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由於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她於1942年以難民身份隨家人來到加拿大。1949年獲加拿大公民身份。曾就讀於多倫多大學,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後到法國巴黎大學學習,能講流利的英語和法語。在新聞、藝術和公益事業方面多有建樹,1965年至1982 年和1988年至1998年在加拿大廣播公司任職,做過多種節目主持人,編寫並導演過電影,她的電視製作曾在美加獲得過12項電視獎。1987![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img/e/a69/nBnauM3XyczNwITM2UDOwgDNxITM3kTN1YTMwADMwAzMxAzL1g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人物評價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夫人象一顆耀眼的星,一下子吸引了全球所有華裔的目光。她於10月7日舉行盛大就職儀式,成為加拿大首位華裔女性總督。 女性成為加拿大總督,這在女領導人並不罕見的西方政壇不足為奇。但一位華裔女性擔任這一要職,就有些與眾不同了。何況50年代以前,加拿大總督都是英國人,50年代以後的歷屆總督也都是加拿大出生的白種人。 二戰期間,他們一家是以難民身份踏上加拿大土地的。儘管家境殷實,但剛到加拿大時周圍全都是白人,因此頗有寄人籬下之感。時光飛逝,物事變遷,沒想到57年後,這位“亞洲難民”成了加拿大的象徵性國家元首、總督府麗都宮的主人。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img/0/4e4/nBnauM3X4gTMxETO3UDOwgDNxITM3kTN1YTMwADMwAzMxAzL1g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克拉克森夫人一家早已完全融入加拿大社會,這是他們能夠在他鄉立足並取得如今地位的重要基礎。克拉克森夫人從小在加拿大長大,畢業於多倫多大學,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還曾在法國學習工作,講流利的英語和法語。在英裔和法裔為主的加拿大,能夠熟練使用這兩種語言是十分有利的。她的兄長伍衛權是一名矯形醫生,曾獲加拿大政府頒發給傑出人士的“加拿大勳章”。他的父親、早年曾在加拿大駐港貿易機構工作的伍英才老人曾說,他家沒有什麼背景,兒女們取得今天的成就全靠自身的努力。
人物影響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img/1/3e9/nBnauM3X3MzN3gDNwUDOwgDNxITM3kTN1YTMwADMwAzMxAzL1g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除了主持節目外,伍冰志還以其他方面的傑出才華而名揚加國社會。寫小說、拍電影和文化評論是她的另外兩項特長。她出版了三本著作。1992年曾編寫及導演多部電影,她的電視製作曾在美加獲得約12項電視獎。加國輿論認為,卓越的才華、獨具親和力的公眾形象和超越於黨派之爭的背景是伍冰志能夠雀屏中選的最重要原因。《國家郵報》當天在報紙頭版發表多篇評論說:“克拉克森夫人深受舉國尊愛,她聰慧而正直,優雅而又平易近人,又沒有黨派政治背景。更為重要的是,雖然她來自異國,但卻深深熱愛著接納她的第二故鄉。”伍冰志本人也認為,她是“第一個非英法兩大建國族群的女性當上總督的人”,對她個人而言,意義極深;而對只有100萬人口的華裔來說,也是令人鼓舞的,因為這表明華人的成就正愈來愈得到加拿大社會的認可;對加拿大而言,則是“很重要的進化”,反映出加拿大社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顯示出這個國家已經成熟。
人物貢獻
克拉克森夫人的丈夫約翰·索爾是位比她小8歲的歐裔人。兩人相戀了15年,直到今年夏天才結婚。索爾是加拿大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和哲學家,也是一位政治評論家,曾表示今後將在事業上給予克拉克森絕對支持。 優秀的華裔家庭、歐裔丈夫,及加拿大華人日益增多的社會背景,使克拉克森夫人成為擔當總督一職的最理想人選。據說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早就有意選一名華裔女性擔任總督,以體現政府對政治多元化和社會平等的重視。近些年來,加拿大的華裔人口已達90萬,相當於居住在魁北克省以外的法裔人口的總和。