昌四年,出資開鑿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舟民。75歲病逝,葬於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李商隱為其撰寫墓誌。 唐宣宗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釋、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為指導思想。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3000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繫於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
“辭質而徑”,辭句質樸,表達直率;
“言直而切”,直書其事,切近事理;
“事核而實”,內容真實,有案可稽;
“體順而肆”,文字流暢,易於吟唱(《新樂府序》)。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曆(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文學創作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成諷諭、閒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大體上,前三類為古體,後一類為近體。前三類大致以內容區分,但有相交。四類詩中,白氏自己比較重視前兩類,認為諷諭詩反映了“兼濟之志”;閒適詩顯示出“獨善之義”;都是他人生目標的直接體現。感傷詩和雜律詩則“或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與元九書》)。諷諭詩是白詩中的精華。代表作有《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們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這些詩措辭激烈,毫無顧忌,突破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十分突出。諷諭詩在形式上多直賦其事。敘事完整,情節生動,人物情節細緻傳神。另一部分諷諭詩則採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託政治感慨。這兩類作品都是概括深廣,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曉暢明白。部分《新樂府》還採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間通俗文藝的痕跡。閒適詩多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的嚮往和潔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詩也宣揚了知足保和、樂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詩從側面表現對現實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閒適只是無可奈何的解脫。感傷詩以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為著名。《長恨歌》歌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婚姻愛情故事,既有“漢皇重色思傾國”的寄諷,更有“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感傷和同情。《琵琶行》則有“天涯淪落人”的遭際之感,且語言成就突出。此二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善於鋪排烘托,聲韻流暢和諧,流傳甚廣。白氏還有不少贈酬親朋篇什,情真意切,摯朴動人。但這類詩中較多嘆老嗟病,傷往悼亡的傷感色彩及度脫塵囂的佛家思想。雜律詩在白詩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山水小詩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幾筆,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鋪陳故實、排比聲律的長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艷情風月的小詩,也頗為時人效仿。白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晚唐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羅隱、杜荀鶴,宋代王禹偁、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及清代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受到白詩的啟示。
後代劇作家也多有據白詩故事進行再創作,如白樸、洪據《長恨歌》分別作《梧桐雨》、《長生殿》;馬致遠、蔣士銓據《琵琶行》分別作《青衫淚》、《四弦秋》。白詩詞句,也多為宋、元、明話本所採用。白居易不屬韓柳文學團體,但也是新體古文的倡導者和創作者。其《策林》75篇,識見卓著,議論風發,詞暢意深,是追蹤賈誼《治安策》的政論文;《與元九書》洋洋灑灑,夾敘夾議,是唐代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草堂記》、《冷泉亭記》、《三游洞序》、《荔枝圖序》等文,均文筆簡潔,旨趣雋永。為唐代散文中的優秀之作。白居易還是詞創作的有力推動者,《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發展開拓了道路。

作品賞析

 賀雨
皇帝嗣寶曆,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左火右三蟲)(左火右三蟲)。
上心念下民,懼歲成災凶。
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
帝曰予一人,繼天承祖宗。
憂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元年誅劉辟,一舉靖巴邛。
二年戮李(釒奇),不戰安江東。
顧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珍左換氵),無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時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與儉恭
乃命罷進獻,乃命賑飢窮
宥死降五刑,已責寬三農。
宮女出宣徽,廄馬減飛龍。
庶政靡不舉,皆出自宸衷
奔騰道路人,傴僂田野翁。
歡呼相告報,感泣涕沾胸。
順人人心悅,先天天意從。
詔下才七日,和氣生沖融。
凝為悠悠雲,散作習習風。
晝夜三日雨,淒淒復蒙蒙。
萬心春熙熙,百穀青(艹凡)(艹凡)。
人變愁為喜,歲易儉為豐。
乃知王者心,憂樂與眾同。
皇天與后土,所感無不通。
冠佩何鏘鏘,將相及王公。
蹈舞呼萬歲,列賀明庭中。
小臣誠愚陋,職忝金鑾宮。
稽首再三拜,一言獻天聰:
君以明為聖,臣以直為忠;
敢賀有其始,亦願有其終。
讀張籍古樂府
張君何為者?業文三十春。
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
為詩意如何?六義互鋪陳。
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
讀君學仙詩,可諷放佚君
讀君董公詩,可誨貪暴臣。
讀君商女詩,可感悍婦仁。
讀君勤齊詩,可勸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濟萬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從青衿歲,迨此白髮新。
日夜秉筆吟,心苦力亦勤。
時無采詩官,委棄如泥塵。
恐君百歲後,滅沒人不聞。
願藏中秘書,百代不湮淪
願播內樂府,時得聞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讀君詩,亦知君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賤貧。
病眼街西住,無人行到門。

