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是由作者向達著作、重慶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唐朝武功全盛之時,居住於西北的大量遊牧民族或被迫歸附、或主動請歸。唐政府不斷地將這些歸順的異族集中遷入內地,同時又維持這些異族習俗和和信仰。這種異域文化必然對周邊的華夏民族產生影響。特別是唐都城長安,大量異域人士的定居,使唐長安呈現一種多文化的景象。關於唐代社會的“胡化”傾向,眾多前輩學者已有精闢的論述,特別是向達先生在其《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一書中,對唐代長安、洛陽的“胡化”現象,包括服飾、飲食、宮室、樂舞、繪畫、宗教、遊樂等諸多方面做了詳盡的考察。

編輯推薦

當唐朝武功全盛之時,居住於西北的大量遊牧民族或被迫歸附、或主動清歸。唐政府不斷地將這些歸順的異族集中遷入內地,同時又維持這些異族的習俗和信仰。這種異域文化必然對周邊的華夏民族產生影響。特別是唐都城長安,大量異域人士的定居,使唐長安呈現一種多文化的景象。關於唐代社會的“胡化”傾向,眾多前輩學者已有精闢的論述,特別是向達先生在其《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一書中,對唐代長安、洛陽的“胡化”現象,包括服飾、飲食、宮室、樂舞、繪畫、宗教、遊樂等諸多方面做了詳盡的考察。

精彩書摘

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一 敘言
唐代與西域交往甚繁,文物方面所受影響亦所在可見。馮承鈞先生曾為《唐代華化蕃胡考》①,日本桑原隲藏博士亦有《隋唐時代來住中國之西域人》②一文,考證俱甚精確,可為隋唐史研究上辟一新葉。唯馮先生文僅以蕃胡華化為限,材料亦止於兩《唐書》;桑原氏之作,範圍較廣,以人為主,而略及於各方面之文物。然俱語焉不詳,欲明唐代與西域文明關係者仍尚有待焉。
李唐一代之歷史,上汲漢、魏、六朝之餘波,下啟兩宋文明之新運。而其取精用宏,於繼襲舊文物而外,並時採擷外來之菁英。兩宋學術思想之昕以能別煥新彩,不能不溯其源於此也。今試即戲曲繪畫諸方面言之。
元曲出於諸宮調,諸宮調導源於大曲。然大曲唐已有之,《教坊記》備記其目,率為舞曲,隸屬胡部。唐代大曲,中國久已失傳,而日本曾傳唐樂,尚有可考:大曲有《破陣樂》、《團亂旋》、《春鶯囀》、《蘇合香》;中曲有《北庭樂》、《回波樂》、《蘭陵王》、《涼州》、《皇獐》、《夜半樂》、《打球樂》、《還京樂》、《感皇恩》、《蘇幕遮》;小曲有《甘州》、《拔頭》之屬;其帖數拍數備具。①由此以求唐樂,固可以窺知梗概,更由此以下溯宋代大曲,不難得其仿佛。此一事也。又如般涉一調,元曲中屢屢見之,此顯然即龜茲蘇祗婆西域傳來七調之一。陳澧於凌廷堪由西域以溯源古樂,固詆為猶航斷港絕潢以至於海,然於宋元以來俗樂與蘇祗婆七調之關係,固亦不能否認。誠能求唐代大曲中曲小曲之音節於西域,而得其解,則宋元戲曲演變之痕跡為之大白。其貢獻於中國樂舞戲曲史者豈非甚大!此又一事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