克拉克森夫人被英國女王批准為新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img/a/323/nBnauM3XxcDOxcDOwYDOwgDNxITM3kTN1YTMwADMwAzMxAzL2g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她曾是加拿大廣播公司的著名節目主持人,作這行達20年之久,早已為廣大加拿大所熟識。她曾獲得加拿大一些大學授予的四個榮譽博士學位和三項榮譽學術成就獎。今後,她將在五年任期內代表加拿大進行國際交往,到世界各地訪問,迎接來訪的各國首腦。作為總督,她還是英國女王的代表,一舉一動都要體現出英國皇家氣質。做這個工作還真挺不容易的。儘管加拿大的議員們正在就是否脫離大英國協進行激烈的爭論,但克拉克森夫人的就職儀式還是按照以往的盛大、豪華規模進行。身著紅色皇家衛隊制服的士兵們排列在議會大廈門前,21響禮炮使就職儀式顯得格外隆重,猩紅的地毯直鋪進議會大廳。第一位黃皮膚女性──克拉克森夫人邁著自豪的步伐,走在這紅地毯上,走向具有歷史意義的總督之位。
人物經歷
在加拿大,提起外交部長勞埃德或者總理克雷蒂安,可能會有人搖頭表示不知道,但要是提起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伍冰志),小孩都會告訴你她是誰。因為從60年代起伍冰志就是加拿大廣播公司家喻戶曉的金牌主持人,擔任多個時事新聞和文藝節目的主持人及監製,她所主持的節目很受公眾歡迎,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克拉克森直播》,這檔節目從25年前創辦以來,一直作為CBC的拳頭節目,在每晚的黃金時段播出。許多加拿大人是看著伍冰志的節目長大的。在加拿大,提起外交部長勞埃德或者總理克雷蒂安,可能會有人搖頭表示不知道,但要是提起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伍冰志),小孩都會告訴你她是誰。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img/7/0c9/nBnauM3X1ITM4YjMzYDOwgDNxITM3kTN1YTMwADMwAzMxAzL2g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在伍冰枝上任之初,她領到總督一職帶來更多公眾注意而被讚賞。可是,她的支出也被公眾批判。由她上任開始,總督府的支出增加了200%。支出增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一些以前由政府機構支付的費用,例如保鏢,現在變成了總督府的支出。在2003年,伍冰枝和50個有名的加拿大人訪問了芬蘭,俄羅斯和冰島三個國家。有些人批評她的訪問是浪費金錢。但是總督辦公室說這是個很成功的訪問,尤其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這個訪問是由外交及國際貿易部策劃和支出費用的。 在2004年伍冰枝前往法國參與紀念盟國登入諾曼第海灘的典禮。由於伍冰枝是用“加拿大元首”的身份出席,但是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亦有出席,伍冰枝出席這個典禮用的頭銜在憲法上出現了問題。雖然伍總督承受了很多批評,她與她的丈夫比其他總督更不停地到加拿大每個角落會見加拿大的主流。她曾到科索沃去會見當地的加拿大和平部隊,也曾經在派駐波斯灣的加拿大驅逐艦上度過了一個聖誕節。她也寫自己的演說。
童年往事
母親祖籍為客家人。1942年,年僅3歲的伍冰枝與弟弟,跟隨父母親,以難民的身份遠去加拿大,定居在渥太華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img/7/0a4/nBnauM3XzQTMzETN4cDOwgDNxITM3kTN1YTMwADMwAzMxAzL3g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由於伍冰枝的刻苦學習,才使她從國小到中學13級的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1959年,中學畢業後,剛滿20歲的伍冰枝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多倫多大學,成為那時移居加拿大的華人子弟中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到多倫多大學的深造,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多倫多大學位於加拿大最大的魁北克省,大約三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就生活在這個省里,而80%的魁北克人又是法國人後裔,因而法語是該省的官方語言。這個特殊因素使得多倫多大學這所魁北克的省會大學的教學,必須用兩種語言,即英語和法語。也就是說,伍冰枝在多倫多大學的學習,必須使用兩種語言,其難度可想而知。但為了能在這所加拿大以至北美洲最著名的大學裡深造,伍冰枝只有下決心,首先攻破語言難關,接著趕超其他同學。有了這種發奮學習的精神,使她不到一年時間,其學習成績就在同學中出類撥萃。進入大二的時候,伍冰枝各門功課都是“A”。也就從這段時間起,她開始學寫小說了,用英文、法文,有時也用中文。
