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藥學

蒙藥學

蒙藥是蒙醫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藥源有植物、動物、礦物,僅典籍所載已達2000種以上。在臨床套用中大部分採用中藥材,只是在加工製作方法和用法上與中醫不同,蒙醫主要以蒙醫基礎理論為指導,依據蒙藥藥理學原理配伍製劑。其藥物具有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劑量小)、三效(高效、速效、長效)、五方便(採集、生產、攜帶、服用方便)的特點。

背景

h

遠古時代的人們以野草、野果和動物肉等為食物。他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吃食某些野草、野果也會引起中毒吐瀉浮腫疼痛,甚至造成生命危險;但吃食另一種東西就有解毒或治病的效果。在長期的實踐中他們對各種藥物積累了初步知識。據史書記載,蒙古人及其祖先,至少在二千年前掌握了藥物知識。古代文獻記載了"匈奴使用毒藥的事實。匈奴人還將"礬石、掛心、附子、乾薑各二兩,研細面作蜜丸",能治寒症。這藥方,匈奴人不僅用過,後來也傳入內地,定名為"匈奴露宿丸",被收入唐代《千金要方》。按道理,藥物知識豐富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能產生藥方,因此,匈奴人能夠把這種藥方變製成丸劑,說明他們的藥物知識的歷史較長。
蒙古民族常年在遼闊的草原上過著遊牧、狩獵的生活,因而與自然界的各種物質廣泛接觸,逐步發現、了解到某些植物、動物、礦物及泉水對人體可能產生影響,其中包括一些中毒現象,從而逐漸對所尋覓的食物有所辨別和選擇。為了同疾病作鬥爭,開始注意某些自然產物的治病作用和毒性作用。經過無數次的有意識的試用和觀察,包括口嘗身受,實際體驗,反覆套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不斷總結提高,創造和積累了日益豐富的用藥知識。

h

生活在大漠南北廣袤土地上的蒙古諸部落很早以來就積累了辨認和利用當地土產藥物,並積累了用它治病的豐富經驗。十二三世紀蒙古民族已有空前的統一,隨著各部落之間的經濟和文化聯繫日益頻繁,藥物和藥物知識也互相影響。從而開發和利用了草原、沙漠以及作為藥物自然寶庫的蒙古大森林裡動植物藥材。因此,十二、十三世紀時,那些藥材被譽為"蒙古藥"。蒙古藥之名聲如此弘揚四海,不僅說明了蒙古民族對藥物的知識豐富,也說明蒙古藥物在傳統蒙古醫藥學中已成為獨立學科。尤其在動物藥和植物藥極為豐富的蒙古大森林中生活的"林中百姓",藥物知識淵博,"擅長於辨認蒙古藥材"。
蒙藥的一大特點是側重於動物藥材;蒙古民族在從事狩獵、畜牧業的生活中積累了動物藥材的不少知識。十三世紀時能夠辨認牛黃,並當作藥材。例如在《蒙古秘史》中有"布力格可汗、胡圖格二人懂行'Jada'的用法"的記載。南宋著作《黑韃事略》的注釋里敘述蒙古人使用的'Jada',:"此石稱Jada,乃走獸腹中之石。大者如雞卵,大小也不齊,尤其牛馬中者貴,蓋即所謂牛黃、馬寶、狗寶之類也"。明代醫著《本草綱目》中將"Jada"解釋為"牛黃"。

