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植物志》是一部總結中國現有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種類的基本科學資料,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由中國四代科學家辛勤耕耘、通力合作而成,它不但是“植物分類學”的重要文獻,也是農、林、牧、副業以及醫藥、輕工業等生產部門利用植物資源、鑑定植物種類不可缺少的工具書。
全書按分類系統排列,分卷、冊編輯出版。總計80卷,120個卷冊。每個卷冊的內容包括科、屬特徵,科、屬、種的檢索表,每種植物都記載有形態描述、產地、分布、生態環境、重要種類的經濟用途等。書中附有幫助鑑別的形態圖,書末有植物中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
歷史
中國科學家從20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準備編寫《中國植物志》,最早始於北京大學的鍾觀光(ZhōngGuānGuāng),他到全國各省區採集了十幾萬號標本。繼後,秦仁昌(QínRénChāng)、王啟無(WángQǐWú)、蔡希陶(CàiXīTáo)、俞德俊(YúDéJùn)以及其他老一輩植物學家也採集了大量的標本。其中,秦仁昌(QínRénChāng)在歐洲拍攝的近二萬張中國植物標本照片,對編寫該書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4年,胡先驌(HúXiānXiào)首先提出編寫《中國植物志》,他是第一位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中國植物學家。但當時由於資金、標本、文獻等方面的許多困難,這一願望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得以實現。
1959年10月,中國正式成立《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由錢崇澍(QiánChóngShù)、陳煥鏞(ChénHuànYōng)任主編,秦仁昌(QínRénChāng)任秘書長,當年就出版了包括蕨類植物的首卷《中國植物志》。以後歷任主編是林鎔(LínRóng),俞德浚(YúDéJùn)和吳征鎰(WúZhēngYì)。
為深入開展《中國植物志》的編研,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有關部委和大專院校,先後組織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華南植物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單位上千位科技人員進行了規模宏大的全國性野外調查考察和標本採集,到2000年全國各標本館的植物標本達1700萬份之多,為編寫該書打下了極為紮實的基礎。
《中國植物志》自1959-1963出版了三卷冊以後,停頓了10年,直到1973年才逐步恢復編研,並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科技部給予專項經費的支持,達446萬元。統計表明,一半的書籍在1991至2004年出版。全國60餘家科研教學單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繪圖人員參與了編撰工作,全書先後有5位主編,編撰完成時其中4位主編已經去世,最後一任主編是95歲高齡的吳征鎰院士。
2013年10月,歷時25年,包含25卷文字、24捲圖版,目前(截至2013年)世界上最大的英文版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全部編撰完成並出版發行。這是自2004年《中國植物志》出版後完成的又一重大植物學巨著,標誌著中國植物分類學研究進入“後植物志時代”。
書籍特色
1、《中國植物志》是目前(截至2013年)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一部科學巨著。全書80卷126冊,5000多萬字,記載了中國3萬多種植物,共301科3408屬31142種。
2、該書基於全國80餘家科研教學單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繪圖人員80年的工作積累、45年艱辛編撰才得以最終完成。這一協作的規模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3、該書的另一個特點是,編研工作基於大規模野外考察和標本採集,基於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包含了許多新信息、新內容,有很高的科學價值,這在國際上是空前的。
4、該書的作者們,還參加了植物科屬的分類、系統、進化等有關研究,發表了許多有價值的論著,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和中科院或省部委獎多項。《中國植物志》先後獲卷冊、科屬、或階段成果獎192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獎30餘項這些成果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植物志》的學術水平。
