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

《兵器》

《兵器》,該雜誌創刊於1999年6月,隸屬於中國兵器研究所。雖然在專業性上和《航空知識》、《艦船知識》、《兵器知識》這三個老牌的軍事期刊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因它能給讀者帶來比較多的感官刺激和視覺獵奇,因此贏得了不少軍事發燒友的喜歡。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兵器》《兵器》

《兵器》雜誌創刊於1999年6月,隸屬於中國兵器研究所,發行之初定名《武器》,2000年4月更名為《兵器》。其出擊市場的價格一直有波動,剛剛出版的時候40頁到現在的64頁,單期價格從4.50元升至6.80元,略高於《航空知識》、《艦船知識》、《兵器知識》這三個老牌的軍事期刊,但其當初發行選擇全銅版紙印刷的戰略無疑得到了讀者的追捧,從這個角度來講,多掏錢買高紙質似乎問題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兵器》總是提前一個月發下月期號,而且發行日期總在三個老牌雜誌和《世界軍事》雜誌前面,頗能刺激讀者的購買慾。據調查,《兵器》雜誌在北京地區的銷量和市場狀況僅僅排在三個老牌軍事雜誌之後,也算是新生力量的一次勝利了。

主要欄目

《兵器》《兵器》

環球軍事,傳媒視點,熱點追蹤,新銳兵器,綜合評述,軍迷點評,諸葛談兵,近戰裝備,兵林史話,銀海烽煙,神兵奇旅,經典武器,戰場風雲,模型天地,武器茶坊

評價

《兵器》《兵器》

媒介軍事資源短缺造就的奇蹟

《兵器》在2000年和2001年里大出風頭,但它給讀者比較多的是感官刺激和視覺獵奇,在專業性上和老牌軍事雜誌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對於大多數購買這本雜誌的並不很專業的讀者們來說,《兵器》所提供的一切已經足夠了。在該刊的某期讀者來信中,有人認為這本雜誌“定位有一種軍事發燒友的感覺”,這種評價的意義在於長期以來竭誠為專業人士服務的行業媒介開始轉而關注軍事愛好者等非專業人群。

軍事類雜誌從來都是以軍人刊物來定位操作的,但事實上除軍人外有一大批讀者都在關注著這個領域,因而,作為一種知識的普及和新聞信息的一個重要部分,軍事類雜誌無疑有相當高的價值,其市場潛力也非常巨大。所以,當《兵器》——這本看起來很熱鬧的“去專業性”專業刊物粉墨登場的時候,它具有的人文意義都遠遠超過它的專業性,人們往往狂熱地關注的事情本身可能對於他們僅僅是一種載體,通過這種載體他們參與其中,釋放人本身的各種潛能,《兵器》抓住了這一點。

從媒體市場分析,《兵器》的成功和電視節目中軍事節目的短缺有直接關係。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就有理論指出紙媒體正因為電視視覺流體對觀眾的閱讀培養而走向“讀圖時代”,當前電視軍事節目的原始、萎縮、專業化和“自戀”,讓一份充分展示了“讀圖時代”魅力的軍事刊物推向紙質媒體市場上扮演著強勢電視欄目的角色(《兵器》的圖片確實是多而不膩的)。如果從《兵器》雜誌中抽出幾個欄目組成一個電視軍事欄目的話,那么現在所謂的“軍事頻道”要死去很多欄目,它們在以《兵器》們為藍本的電視軍事化頻道或者是欄目面前,沒有任何的競爭實力。

為軍事期刊市場帶來“鯰魚效應”

《兵器》的出現在內容方面最大的意義是為軍事期刊市場帶來了“鯰魚效應”,帶動了《兵器知識》等一大批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強勢紙媒體開始重新認識自身、改頭換面。

和各家軍事雜誌相比,《兵器》獨具特色的欄目有《模型天地》和《傳媒視點》,其中《傳媒視點》在新聞報刊中是多見的,但在專業性刊物上好像還新奇,它的沿襲上有借鑑《兵器知識》、《航空知識》的《海外看中國》的形式,更多地關注海外軍事媒體的動向則是它更大的任務。而《模型天地》這個版塊直接引起的是各家軍事雜誌對於軍事模型、軍事遊戲和軍事影視等非專業領域的關注。《兵器》的《模型天地》占到了先機,現在《兵器知識》推出來的《數字世界》在軍事電腦遊戲資源上也占到了先手,像好萊塢電影《U-571》、《珍珠港》、《黑鷹墜落》等,《兵器》雜誌也是一併收入囊中的,而在某期讀到的《俾斯麥和“俾斯麥”號戰列艦》則把軍事刊物的可讀性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也為這份刊物的“另類”路線找到了通向希望的註腳。

國內重點的國防軍事刊物

《輕兵器》 | 《兵器》 | 《兵器知識》 | 《航空世界》 | 《航空知識》 | 《坦克》 | 《艦載武器》 | 《艦船知識》 | 《現代艦船》 | 《環球軍事》 | 《軍事世界畫刊》 | 《現代兵器》 | 《兵工科技》 | 《世界軍事》 | 《坦克裝甲車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