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目前,我國區域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大眾化教育與普及化教育共存時期。北京、天津和上海的高等教育處於普及教育階段,貴州的高等教育處於精英教育階段;各個地區擴招的任務主要是由原有的高等學校承擔,本科教育承擔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要任務,專科在校生比例偏低,難以適應目前產業結構的需要;全國擴招幅度較大的是綜合性大學和藝術院校,擴招幅度較小的是醫藥院校、語文院校和體育院校,與目前我國的經濟結構不盡相符;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整體水平不高,且地區差異較大;成人高等教育的發達程度相對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減弱的幅度甚大,說明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存在著重視普通高等教育而忽視成人高等教育的現象;1999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始終處於波動狀態,高等教育發展的穩定能力弱,高等教育發展活力不足,高等教育有效度低,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能力受限;各個區域都在追求建立完善的區域高等教育體系,從而導致雷同現象凸顯,特色淡化。這些均不利於我們國家高等教育體系的建立。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區域性特徵越來越明顯。區域高等教育的形成是政治、經濟、行政區劃、區位、制度、歷史、人口、信息和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於不同的地區以及不同的發展階段,每個因素的作用是不同的,從而造成區域高等教育發展存在差異。高等教育區域發展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是長期的,差異發展是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基本形態。
1999年擴招以來,區域高等教育發展差異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加大,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最高的上海在60%左右,而最低的貴州只有11.8%;2006年,與社會發展比較而言,高等教育發達、極發達和發展不足地區共有20個,是持平地區的2倍,目前是發達和極發達地區略多,而發展不足地區過多;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高度協調的地區有7個,基本協調發展的地區有8個,基本不協調的地區有5個,不協調發展的地區有9個,2個地區處於高度不協調狀態。
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潛力大的地區既有經濟發達地區,也有經濟落後地區。同樣,在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潛力小的地區當中,既有經濟落後地區,也有經濟發達地區;區域高等教育的經濟貢獻率、社會貢獻率和內部貢獻率存在較大差異,表現出高等教育發達的地區社會貢獻率和內部貢獻率高但經濟貢獻率未必高,高等教育落後的地區社會貢獻率和內部貢獻率小但經濟貢獻率未必低這樣一種特性。提高高等教育社會貢獻率既要注重高等教育規模,還要注重高等教育結構,更要注重高等教育的知識創新能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內部貢獻率既要考慮到類型結構和層次結構,還要兼顧辦學條件。提高高等教育的經濟貢獻率不能將目光盯在高等教育規模上,尤其是在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質量不是很高的情況下,改善高等教育的結構比擴大高等教育規模更有利於提高高等教育的經濟貢獻率。
因區域高等教育存在增益與損益現象,故區域經濟發達未必是區域高等教育發達的結果,區域經濟不發達也未必是區域高等教育落後所致。反過來,發達的高等教育也未必是發達的區域經濟使然,區域高等教育不發達未必是落後的區域經濟所為。由此決定了區域高等教育應加強分工與合作,不應完全本著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的思想建設區域高等教育;區域高等教育因存在差異而具備分工的基礎。高等教育區域分工是規避區域高等教育之間不合理競爭而產生內耗的有效途徑,是提高區域高等教育效益的得力措施,是消除區域高等教育發展差異的一條捷徑,是我國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潛在趨勢。差異發展是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動力,差異發展有利於提高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效率,較大限度地最佳化高等教育結構、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利於形成高等教育發展特色;區域發展的過度差異將導致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必然帶來不良的社會後果,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因此,對高等教育的差異發展應實施必要的控制,在差異不足的情況下實施擴大差異的發展戰略,促進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在差異過大的情況下,實施平衡發展戰略,儘量減小差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編輯推薦
《區域高等教育差異發展問題研究》由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華南理工出版社出版書籍(三)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的全國重點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二十多年來,我社始終堅持為高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服務的辦社宗旨,秉承“服務教育,傳承文明,致力原創,追求卓越”的出版理念,以品牌建設為龍頭,以學科建設為依託,發揮學校學科和廣東地域優勢,堅持以學術精品為立社之本,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辦社實力不斷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