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史學》

《安徽史學》

《安徽史學》為歷史學專業學術性刊物。是當時國內僅有的三家史學專業刊物之一。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安徽省優秀期刊。

基本信息

期刊簡介

《安徽史學》為歷史學專業學術性刊物。本刊是我國創辦比較早的史學刊物之一。雜誌始終堅持學術性、高品位的宗旨,獲得廣泛好評。是安徽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學術性雜誌。

期刊背景

《安徽史學》《安徽史學》

《安徽史學》創刊於1957年1月,是當時國內僅有的三家史學專業刊物之一。原名《安徽史學通訊》,由原中國科學院安徽分院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歷史研究室創辦。1959年,她與該所主辦的另一份史學刊物《安徽歷史學報》合併,更名為《安徽史學》雜誌。

1960年,因經濟困難,被迫停刊。1983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決定建立安徽省社會科學院。該院成立後,立即籌辦恢復《安徽史學》雜誌,並自1984年1月開始正式對外公開發行。

辦刊方針

《安徽史學》雜誌的辦刊方針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繁榮歷史科學,發揮積極的作用。

辦刊宗旨

《安徽史學》雜誌的辦刊宗旨為:反映國內外史學界的最新史學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注重發揮既有全國影響、又有特色的選題優勢,努力辦成既有較高的學術質量、又有鮮明特色,兼具“虛”“實”,容納古今中外的綜合性的史學刊物。

《安徽史學》雜誌的內容涵蓋史學理論、史學評論、世界史、國別史、區域史、專門史、斷代史等史學各門類。

雜誌榮譽

《安徽史學》雜誌已經成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並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安徽省優秀期刊。

重點欄目

《安徽史學》雜誌的重點欄目有:徽學研究、太平天國研究、李鴻章與淮系集團研究、北洋皖系集團研究、家族史研究、陳獨秀研究、胡適研究、新四軍研究等。這些欄目刊發的論文已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相關專題時的重要參考文獻。今後將繼續倡導實事求是、學以致用學風,力求多刊發能對20世紀的歷史予以反思、能給人們提供有益思考的論文。

學術品位

《安徽史學》雜誌一直保持較高的學術品位。復刊之初,就刊登了徐川一先生就太平天國科舉考試的開始時間與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先生商榷的論文,羅先生很快致函編輯部,要求在訂誤稿前加編者按語,“以我為的”。《光明日報》、《文匯報》相繼發表專論,讚揚羅爾綱先生這種虛心求教、修正錯誤的精神。1999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李鐵映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紀念羅爾綱 學習羅爾綱》一文時再次提到此事。

匿名審稿制

《安徽史學》《安徽史學》

《安徽史學》雜誌實行匿名審稿制。她自2003年就開始試行,2004年起正式實行。所有來稿在責任編輯進行初步篩選後,由主編複審,確定一批稿件送請外面專家匿名評審,之後再由主編根據外審專家意見確定稿件採用情況。這不僅可以群策群力,發揮史學界集體的力量,也儘可能地避免人情稿、關係稿,維護了刊物的學術信譽,保證了刊物學術質量的穩步提高。

《安徽史學》雜誌的作者主要是:國內外各大專院校、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教學、研究人員。經過多年的努力,《安徽史學》雜誌已經形成一批由國內一些著名高校的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組成的穩定的作者群。國外的一些高校、學術研究機構的教授、研究人員也積極投稿,每年均有外國專家的論文被採用。如2002年第3期刊載了美國布蘭代斯大學歷史系石約翰教授撰寫的《封建、郡縣與中國歷史傳統》、2004年第1期刊載了牧園大學歷史系都重萬博士撰寫的《論辛亥革命前劉師培的新史學》等。

《安徽史學》雜誌不僅期待著名學者惠賜精品力作,也歡迎學術功底紮實、思想敏銳的中青年學者提供他們的研究心得。由於編輯部信箱信件較多、內容龐雜,盼各位專家、學者在惠賜佳作時儘可能同時提供列印稿,以免貽誤。

社會影響

《安徽史學》雜誌的社會影響:由於她刊載的論文學術價值較高,被其它學術雜誌轉載的數量就比較大。多年來,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已成為評價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和論文學術影響的尺度之一,越來越多的學報、社會科學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門在評價期刊和學術論文時以它轉載率作為重要參數。據每年3月5日《光明日報》報導,《安徽史學》雜誌自2003年以來發表的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的數量在歷史、地理類的排名分別為第8位、第4位、第4位、第5位、第9位。《安徽史學》雜誌刊發的論文也有不少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光明日報》等報刊轉載或摘載。如1996年第3期刊載的《武夷名實考》,近2萬字,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999年第1期刊載的《滕王閣得名考暨滕王閣序新注》,同年6月24日新華社發了通稿,港澳多家媒體跟進,專題介紹這篇論文;2007年第5期刊載的《“三大政策”與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也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與歷史、考古、文物相關的雜誌

中國歷史悠久,地下文物豐富。現在與之相關的期刊雜誌也相當地多,一下就讓我們盤點一下。

《歷史研究》
《文物》
《考古學報》
《中國歷史文物》
《歷史檔案》
《文史知識》
《文獻》
《文史參考》
《故宮博物院院刊》
《中國史研究》
《中國史研究動態》
《中國收藏》
《清史研究》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考古》
《歷史教學問題》
《檔案春秋》
《世紀》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中華文史論叢》

《學問.東北史地》
《史學集刊》
《古代文明》
《國學》
《文史》
《滄桑》
《文物世界》
《歷史學家茶座》
《孔子研究》
《蒲松齡研究》
《探索歷史》
《安徽史學》
《江淮文史》
《中國農史》
《中國名城》
《明清小說研究》
《東南文化》
《國際博物館》
《中原文物》
《文史博覽(文史)》

《文史博覽(理論)》
《時代郵刊.人物》
《考古與文物》
《文博》
《敦煌研究》
《西域研究(漢)》
《吐魯番學研究》
《文史雜誌》
《中華文化論壇》
《心事.新歷史》
《巴蜀史志》
《看歷史》
《文史雜誌.收藏參考》
《西藏研究(漢)》
《中華遺產》
《世界遺產》
《西部.華語文學》
《近代史研究》
《炎黃春秋》

《當代中國史研究》
《世界歷史》
《史學理論研究》
《中國經濟史研究》
《西藏藝術研究(藏)》
《北方文物》
《中國文化遺產》
《文史春秋》
《四川文物》
《紫禁城》
《華夏考古》
《抗日戰爭研究》
《江漢考古》
《時代郵刊》
《歷史學文摘》
《文史天地》
《文物天地》
《尋根》
《貴陽文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