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述
作者:李陝區,閻小君主編
出版項:瀋陽出版社
叢編項:全國高技術重點圖書生物技術領域
裝幀項:21cm/271頁
ISBN號:9787544113984/十位:7544113981/R446.69
關鍵字:性病-病原體-基因-探針診斷
出版社簡介
瀋陽出版社是1988年1月18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瀋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直事業單位,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化管理。根據國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瀋陽市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2004年8月13日,加入瀋陽書業集團有限公司。2006年1月起正式轉為出版企業,實行文化企業運行體制和管理機制。瀋陽出版社生產經營的主要產品為圖書、音像製品出版、發行;掛曆、檯曆、圖片零售、批發。
研究方向
DNA及RNA的化學組成
DNA和RNA統稱為核酸,早在1868年就被瑞士年輕醫生米歇爾發現,在真核細胞中,98%以上的DNA存在於細胞核,少量的DNA分布線上粒體中。RNA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占其總量的90%左右。細胞外液則無核酸存在。對於非細胞形態的病毒來說,或含有DNA,或只含有RNA,因此可按所含核酸類型的不同,將病毒分為DNA病毒與RNA病毒。
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單核苷酸,所以核酸又稱為多核苷酸。單核苷酸是由磷酸、戊糖及鹼基組成。如果戊糖是脫過氧的,則形成的單核苷酸為脫氧單核苷酸。單核苷酸相互縮合形成RNA,脫氧單核苷酸相互縮合形成DNA。下表列舉常見的核苷酸及縮寫符號。
DNA分子結構
組成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主要有四種,即dAMP,dGMP、dCMP和dTMP(d代表“脫氧”的意思),此外還含有少量的稀有鹼基(主要是甲基化鹼基)。50年代初,E.Chargaff等人對來自不同生物的DNA進行完全水解,對鹼基進行了定量測定,總結出如下規律,一般稱它為Chargaff規則。
RNA分子結構
細胞內含有三類主要的RNA,即核蛋白體RNA(RibosomalRNA,rRNA)、轉運RNA(TransferRNA,tRNA)及信使(MessengerRNA,mRNA)。
DNA的複製
DNA作為遺傳物質的基本特點就是能夠準確地自我複製,而DNA的互補雙螺鏇結構對於維持這類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和複製的準確性都是極為重要的。
重點講述
淋病
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雙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統的化膿性感染。是最常見的性病之一,其主要表現是淋菌性尿道炎和宮頸炎。淋球菌還可以由尿道或宮頸局部擴散感染,引起附睪炎、盆腔炎;也可以經血行傳播引起播散性淋病。此外也可引起眼、咽部、直腸的感染;還有一部分患者雖然已被淋球菌感染,但在臨床上不出現症狀,稱為無症狀淋病。
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鏇體(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交傳染。本病表現極為複雜,幾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的損害。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stis,NGU)又稱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種性傳播疾病,包括有明顯尿道炎症狀卻找不到淋病雙球菌,以及淋病經治療後,培養或塗片未發現淋球菌而尿道炎症狀持續存在的患者(也稱淋病後尿道炎post-gonococcalurethritis),過去統稱為非特異性尿道炎(Non-specificurethritis)。據統計,約70-8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沙眼衣原體與分解尿素支原體引起。
愛滋病(AIDS)
愛滋病全中文譯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簡稱愛滋病(Acquiredimmunodefieiencysyndrome,AIDS)現已證實是一種病毒使人體免疫功能缺損的一種新的獨立疾病。
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condylomaacuminatum,CA)又名性疣(Venerealwarts)、肛門生殖器疣(anogenitalwarts),中國醫學稱之為“瘙瘊”,俗稱“臊瘊”,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會陰和肛門部位的表皮瘤樣增生。由於性接觸感染者屬性病範疇。本病發病率高。中國的發病率近年來亦有不斷增長的趨勢。本病在性傳播疾病中,占15.7%,病例數占第三位,在性傳播疾病中,本病增長最快。由於本病與生殖器、肛門癌有關,加之亞臨床感染增多,易於復發,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
