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得示帖》(圖1)是王羲之尺牘書法精品之一,凡4行32字,行草書,唐人白麻紙摹本,現藏日本皇室。
釋文
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簡評
該貼文字內容並不深奧,是一封簡單的朋友往來信件,信中還因身體欠佳而顯露出淡淡的愁苦,似乎書者無意也無心特意表現書法。正是在這不經意間卻充分展示出了超凡的書法創作能力和天賦。
書論
談論書法離不開傳統。所謂傳統,狹義言之,是歷史傳承的正統;廣義而論,謂人類歷史上積澱下來的,可以傳承的某種秩序。書法傳統似乎可以理解為:通過歷代流傳的、被歷史所承認的經典書法作品以及部分書寫作品所傳承的一種書法理念和書法秩序。由此可見,書法傳統以作品為載體,須從歷代作品中去繼承,要把這種傳統繼續傳承下去,亦須通過創作書法作品來實現;傳承的並非作品本身,而是蘊涵於其中的理念和秩序。
繼承書法傳統並不是簡單複製過往,而是藉助現存作品深究其理,再運用其理進行創作,在創作中融入時代氣息、個人特質,最終留下獨特的印跡。這樣既傳承其理,又豐富其形;理恆而形異。書法就在不變和變中具有了綿延的生命力。
書法之理,既有理念之理亦有秩序之理,如何把握“理””呢?學習!學習傳統,特別是傳統中的經典作品。在當今,經典作品的複製品、印刷品唾手可得,倒是“怎么學”的問題值得探討。學習書法既是體力勞動:動手練習,更是腦力勞動:思考。思考在先,動手在後。思考什麼?主要是對經典作品的理解。怎么理解?從不同側面切入,懂得其抽象之美一定依附於作品具象之形,美是果、形是因,進而詳察其點畫,追尋其原理,挖掘其規律,最終為我所用。這種理解,筆者稱之為“技術解讀”。
所謂“技術解讀”不外乎對作品進行量化和具體化觀察。不同作品的側重點存在差異,有的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做得特別有難度和高度,其他方面相對比較平淡,這種作品居多;也有一部分作品方方面面均具有作為典範的完美,值得我們全方位去體察和吸收。王羲之墨跡摹本《得示帖》便屬於後者,筆者將其作為代表全面闡釋“技術解讀”之內涵。
王羲之書法作品
王羲之對真書、草、行諸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闢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長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 中國書史上推崇王羲之為“書聖”,王羲之的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 | |||
《快雪時晴帖》 《遠宦帖》 《奉桔帖》 《平安帖》 《何如帖》 《喪亂帖》 《十七帖》 《七月都下帖》 《妹至帖》 《唐懷仁集聖教序》 | 《二謝帖》 《得示帖》 《孔侍中帖》 《頻有哀禍帖》 《游目帖》 《雨後帖》 《小楷樂毅論》 《乾嘔帖》 《漢時帖》 《唐集興福寺半截碑》 | 《姨母帖》 《初月帖》 《萬歲通天帖》 《寒切帖》 《行穰帖》 《遠宦帖》 《寒切帖》 《長風帖》 《其書帖》 《瞻近龍保帖》 | 《草書平安帖》 《蘭亭序》 《樂毅論》 《黃庭經》 《禊帖》 《上虞帖》 《袁生帖》 《大道帖》 《旃罽胡桃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