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論著。內丹主要著作之一。與《參同契》齊名。張紫陽(張伯端)著於北宋熙寧八年(1075)。該書以詩、詞、曲等體裁闡述內丹理論,其中七言律詩一十六首,絕句六十四首,五言一首;《西江月》詞十二首,以及歌曲三十二首。 該書認為修煉內丹是修仙的唯一途徑,書中有“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萬卷仙經語總同,金丹只此是根宗”;“若人了得詩中意,立見三清太上翁”等語。作者在《序》中將道教方術分為兩類,稱行氣、導引、辟穀、房中術等為“易遇而難成”,認為“勞形按引皆非道,服氣餐霞總是狂”,“休妻謾遣陰陽隔,絕粒徒教腸胃空,草木金銀皆滓質,雲霞日月屬朦朧,更饒吐納並存想,總與金丹事不同”。唯有鍊金丹,是難遇而易成,即難於煉成,而一旦煉成即可成仙。
在修煉方法上,該書強調尋真藥、辨鼎器、明火候。所謂真藥非外丹所用之三黃(雄黃、雌黃、硫黃)、四神(石、砂、鉛、銀)及草木藥之類,而是“真種子”,即人身的精、氣、神,又稱“上藥三品”或“三寶”。謂三寶須經三步才能煉成金丹。第一步是煉精化氣,使精氣結合而化成真氣,稱為真鉛或坎;第二步是鍊氣化神,即將氣與神(稱為汞或離)合而煉成金丹;第三步煉神返虛,即通過修性,達到虛寂無為,與天地合一,與宇宙同體的境界。前兩步稱命功,第三步稱性功。這種由三變一的過程,據稱為《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逆行,是老子之道的具體運用。
作者認為,金丹修煉的重點是修命,但修命之功既就,若不進而修性,則不能“回超三界”,歸於空寂之本源。故書末附以詩、曲、雜言32首,引用佛教禪宗理論,作為道教修性的內容,這反映了他的“三教合一”思想。
傳世注本甚多。收入《正統道藏》或《道藏輯要》的有宋翁葆光的《悟真篇注釋》,薛道光(為翁葆光之訛)、陸子野和元陳致虛的《悟真篇三注》,宋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的《悟真篇註疏》,翁葆光的《悟真篇直指詳說三乘秘要》,夏元鼎的《悟真篇講義》,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闡幽》等。各注本所收詩81首、詞12首大抵相同,其餘篇章收錄不一,編次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