政治抱負
1999年9月下旬,克雷蒂安總理宣布伍冰枝為下任總督之後,她便和丈夫約翰·拉斯騰·沙爾雙雙亮相,先去過包括紐芬蘭省、新不倫瑞克省、愛德華太子島省以及新斯科舍省四個組成的大西洋地區,這一地區是加拿大的漁業中心;後到阿爾伯達省、薩斯喀徹溫省和馬尼托巴省三個省組成的大草原地區,該地區的經濟以農業為基礎;接著去了加拿大最大的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這裡是她的成長與發跡之地,經濟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最後去了加拿大風景最美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該省最大城市溫哥華是太平洋沿岸最繁華的港口之一,也是華人華僑居住相對集中的城市。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img/7/7ce/nBnauM3X0gDM0QjM4YDOwgDNxITM3kTN1YTMwADMwAzMxAzL2g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現已62歲的伍冰枝。她的政治抱負,主要體現在倡導女權、倡導加拿大的民族主義、反對公司文化、反對美加自由貿易協定、反對將加拿大的水出口到美國、反對安大略將多倫多與附近的幾個市合併成一個超級城市等方面。她曾威脅說,如果與美國實現自由貿易,她就搬家到魁北克,因為那裡能抵抗美國文化的影響。人們將很有興趣地觀察,她將如何在一個應該遠離黨派政治的位置上,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因為在過去的30年中,加拿大的老百姓對總督越來越淡漠,據加拿大的一些政治學者和憲法學者分析,前幾任總理選擇總督有些草率,要么是選一些政壇上的老好人,要么選自己黨的支持者,要么讓反對派的失意政客發揮一些餘熱。理想的總督,應該與現實政治保持一定的距離,超越黨派之爭,在道義上對老百姓有感召力,在國家出現危機的時候起到團結人民的作用。而伍冰枝女士,正是人們需要的可以真正成為他們心目中最滿意的總督的人選。
加拿大總督制
加拿大是大英國協國家之一,其政治制度為君主立憲、採用民主議會制的聯邦國家。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是加拿大的國家元首。其行政權力由她的代表總督和副總督來行使。加拿大總督是英國女王在加的常駐代表,由總理推薦並由英女王任命,一般任期5年。名義上,總督享有王室在加拿大的所有行政權力和特權,但實際上,執行最高行政權力的是總理和內閣成員。英國女王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總督是名義領袖的代表,總督的職位只是象徵性的。20世紀50年代以前,總督都是英國人,其後至今一般為加拿大人。總督職責包括:召集或解散議會,主持總理、最高大法官、內閣和樞密院的就職儀式,統帥三軍。
實際上總督權力受到憲法很大的限制,根據加拿大憲法,總督召集或解散議會必須在總理的提議下進行,其職責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img/8/7d4/nBnauM3X2cDN4ATOxcDOwgDNxITM3kTN1YTMwADMwAzMxAzL3g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img/3/e41/nBnauM3XzETO4YDO1gDOwgDNxITM3kTN1YTMwADMwAzMxAzL4g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加拿大自然地理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北半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臨北冰洋。面積139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積第二大國。人口699.2萬。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低的的國家之一。英裔和法裔約占人口86%。土著居民為印地安人和因紐特人。英語和法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