哭孔戡
洛陽誰不死?戡死聞長安。
我是知戡者,聞之涕泫然。
戡佐山東軍,非義不可乾。
拂衣向西來,其道直如弦。
從事得如此,人人以為難。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諫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憲府,有邪戡必彈。
惜哉兩不諧,沒齒為閒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隨眾人,斂葬北邙山。
平生剛腸內,直氣歸其間。
賢者為生民,生死懸在天。
謂天不愛人,胡為生其賢?
謂天果愛民,胡為奪其年?
茫茫元化中,誰執如此權?
凶宅

長安多大宅,列在街西東。
往往朱門內,房廊相對空。
梟鳴松桂枝,狐藏蘭菊叢。
蒼苔黃葉地,日暮多鏇風。
前主為將相,得罪竄巴庸。
後主為公卿,寢疾歿其中。
連延四五主,殃禍繼相鍾。
自從十年來,不利主人翁。
風雨壞檐隙,蛇鼠穿牆墉
人疑不敢買,日毀土木功。
嗟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
旦恐災將至,不思禍所從。
我今題此詩,欲悟迷者胸。
凡為大官人,年祿多高崇。
權重持難久,位高勢易窮。
驕者物之盈,老者數之終。
四者如寇盜,日夜來相攻。
假使居吉土,孰能保其躬?
因小以明大,借家可喻邦。
秦宅崤函,其宅非不同。
一興八百年;一死望夷宮。
寄語家與國,人凶非宅凶。
夢仙
人有夢仙者,夢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鶴,前引雙紅旌。
羽衣忽飄飄,玉鸞俄錚錚。
半空直下視,人世塵冥冥。
漸失鄉國處,才分山水形。
東海一片白,列岳五點青。
須臾群仙來,相引朝玉京。
安期羨門輩,列侍如公卿。
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致誠。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輕。
卻後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驚。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恩愛舍骨肉,飲食斷膻腥。
朝餐雲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載,日望輜(車並)迎。
前期過已久,鸞鶴無來聲。
齒髮日衰白,耳目減聰明。
一朝同物化,身與糞壤並。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營。
苟無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徒傳辟穀法,虛受燒丹經。
只自取勤苦,百年終不成。
悲哉夢仙人,一夢誤一生!
觀刈麥時為周至縣尉。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題海圖屏風元和己丑年作。
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
鱗介無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鰲,首冠三神丘。
鉤網不能制,其來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謂茲鰲可求。
(屍貝)(三貝)牽不動,綸絕沉其鉤。
一鰲既頓頷,諸鰲齊掉頭。
白濤與黑浪,呼吸繞咽喉。
噴風激飛廉,鼓波怒陽侯。
鯨鯢得其便,張口欲吞舟。
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漢水,朝宗意亦休。
蒼然屏風上,此畫良有由。
羸駿
驊騮失其主,羸餓無人牧。
向風嘶一聲,莽蒼黃河曲。
踏冰水畔立,臥雪冢間宿。
歲暮田野空,寒草不滿腹。
豈無市駿者,儘是凡人目。
相馬失於瘦,遂遺千里足
村中何擾擾,有吏征芻粟。
輸彼軍廄中,化作駑駘肉。
廢琴
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
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
玉徽光彩滅,朱弦塵土生。
廢棄來已久,遺音尚泠泠。
不辭為君彈,縱彈人不聽。
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
今人:一作今日。
李都尉古劍

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
白光納日月,紫氣排鬥牛。
有客借一觀,愛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
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
願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
不願報小怨,夜半刺私仇。
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
雲居寺孤桐
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
亭亭五丈余,高意猶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靜老不死。
自雲手種時,一棵青桐子。
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當如此。
寄隱者
偃蹇月中桂,結根依青天。
天風繞月起,吹子下人間。
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
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
枝幹日長大,根(艹亥)日牢堅。
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廬山去鹹陽,道里三四千。
無人為移植,得入上林園。
不及紅花樹,長栽溫室前。
湓浦竹
潯陽十月天,天氣仍溫燠
有霜不殺草,有風不落木。
玄冥氣力薄,草木冬猶綠。
誰肯湓浦頭,回眼看修竹?
其有顧盼者,持刀斬且束。
剖劈青琅(王乾),家家蓋牆屋。
吾聞汾晉間,竹少重如玉。
胡為取輕賤,生此西江曲?

東林寺白蓮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青。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漸塵垢眼,見此瓊瑤英。
乃知紅蓮花,虛得清淨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
欲收一棵子,寄向長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大水
潯陽郊郭間,大水歲一至。
閭閻半飄蕩,城堞多傾墜
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卷白波翻,日煎紅浪沸。
工商徹屋去,牛馬登山避。
況當率稅時,頗害農桑事。
獨有傭舟子,鼓(木世)生意氣。
不知萬人災,自覓錐刀利。
吾無奈爾何,爾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後,水涸為平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