蒙藥產生

h

蒙藥中很早以來套用旱獺肉、骨、尿脖等當作藥物。例如《飲膳正要》把旱獺寫成"塔喇不花",並釋曰"塔喇不花,味甘無毒。主野雞瘦瘡,煮食宜人。北方人掘取以食,雖職,煮則無油,湯無味,多食難克化微動氣。"還介紹了其捕捉方法。《飲膳正要》也整理闡述了綿羊的頭肉、腎、心、腦和馬、綿羊、驢、駱駝等牲畜;狐、狼、虎、豹、熊、獾等野獸;鹿、野馬、野駱駝、野豬等草食動物的所有藥用部分的性、味和功能。這些動物在蒙古地區是常見的。十四世紀時,蒙古醫生能夠製作膏劑。如在《飲膳正要》中把沙棘寫成"赤赤哈納(蒙名),釋曰"用銀或石器熬成膏"。這不僅說明蒙古醫生很早就會製作膏劑、,而且能夠證明當時製作膏劑的方法也很精細了。
藥浴是蒙醫傳統外治療法,根據史料記載,十三世紀時開展蒙醫藥浴療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例如蒙哥可汗的胡圖克泰皇后患病時,服用大黃湯藥的同時施以大黃藥浴的外治療法。維廉·魯布魯克在他的遊記里寫道:"合答(或胡圖克秦)皇后思病,將大黃切碎,幾乎成為粉……放進水裡……喝了一些聖水和大黃,並用這種水濡濕了她的胸部,皇后病癒。"十三世紀時的蒙古醫生常用大黃。例如,1226年蒙古軍中發生瘟疫、用大黃治癒。蒙哥可汗的金匠"維廉患了重病,醫生給他服大黃而病重"的記載。隨著蒙藥學發展成為-門獨立的學科,使用"烈性藥物"的知識也豐富了。拉施特的《史集》說"至今把有些蒙成藥劑叫做哈吉兒(哈迪兒),古時的哈迪爾就是指烈性成藥"。古代叫做的'哈迪爾',到了十四世紀就變成'哈吉兒',說明普遍使用哈迪兒藥是十四世紀以前的事情。另外,在《瑞竹堂驗方》、《本草綱目》、《長春真人西遊記》、《飲膳正要》等古代文獻中都記載了內蒙古特產肉蓯蓉。《飲膳正要》也闡述了八旦杏、人參、杏仁、甘草、五味子、山棗、百合等很多藥用植物的性、味、功能。

歷史沿革

h

自從十三世紀以來,隨著國內外兄弟民族和阿拉伯、歐洲各國的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的擴大,在蒙古地區生長的肉蓯蓉和許多動物藥材傳入內地,其他地區的藥材也大量傳入蒙古地區。例如元代外商輸入"大量的香料以及藥材"。馬可波羅記載,他在元朝大都時目睹了忽必烈可汗的各國貢品中有不少貴重而稀有藥材。《元史》也記載了成吉思汗命令阿哈瑪做藥材交易的事跡。尤其回回、回鶻等西域少數民族和阿拉伯的藥材大量輸入蒙古後1292年在元上都建立了"回回藥物院"。隨著藥物交易的發展,外域藥物的大量進入,當時的蒙古醫生能夠辨認和使用多種藥物,所以藥品的種類也增多。
在使用蒙藥的實踐經驗豐富的基礎上,產生了蒙藥理論,把藥物分為寒性藥和熱性藥兩大類;以寒熱理論做為套用藥物的總綱,同時開始套用了"四大元素"學說。例如,在《馬克波羅遊記》里寫道:"他們認為一切生物都以四種元素(土、水、火、風)組成,所以始終不能生活在火中是人人皆知的通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四大元素"學說的影響,對蒙藥理論的發展起到有利作用。
在藥物知識豐富的基礎上產生了方劑學知識。為生活在鄂畢河上游的林中百姓"精通蒙古藥方",以及有些藥方被稱為"哈迪爾'的史料記載充分說明當時的蒙醫能夠使用方劑。
在元上都建立的"回回藥物院"用一本《回回藥方》。本書共三十六卷,大約是十三、十四世紀的作品。作者不詳,根據它的內容可以斷定為西北和北方少數民族以及阿拉伯醫藥經驗的匯集。至今尚未發現全篇,北京圖書館藏其第十九、二十、三十、三十四等卷。根據其目錄,全書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小兒科、五官科等各科的一部完整醫著。尤其在第三十四卷里詳細論述了外傷科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這部著作與當時蒙古民族的傳統正骨、治療外傷的經驗和發展水平有密切聯繫。

