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自我與社會》

《心靈、自我與社會》

心靈、自我與社會》是米德講授社會心理學30年的記錄,是其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我們將集中分析對於我們傳播學研究非常為意義的"符號互動論"這一重點內容

基本信息

資料

心靈、自我與社會心靈、自我與社會

中文名:心靈、自我與社會

原名:Mind,SelfandSociety

作者:(美)喬治·H·米德

圖書分類:教育/科技

資源格式:PDF

版本:掃描版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書號:9787532736362

發行時間:2005年05月

地區:大陸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米德是美國實用主義和當代社會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本書展現了米德社會心理學體系的基本輪廓,是他講授社會心理學30年的記錄。米德的理論和思想奠定了社會心理學及相關哲學流派的研究主題。

作者簡介

喬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1863—1931)是20世紀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從1894年開始,米德在芝加哥大學哲學和心理學系執教了40年。其間曾任哲學系主任。他在芝加哥大學最後10年對社會學系的影響使該系享有"米德的前哨"之稱。米德是與皮與士、詹姆士、杜威齊名的實用主義者,也是當代社會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 

精彩書摘

第一篇 社會行為主義的觀點

1.社會心理學與行為主義

一般地說,社會心理學已從有關個體經驗的心理學觀點出發論述了社會經驗的各個方面。我想提出的一種研究方法,其要點在於從社會的觀點、至少從社會秩序所必需的交流的觀點出發來論述經驗。根據這一觀點,社會心理學包括從個體的觀點出發研究經驗,不過它還必須對這一經驗的內容作出說明,因為個體本身屬於一種社會結構,屬於一種社會秩序。

在社會心理學與個體心理學之間不可能劃出一條涇渭分明的界線。社會心理學特別關心的是社會群體對於決定個體成員的經驗與行動所具有的影響。如果我們拋棄生來便具有個體自我的獨立存在的心靈這個概念,那么我們可以認為,個體自我的發展,個體的自我意識在其經驗範圍內的發展,乃是社會心理學家的主要興趣所在。心理學的某些方面注意研究個體有機體與其所屬社會群體的關係,這些方面構成了一般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即社會心理學。因而,在研究個體有機體或自我的經驗與行為對其所屬社會群體的依賴關係時,我們便對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範圍作出了一種限定。

雖然心靈與自我本質上是社會的產物,是人類經驗的社會性的產物或現象,作為經驗基礎的生理機制對心靈與自我的發生及存在卻決不是不相干的,事實上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個體的經驗與行為無疑是社會的經驗與行為的生理基礎:後者的作用過程與機制(包括對心靈與自我的產生及存在必不可少的那一些)在生理上依賴於前者的作用過程與機制,並依賴於它們的社會功能。不過,個體心理學顯然概括了某些情境因素,而社會心理學對於情境則從其具體的總體上作了更為仔細的研究。我們將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的觀點探討這後一領域。

從約翰?B?華生那裡我們看到行為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心理學理論。我們將要採用的行為主義比華生所採用的更加充分。這個更廣義的行為主義便是根據個體的行動、特別是(但並非只是)能被他人觀察到的行動來研究個體的經驗的方法。從歷史上看,行為主義經由動物心理學之門進入心理學。在那裡,人們發現用所謂內省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人們不可能訴諸動物的內省,而必須根據外在的行動來研究動物。早期的動物心理學還對意識與行動的關係作出推論,甚至許諾要找出意識在行動中出現的位置。這個推論或許有不同程度的可能性,但它不能用實驗檢驗。因此就科學研究而言,這個推論只能被丟在一邊。它對於研究個體動物的行動並不必要。由於對低等動物採用了行為主義的觀點,把它轉用於人類也是可能的。

雖然如此,內省的領域依然存在,個體的、屬於個體本身的經驗亦即一般稱為主觀經驗的領域依然存在。對這些經驗如何處置?約翰?B?華生的態度與《艾麗絲漫遊奇境記》里那位女工的態度一樣:“讓它們見鬼去吧!”——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東西。不存在意象,也不存在意識。華生用語言符號來說明所謂內省的領域。這些符號不一定大聲說出來讓其他人聽見,常常只是喉頭肌肉動一下而沒有聽得見的言語。那便是思考。人思考,但人是用語言思考的。華生就這樣角外在的行為解釋了全部內在的經驗。他不把這種行為稱作主觀的,而是把它看作惟有個體本身才能進入的行為領域。一個人能夠觀察他自己的運動和他自己的發音器官,這些是其他人通常觀察不到的。某些領域只有個體自身能夠進入,但是觀察並沒有性質上的不同;差別只在其他人達到某些觀察的程度上。某人可以單獨杲在一間屋子裡觀察其他人都不能觀察的某些東西。某人在這間屋子裡觀察到的東西是他自己的經驗。在個體的喉頭或體內以這種方式發生某些其他人所觀察不到的事。當然,有一些科學儀器能夠接觸喉部或身體從而揭示發生運動的趨向。有些運動很容易觀察,另一些運動只有個體本身能夠察覺,但這兩種情況並無質的區別。眾所周知,觀察器械取得成功的程度各有不同。簡單地說,這便是華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其要旨在於觀察行動發生時的情況,並利用該行動去說明個體的經驗,而不用引進對內在經驗即意識本身的觀察。

社會學名著盤點

社會學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利用經驗考察與批判分析來研究人類社會結構與活動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