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社會學導引》

《反思社會學導引》

本書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通過勾畫出布迪厄有關知識、實踐和社會的理論結構及其學術圖景的輪廓,向讀者提供了理解布迪厄著作的廣博體系和內在理路的鑰匙;第二部分主要反映芝加哥大學研討斑的成就;第三部分以巴黎研討班的討論為基礎,反思社會學的實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法)布迪厄(Bourdieu,P.),(美)華康德(Wacquant,L.D.)著,李猛,李康譯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4-1
版次:1

頁數:478

字數:348000

印刷時間:2004-4-1

紙張:膠版紙

ISBN:9787801092120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很可能會令那些習慣於標準化的理論產品的“消費者”困惑不解,也會令那些急於尋覓布迪厄著作的一個公式化的簡譯本——一本“布迪厄基本思想手冊”——的讀者失望。本書既不是入門指南,也不是一次建構理論的嘗試。本書闡明那些支撐布迪厄的科學實踐的原則,向讀者提供理解布迪厄科學的內在理路和廣博體系的鑰匙。

作者簡介

皮埃爾·布迪厄是法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1954年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960年在巴黎大學人文學院擔任助教,曾擔任阿隆的助手。後在里爾大學任教3年。從1968年起,但任歐洲社會學中心主任至今。1982年成為法蘭西學院唯一的一名社會學教授。主要著作包括:《實踐理論大綱》、《區隔》、《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產》、《學術人》、《實踐的邏輯》、《換句話說》、《語言與符號暴力》以及《悲慘世界》等。
華康德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同時也在布迪厄主持的歐洲社會學中心從事研究工作,他現在是英語世界中介紹布迪厄理論最不遺餘力的一位學者。他本人則通過對黑人拳擊手的經驗研究去套用和發展布迪厄的理論。

評論

散而不亂,較有深度,適合傳播學的學生看.

讀《再生產》、《繼承人》、《國家精英》之後,繼續讀他的經典之作。\r<br/>收穫頗多。\r<br/>以另類的眼光看待常態的世界,讓人如同注入一劑清醒劑。

目錄

作者前言一
作者前言二
第一部分邁向社會實踐理論:布迪厄社會學的結構和邏輯
第一節超越社會物理學與社會現象學的對立
第二節分類體第的鬥爭以及社會結構與心智結構的辯證關係
第三節方法論上的關係主義
第四節實踐感的模糊邏輯
第五節反對唯理論主義和唯方法論主義:總體性社會科學
第六節認識上的反思性
第七節理性、倫理和政治
第二部分反思社會學的論題(芝加哥研討班)
第一節作為社會分析的社會學
第二節獨特性的恆定性
第三節場域的邏輯
第四節利益、慣習與理性

社會學名著盤點

社會學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利用經驗考察與批判分析來研究人類社會結構與活動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