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證解釋
1. 縮減水流。
北周 庾信 《擬連珠》之五:“是以竹杖扶危,不能正 武擔
之石;蘆灰縮水,不能救 宣房 之河。”2. 指新的織物或衣服等浸水之後縮短長度。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衣服早縮了水,緊緊箍在身上。”
3.減少。
明星姍姍來遲,觀眾的熱情縮水。
基本概念
粵語口頭禪
讀叔(sug,陰入聲)雖(seu,陰上聲)。貨品貌似對板,但實際上還是不對板。例:“呢間屋公攤面積咁大,似乎有啲縮水啵!”(這住宅公攤面積這么大,似乎有點貨不對板。)
廣府文化“水分”很足,故粵語口頭禪中比較多“水”(參見有關“水”條)。“縮”字偶爾也會在口頭禪中出現,但多含貶義,如“縮
數”、“縮骨”(參見有關“縮”條),又如“縮水”。
最直觀不過的“縮水”,表現於新購置的衣物,水洗過一兩回之後,就不是原來的尺寸了。貨品貌似對板,但實際上還是不對板,是謂“縮水”。
“縮水”是個對立統一的客觀存在,是認識生活本來面目的一個過程。假日裡隨旅行社出遊,雖說有張行程表詳列所去景點,結果則是遠眺一下而已,目光所及也是“去”。說到一些房地產廣告的“縮水”內容,你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因為是貌似對板,所以就讓缺乏想像力的消費者在多次看樓盤之後學聰明起來。知曉“縮水”屬於經濟交往中有時要附加的小動作,廣東人一般會寬容待之。
正如購置衣物時會稍把尺寸預大,廣東人經歷“縮水”多了,處理問題往往會用上這一特殊的方法論。企業運作中便常有這種“縮水”情況:部門向上呈報預算方案,所需人、財、物故意讓“尺寸”做大一些,好給領導的批覆留下一定的裁減餘地。反正,“縮水”權掌控在領導手裡,由此造就一個心照不宣的寬容空間。
3.縮 水 當塑膠熔體通過一個較薄的截面後,其壓力損失很大,很難繼續保持很高的壓力來填充在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