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國際反家庭暴力日每年的11月25日,為“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宣言》指出,對婦女的家庭暴力是對婦女人權和基本自由的侵犯,是男女不平等的結果。 根據紅楓婦女熱線的案例統計,雖然90%的家暴施暴者為男性,但“女打男”型家庭暴力也開始占有一定比例。

《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每年的11月25日,為“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來源

《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1960年的11月25日,多米尼加共和國的米拉貝爾三姐妹因為她們政治上的進步主張而被殘酷地暗殺了,人們稱三姐妹為“永生的蝴蝶”。這一悲劇的發生喚醒了人們的社會意識,1981年7月,第一屆拉丁美洲女權主義大會宣布把11月25日作為反暴力日,世界各國的婦女活動家們自1981年起,每年都在11月25日到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這16天裡開展大規模反對暴力、消除暴力的宣傳活動。

1985年,第三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了提高婦女地位的《奈洛比前瞻性戰略》,突出強調了針對婦女的暴力問題。

1989年加拿大一名對婦女運動心懷不滿的男性暴徒,認為他的發展機會都被優秀女性搶走了,他槍殺了14名年輕的工科女大學生之後自殺。1991年11月25日,加拿大的一群男士認識到自己有責任站出來反對婦女的暴力,決定將佩帶白絲帶作為個人宣言,表示佩帶者承諾本人決不參與對婦女施暴,並且對針對婦女的暴力決不保持沉默。短短六周內,加拿大約十萬名男士佩帶了白絲帶,還有很多人加入了關於男人施暴問題的討論。白絲帶作為反對暴力的標誌,象徵著男人對男人的暴力不再寬恕,不在沉默。每年的11月25日,都有男性戴上白絲帶。目前,白絲帶活動已在世界各地廣泛開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為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而開展的以男士為主要對象的宣傳活動。

1993年,聯合國發表了《消除針對婦女的暴力宣言》,第一次給“對婦女的暴力行為”下了定義:即不論發生在公共場所或私人生活中,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上或性行為上的傷害或痛苦的任何基於性別的暴力行為。《宣言》指出,對婦女的家庭暴力是對婦女人權和基本自由的侵犯,是男女不平等的結果。

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北京舉行,反家庭暴力也是大會的一個主題,並成為通過的行動綱領的一項重點內容。

訂立

1999年11月5日,由多米尼亞共和國提議,60多個國家支持,第54屆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第134號決議,將每年的11月25日定為“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將白絲帶活動推向了高潮。其目的是作為一種機制來提醒各國政府:有責任消除對婦女的暴力,這是為阻止悲劇發生而採取的全球行動。

現狀

《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國際反家庭暴力日-瓜地馬拉大遊行
針對婦女的暴力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重視。有關調查顯示,世界範圍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在其一生中遭受過暴力、性虐待和虐待,而大多數施暴者是她的家庭成員。針對婦女的暴力是對婦女人權和基本自由的侵犯,它不僅會造成婚姻解體、家庭破裂,還嚴重摧殘婦女的身心健康,同時還會引發眾多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影響社會的安寧與穩定。
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根源在於歷史遺留下來的男女權力不平等,以及公共和私人領域在制度上對婦女的歧視。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對侵害婦女的暴力行為研究中指出:“各國應譴責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不應以任何習俗、傳統或宗教考慮為由逃避其消除這種暴力行為的義務。”他呼籲,各國應採取一切適當手段消除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

中國狀況調查

(一)同居型家庭暴力逐年增多

《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當今社會的家庭暴力現象出現了新的特點,同居型家庭暴力增多,“女打男”型家庭暴力開始露出苗頭。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大文在中國反家暴論壇會上提出,目前國際上出現了“家暴性別中性化”的特點,女性施暴男性的情況開始出現。根據紅楓婦女熱線的案例統計,雖然90%的家暴施暴者為男性,但“女打男”型家庭暴力也開始占有一定比例。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中心主任侯志明根據案例分析總結說,“女打男”型家庭暴力中的男性中,有的性格相對懦弱,有的出於對妻子的愛而甘願忍受。“女打男”型家庭暴力還有可能是性生活不和諧引起。

根據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中心近幾年的諮詢案例統計顯示,未婚同居男女之間發生的暴力現象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目前已占到家庭暴力總數的近十分之一。該中心主任侯志明女士分析說,隨著未婚同居現象的增多,發生在同居者之間的暴力現象也開始增多,雖然雙方並沒有建立法律意義上的家庭關係,但因其生活模式和家庭生活模式相同,同樣應被列入家庭暴力的範疇。

侯女士分析認為,未婚同居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而年輕人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對較差,很多存在暴力傾向的男青年在人格和心理上尚不成熟,通俗地說就是“有孩子氣,說打就打”。另外,當代年輕人大多追求個性,如果雙方都互不讓步而造成溝通障礙,也容易引發暴力。很多處於“準新婚期”同居男女的家庭暴力特點和新婚期家庭暴力特點相同。
(二)透析海外華人的家庭暴力:拳腳相加源於缺乏信任

《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並不鮮見的家庭場景

49歲的Lisa原本是上海人,1999年到加拿大,嫁給一位比她大10歲的台灣人。婚後不久,丈夫就虐待她,用最具侮辱性的語言謾罵她,跟蹤她,用錄音機錄下她同上海家人的電話往來,甚至進行性虐待。期間她曾兩度住院開刀,切除因精神壓力過大而長出的囊腫。後來她忍無可忍終於報警求救。
女性成為受害者的家庭暴力,在海外華人中究竟有多少?