重要作用
《中國植物志》的全部正式出版,不僅摸清了中國的植物資源,還可以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例如在商貿、檢疫、公安和國防等方面,給國際貿易糾紛和偵探破案等提供有力的幫助。植物分布對地層鑑別、環境變遷和尋找礦藏提供重要信息。此外,在宣傳和普及植物科學知識、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等方面也發揮巨大作用。
《中國植物志》的出版為全世界植物學家所矚目,自1989年開始中國科學院與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合作編寫英文版《中國植物志》。這是《中國植物志》走向國際的里程碑,也反映了世界對《中國植物志》的關注與重視。《中國植物志》的全部完成,實現了中國四代植物學家的夙願,為合理開發利用植物資源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基礎信息和科學依據,對陸地生態系統研究將起到重大促進作用,對國家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將做出重大貢獻並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標誌著中國植物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名家評價
吳征鎰(《中國植物志》主編):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像唐僧西天取經一樣,是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完成的。 |
陳心啟(《中國植物志》副主編):
從事植物學研究是個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兼有的工作。我們到野外考查,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是要尋找那些未知的植物。同時我們還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掌握中外已記載的植物。 外國人對中國植物的記載中有很多錯誤,有的把中國植物的屬、科都搞錯了,還有的是把兩種植物當成了一種,或把一種植物當成了兩種,並都命了名,更有一些是張冠李戴,這種例子太多了。 |
陳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
這部著作的出版是我國巨觀生物學領域的重大學術成就,它的影響力和重要性是世界性的,必將引起國際學術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部著作的全部出齊,為合理開發利用植物資源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基礎信息和科學依據,對陸地生態系統研究將起到重大促進作用,對國家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將做出重大貢獻並產生深遠影響。 |
每卷內容
1.02004.00吳征鎰總論附錄中還收錄了水青樹科植物。
2.01959.09秦仁昌蕨類(一)瓶爾小草科—條蕨科
3.11990.06秦仁昌蕨類(二)蕨科中國蕨科鳳尾蕨科等
3.21999.11朱維明蕨類(三)車前蕨類書帶蕨類蹄蓋蕨類
4.11999.07邢公俠蕨類(四)腫足蕨科金星蕨科
4.21999.02吳兆洪蕨類(五)鐵角蕨科睫毛蕨科球子蕨科等
5.12000.01武素功蕨類(六)鱗毛蕨科(1)
5.22001.02孔憲需蕨類(七)鱗毛蕨類
6.11999.08吳兆洪蕨類(八)叉蕨科腎蕨科實蕨科等
6.22000.01林尤興蕨類(九)雙扇蕨科燕尾蕨科水龍骨科等
6.32004.00張憲春蕨類植物
7.01978.12鄭萬鈞、傅立國裸子植物門
8.01992.10孫祥鍾香蒲科冰沼草科露兜樹科等
9.11996.03耿伯介、王正平禾本科(一)竹亞科
9.22002.00劉亮禾本科(二)
9.31987.10郭本兆禾本科(三)早熟禾亞科
10.11990.06陳守良禾本科(四)畫眉草亞科黍亞科
10.21997.03陳守良禾本科(五)
11.01961.11唐進、汪發纘莎草科(一)藨草族—珍珠茅族
12.02000.01戴倫凱、梁松筠莎草科(二)苔草亞科
13.11991.12裴盛基、陳三陽棕櫚科
13.21978.09吳征鎰、李恆天南星科浮萍科
13.31997.07吳國芳須葉藤科谷精草科田蔥科等
14.01980.12唐進、汪發纘百合科(一)
15.01978.06唐進、汪發纘百合科(二)
16.11985.04裴鑒、丁志遵石蒜科蒟篛薯科鳶尾科
16.21981.11吳德鄰芭蕉科姜科美人蕉科等
17.01999.11郎楷永蘭科(一)
18.01999.10陳心啟蘭科(二)
19.01999.09吉占和蘭科(三)
20.11982.01程用謙木麻黃科三白草科胡椒科等
20.21984.09王戰、方振富楊柳科
21.01979.11匡可任、李沛瓊楊梅科胡桃科樺木科
