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 黃庭堅
詩詞正文
黃霧冥冥小石門,苔衣草路無人跡。
苦竹參天大石門,虎迒兔蹊聊倚息。
陰風搜林山鬼嘯,千丈寒藤繞崩石。
清風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向來陸梁嫚官府,試呼使前問其故。
衣冠漢儀民父子,吏曹擾之至如此。
窮鄉有米無食鹽,今日有田無米食。
但願官清不愛錢,長養兒孫聽驅使。
注釋
[1]大蒙籠:地名。是當時太和縣一個窮鄉。
[2]小石門:作者經過的地名。下文“大石門”亦然。
[3]“虎迒”句:在老虎和兔子走過的地方暫且休息一下。迒(háng):野獸經過後留下的痕跡。蹊:小路。
[4]崩石:將要崩塌的高險的山石。
[5]清風源:地名。
[6]“牛羊”句:意思是說,因地瘠山險不能耕種,只靠畜牧生活,所以牛羊就等同於桑麻。
[7]“向來”二句:此地老百姓向來強梁,常和官府搗亂,我就叫他們來問問什麼緣故。陸梁:住在山陸的人,性情強梁。嫚:輕慢,侮辱。
[8]“衣冠”句:百姓的衣著舉動很有禮貌,合乎漢家的威儀,和朝廷的人並無分別。
作品鑑賞
此詩前半部分寫大蒙籠的自然環境,作品以自己行進途中所見為線索,層層敘寫,揭示出大蒙籠的偏僻、險峻、生存環境的極端惡劣。後半部分寫大蒙籠的民風,“向來陸梁嫚官府”見出此地民風強悍,不服官府管制,名聲在外。而答案是此地百姓衣著舉動儼然良民;村民“陸梁嫚官府”根源在“吏曹擾之”,即不堪忍受官吏的盤剝;村民的願望也合情合理:只欲官府不要誅求殆盡,能過著貧困而平靜的生活。作者深入大蒙籠,是想搞清楚為何此地村民竟對抗官府,作者洞悉了其中的是非曲直,內心感情可想而知,詩雖未正面寫出,但從“吏曹擾之”及農民真實生活狀況的敘述中清晰可見。從此詩我們可看出統治者對農民的搜括已至喪心病狂的程度,即使農民躲入窮山惡谷,掙扎在死亡線上,仍難逃脫官府的搜括。同時也見出統治者的為非作歹已激起農民的反抗,這是北宋詩歌中極少涉及的,因此,此詩對認識北宋時期激烈的階級矛盾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老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治平四年(1067)進士。其政治遭遇隨新舊黨爭而沉浮。哲宗時舊黨得勢,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左郎。後以修史“多誣”遭貶。早年以詩文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同為“蘇門四學士”。其詩與蘇軾齊名,並稱“蘇黃”。其詩以杜甫為宗,重視詩法,講究鍛字鍊句,有“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風格奇硬拗澀,成為江西詩派的宗祖,對宋代詩風有很大影響。除詩歌外,能詞、工書。其書法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