有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家庭暴力受害女性當中30到39歲的占了37.3%,而華人家庭比例更高,許多華人女性因此患上抑鬱症甚至自殺。

在華人聚集的新加坡,現在每年大約發生2000起家庭暴力事件,夫妻間的暴力占90%,而丈夫針對妻子的暴力活動又占了其中的94%。

在美國舊金山,由夫妻不睦引發的華人家庭暴力問題,多年來個案不斷……

許多人以為,家庭暴力是在中低階層的家庭中才會發生的事,但紐約亞裔婦女中心的資料顯示,他們的求助者來自各個不同的社會和經濟階層,其中固然有不少是藍領工人,但也有律師華爾街專業人士等高級知識分子。可見此類問題不是某個社會階層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男性也可成為受害者

《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國際反家庭暴力日-瓜地馬拉大遊行
34歲的華人蔡樹因為想要得到美國綠卡而與年長他8歲的妻子結婚。難以啟齒的是,他白天在餐館打工,晚上回家還要忍受妻子的辱罵和毒打。剛開始的時候妻子只是動手打幾下,後來發展到直接用凳子、電話等器具砸他。被毆打上百次的蔡樹,直到左手手指被妻子打斷才不得已撥打了報警電話。

有個統計或許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在紐約的華裔家暴案例中,男性受害者的比例逐年上升。紐約勵馨家暴防治中心接到的投訴中,超過5%以上是女性虐待男性的案件。由於男性遭受家庭暴力後礙於面子不肯向人傾訴,或者不願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實際數字高於這個比例。該中心負責人劉元芬介紹說,人們習慣地認為只有女性才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其實男性受害人數目也在增加。

男性所遭受的家暴案例中,有的男性被妻子用廚具、拖把等毆打,也有的被妻子用惡毒的語言咒罵。容易遭受家暴的包括失業後在家中地位低落的男人、患病後失去賺錢能力的男人,以及“老夫少妻”家庭中的老年男性。

新加坡近年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為防止妻子動粗或被兄弟姐妹等家人毆打,越來越多的新加坡男性向家庭和青少年司法中心申請個人保護令。在保護令申請者中,華人占多數。

拳腳相加源於信任缺乏

雖然什麼形式的家庭,都有發生家庭暴力的可能性,不過就在美華人而言,由於“老夫少妻”的情況比較普遍,當中因為溝通和信任出現問題而發生家暴行為的不在少數。

有分析認為,華人小區的男性比較注重傳統觀念。那些英語程度不高、移民赴美工作的單身男性,到達適婚年齡後,便會通過報紙、網路、小區活動或者直接回祖籍地尋找華裔結婚對象。往往彼此溝通很短一段時間便決定結合。時間一久,缺乏感情基礎和信任不牢固的問題便漸漸浮現。

“老夫少妻”的家庭男女之間相差幾歲甚至十幾歲,有些男性在新婚時,可能會覺得高興和驕傲,但由於對妻子認識不深,不久便漸漸起疑心,害怕妻子紅杏出牆。尤其很多新移民的女性,赴美後往往結識一些新朋友,或者到語言學校學英文時獲得不少婦女權益的信息,懂得獨立和減少對丈夫的依附,更容易讓男方擔心,甚至怕妻子一走了之。在這樣的環境裡,家庭暴力很容易成為發泄的突破口。

接觸家暴案例較多的美國華裔律師鄧洪也表示,美國的華人家庭,尤其是新移民家庭,發生家庭暴力事件的比例相當高,受虐的大多是女性。而不少有家暴行為的華人夫妻又往往因為警方介入而導致婚姻破裂。

“家醜不可外揚”要不得

《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國際反家庭暴力日-瓜地馬拉大遊行
即使在穿著紅色套頭衫的聖誕節美國加州艾爾蒙地市華裔婦女王春梅的嘴角、眼角的傷痕也清晰可見。面對丈夫張家林的家庭暴力她選擇忍氣吞聲,最終在今年5月份被活活打死。原本幸福洋溢的婚紗照,最後竟成為家庭暴力受虐的檔案照。

其實,王春梅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她在第一時間報警,拿出有說服力的證據申請保護,勇敢走出家庭暴力的黑暗角落,決不至於賠上一條命。

“家醜不可外揚”是華人社會的傳統,有時卻變成一種壓力,甚至是無形的道德約束力,使許多華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敢出面尋求協助。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全加拿大有將近70%的家庭暴力未被報告,而在華人家庭中這個比例可能更高。”加拿大華人家庭專業輔導中心總幹事歐慕啟表示。

據紐約亞裔婦女中心的統計,他們每年收到的2300通熱線求助電話中,有51%是華裔。而熟悉情況的人說,求助者僅冰山之一角,躲在社會的暗角飲泣不敢出頭者不計其數。

當然,也有許多華人最終突破傳統觀念走出了陰影。

受害後選擇利用U簽證(美國移民法規定,和持綠卡移民結婚的家暴受害者,可以依法獨立申請身份)拿到綠卡的蔡樹如今是一家大型華人自助餐廳的廚師,慶幸“沒有被打死”的他,一席話代表了擺脫家庭暴力的華人的心聲:“愛面子、怕丟人只能讓自己越來越受傷害,讓那些侵害我們的人變本加厲地傷害我們的身體。我希望那些被侵害的人記住,懂得保護自己才是生存之道。”

相關詞條

白絲帶
世界人權日
家庭暴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