22.01998.03陳煥庸、黃成就殼斗科榆科馬尾樹科
23.11998.03張秀實、吳征鎰桑科
23.21995.08王文采、陳家瑞蕁麻科
24.01988.08丘華興、林有潤川苔草科桑寄生科山龍眼科等
25.11998.08李安仁蓼科
25.21979.03孔憲武藜科筧科
26.01996.09唐昌林紫茉莉科馬齒筧科商陸科等
27.01979.07關克儉毛茛科(一)睡蓮科金魚藻科領春木科等
28.01980.04王文采毛茛科(二)(毛茛亞科)
29.02001.00應俊生、陳德昭木通科小檗科
30.11996.05劉玉壺防己科木蘭科
30.21979.05蔣英、李秉滔臘梅科番荔枝科肉豆蔻科
31.01982.09李錫文樟科蓮葉桐科
32.01999.02吳征鎰罌粟科山柑科
33.01987.10周太炎十字花科
34.11984.08傅書遐、傅坤俊木犀草科辣木科伯樂樹科等
34.21992.02潘錦堂虎耳草科(一)
35.11995.11陸玲娣、黃淑美虎耳草科(二)(梅花草亞科繡花球亞科多香木亞科等)
35.21979.05張宏達海桐花科金縷梅科杜仲科等
36.01974.12俞德浚薔薇科(一)繡線菊亞科——蘋果亞科
37.01985.06俞德浚薔薇科(二)薔薇亞科
38.01986.06俞德浚薔薇科(三)李亞科牛栓藤科
39.01988.05陳德昭豆科(一)
40.01994.05韋直豆科(二)蝶形花亞科(1)
41.01995.05李樹剛豆科(三)蝶形花亞科(2)
42.11993.12傅坤俊豆科(四)
42.21998.12崔鴻賓豆科(五)
43.11998.02徐朗然、黃成就攀打目攀打科牛兒苗目酢漿草科牛兒苗科等
43.21997.02黃成就芸香科
43.31997.03陳書坤苦木科橄欖科楝科等
44.11994.04李秉滔大戟科(一)葉下珠亞科
44.21996.02邱華興大戟科(二)鐵筧菜亞科巴豆亞科
44.31997.04馬金雙大戟科(三)
45.11980.12鄭勉、閔天祿虎皮楠科水馬齒科黃楊科等
45.21999.07陳書坤冬青科
45.31999.08誠靜容、黃普華衛矛科
46.01981.02方文培翅子藤科刺茉莉科省沽油科等
47.11985.11劉玉壺、羅獻瑞無患子科清風藤科
47.22002.00陳藝林鳳仙花科
48.11982.07陳藝林鼠李科
48.21998.04李朝鑾葡萄科
49.11989.06張宏達、繆汝槐杜英科椴樹科
49.21984.11馮國楣錦葵科木錦科梧桐科
49.31998.07張宏達山茶科(一)山茶亞科
50.11998.08林來官山茶科(二)厚皮香亞科
50.21990.01李錫文藤黃科檉柳科龍腦香料等
51.01991.12王慶瑞堇菜科
52.11999.10古粹芝大風子科旌節花科西番蓮科
52.21983.10方文培胡頹子科玉蕊科千屈菜科等
53.11984.11陳介使君子科桃金孃科野牡丹科
53.22000.01陳家瑞菱科柳葉菜科小二仙草科等
54.01978.03何景、曾滄江五加科
55.11979.10單人驊、佘孟蘭傘形科(一)
55.21985.08單人驊、佘孟蘭傘形科(二)
55.31992.01單人驊、佘孟蘭傘形科
56.01990.12方文培、胡文光山茱萸科岩梅科榿葉樹科等
57.11999.06方瑞徵杜鵑花科
57.21994.12胡琳貞、方明淵杜鵑花科(二)
57.31991.12方瑞徵杜鵑花科(三)木亞科
58.01979.08陳介紫金牛科
59.11989.11陳封懷、胡啟明報春花科(一)珍珠菜族——報春花族
59.21990.01陳封懷、胡啟明報春花科(二)報春花族——水茴草族
60.11987.09李樹剛白花丹科山欖科柿科
60.21987.03吳容芬、黃淑美山礬科安息香科
61.01992.02張美珍、邱蓮卿木犀科馬錢科
62.01988.06何廷農龍膽科
63.01977.02蔣英、李秉滔夾竹桃科蘿藦科
64.11979.05吳征鎰鏇花科花科田基麻科
64.21989.12孔憲武、王文采紫草科
65.11982.03裴鑒、陳守良馬鞭草科
65.21977.07吳征鎰、李錫文唇行科(一)
66.01977.11吳征鎰、李錫文唇行科(二)
67.11978.11匡可任、路安民茄科
67.21979.10鍾補求玄參科(一)
68.01963.08鍾補求玄參科(二)
69.01990.03王文采紫葳科胡麻科角胡麻科等
70.02002.00胡加琪爵床科
71.11999.08羅獻瑞茜草科
71.21999.09陳偉球茜草科(二)茜草亞科
72.01988.10徐炳聲忍冬科
73.11986.09路安民、陳書坤五福花科敗醬科川續斷科等
73.21983.08洪德元桔梗科草海桐科花柱草科
74.01985.01林鎔、陳藝林菊科(一)班鳩菊族——紫苑族
75.01979.09林鎔菊科(二)鏇覆花族——堆心菊族
76.11983.05林鎔、石鑄菊科(三)春黃菊族(一
76.21991.05林鎔、林有潤菊科(四)春黃菊族(二)
77.11999.04陳藝林菊科(五)千里光族金盞花族
77.21989.07林鎔、劉尚武菊科(六)千里光族千里光亞族
78.11987.12林鎔、石鑄菊科(七)藍刺頭族菜薊族
78.21999.08陳藝林、石鑄菊科(八)菜薊族
79.01996.02程用謙菊科(九)帚菊木族
80.11997.09林鎔、石鑄菊科(十)舌狀花亞科菊苣族
80.21999.05葛學軍、林有潤菊科(十一)菊苣族蒲公英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