內容提要
核酸分子雜交法這是最早用於性病診斷的重組DNA技術。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兩條核酸單鏈在一定條件下(適宜的溫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鹼基互補原則形成雙鏈,此雜交過程是高度特異的。雜交的雙方是待測核酸及探針。待測核酸序列為性病病原體基因組或質粒DNA。探針以放射核素或非放射性核素標記,以利於雜交信號的檢測。
所謂雜交(hydridization)指兩個以上的分子因具有相近的化學結構和性質而在適宜的條件下形成雜交體(hybrid),雜交體中的分子不是來自一個二聚體分子。同一個二聚體中的兩個分子在變性解離後重組合稱為復性。利用兩條不同來源的多核苷酸鏈之間的互補性而使它們形成雜交體雙鏈叫核酸雜交。與核酸雜交技術相對應的另一項技術被稱為探針技術,它是指利用標記分子對其它分子的識別性而實現對後者進行檢測的一種技術,我們把標記的分子叫探針(Probe)。將探針技術與分子雜交技術相結合,從而使分子雜交技術得以廣泛推廣套用。目前所用的核酸雜交技術均套用了標記技術。
基因擴增技術(PCR)
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簡稱PCR)又稱無細胞分子克隆系統或特異性DNA序列體外引物定向酶促擴增法,是基因擴增技術的一次重大革新。可將極微量的靶DNA特異地擴增上百萬倍,從而大大提高對DNA分子的分析和檢測能力,能檢測單分子DNA或對每10萬個細胞中僅含1個靶DNA分子的樣品,因而此方法立即在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醫學及遺傳學等多領域廣泛套用和迅速發展。由於PCR具有敏感性高、特異性強、快速、簡便等優點,已在病原微生物學領域中顯示出巨大的套用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PCR技術是由Cetus公司和加利福利亞大學1985年聯合創造的,主要貢獻者為KaryBmulis和HeneryA、Erlich。該方法首先被套用於人β-珠蛋白DNA的擴增及鐮刀狀紅細胞貧血病的產前診斷。自85年首次報導PCR方法以來,PCR被廣泛套用於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基因突變、遺傳病、傳染病、性傳播性疾病及法醫判定和考古研究等多領域、並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因而發明人KaryB、mulis獲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
為了使PCR技術在臨床上迅速得以普及,我們對該技術的某些程式成功地作了重大改革,使PCR技術變得簡單、微量化、不易發生污染,從而使PCR技術常規化成為可能。我們的方法迅速在全國各大醫院得到推廣。
性傳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STDS),是指可以通過性接觸而傳播的一組傳染病。我國簡稱為性病。性病不僅在性器官上發生病變,也可侵犯附屬淋巴結及全身重要器官組織。專門研究性病的學科稱為性病學。
綜合治理防治性病
性病的發生、傳播和控制是由社會因素決定的。假如一個社會中,廣泛存在著賣淫、性自由、性亂交、性犯罪、同性戀及靜脈藥癮者,就必然會造成STDs的廣泛流行,性病的發生與流行不單單和醫學有關,和社會許多方面都有關係。因此,性病既是醫學問題又是社會問題。但是,醫學知識普及、提高人們防病意識及提供有效的防病措施,在防止性病蔓延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①提醒有婚外性行為的人及時去檢查,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帶菌者進一步蔓延、擴大。基因診斷技術為性病的早期發現提供了科學的方法。②暗娼和嫖娼者要定期查體。預防性服用抗生素,如性交前後預防性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預防細菌性性病的發病;定期注射干擾素等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毒性性病的發病率。③使用防病套是一種有效阻止性病傳播的方法。
基因診斷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基因診斷操作的對象為基因或其片段。基因是遺傳學上的一個概念,是在染色體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表現一定功能的基本單位。基因的物質基礎是脫氧核糖核酸(DNA)(有些病毒的基因是核糖核酸,RNA)。原核細胞(如細菌和病毒)的基因單位較小,其排布一般是連續的。真核細胞的基因一般較大,其排布是不連續的,它被稱為插入序列的部分所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