h

16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蒙古民族不斷汲取漢、藏等兄弟民族的醫藥學理論和經驗,又反覆實踐,不斷地交流和總結經驗,從而形成了早期的藥物療法。隨著醫學的進步,人們對藥物的認識和需要與日俱增,藥物的來源也逐漸地由自然生長發展到人工馴養和栽培,由植物、動物發展到礦物及化學製品。傳播這些知識的方式,由原來的口耳相傳,發展到文字記載,因而出現了不少蒙醫藥著作,對繼承和發展蒙醫藥學知識起了積極作用。
18世紀,青海籍蒙古族傑出的蒙醫學家伊希巴拉朱爾(1704一1788)用藏文編寫了《藥物名錄及認藥白晶鑒》一書,是一部以認藥、用藥和介紹藥物作用等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的蒙藥學文獻。該書收載珍寶類藥物38種,礦物類藥物55種,土類藥物17種,平原生長藥物67種,木本類藥物63種,草本類藥物205種,獸角類12種,骨類12種,肉類29種,血、脂、膽類13種,腦類4種,蹄甲、皮類8種,尿糞類18種,昆蟲類13種,其它類247種,總計801種,分為三部十篇。全書共有5萬餘字。8世紀後期,內蒙古正鑲白旗著名蒙醫學家羅布僧蘇勒和木(1740一1810)用藏文編著了《認藥學》巨書,該書分為"珍寶、土、石類藥物的識別"、"樹木、滋補類藥物的識別","草類藥物的識別","動物藥及鹽、灰類藥物的識別"等四部,總收載了678種,約39萬字。書中對每味藥的形態、產地、性味、功能、質量優劣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統地闡述。9世紀初葉,內蒙古奈曼旗傑出蒙藥學家占布拉道爾吉用藏文編著了《蒙藥正典》一書,記載了879種藥材,分為八部二十四篇。書中對每一種藥材都註明了蒙、藏、漢及滿文名稱,並較詳細地說明了產地、形態、性味、功能等,還附有579幅插圖。作者在本著中糾正了不少蒙藥名稱的混亂現象。此書出版發行以來至今仍作為學習、研究、鑑別、鑑定蒙藥材的主要依據,為蒙藥學的研究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19世紀,蒙古國斯琴汗盟著名蒙醫羅布桑卻琵勒用藏文編纂了《蒙醫藥選編》綜合性書,書中主要撰寫了疾病症狀,治療方法,藥物方劑及藥物炮製用法,還有以藥物性能歸納成蒙藥稱呼法等內容。此書內容較廣,是臨床套用價值較高的古代名著之一。

h

19世紀中期,內蒙古伊克昭盟君王旗(現伊金霍洛旗)蒙古族的傑出詩人兼醫學家伊希旦金旺吉拉(1853一1906)一生中不但寫了不少詩篇,而且大部分時間都致力於救死扶傷的醫療活動和蒙醫藥的研究,他撰寫過四部書,即《珊瑚驗方集》、《珍珠驗方集》、《珍寶驗方集》及《醫學歌訣》,前三部皆用藏文,後一部是用蒙古文寫的。其中《珊瑚驗方劑》一書內以、婦、兒、皮膚、五官、溫病等多發病的治療為主,還載入了200多種藥方,100多種療術,38種藥物炮製法,內容極其豐富。所以該書流傳於內、外蒙古,成為蒙醫臨床必讀手冊。以上著作都是蒙藥學珍貴的遺產。由於蒙古文字的發展和使用較晚,蒙古民族的遊牧生活以及長期戰爭的破壞,使歷史文化遺產損失殆盡,因而流傳下來的蒙醫藥學文獻較少。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醫學的蓬勃發展,黨和政府對蒙醫藥事業十分關心,設立了蒙醫藥研究機構,開辦了蒙醫藥院校,培養了大量蒙醫藥人才。在繼承整理豐富藥用遺產的同時,對蒙藥資源進行多次考察,整理翻譯編輯出版了大量有關文獻資料和著作。
80年代中期由內蒙古衛生廳主持編纂並先後頒布了《內蒙古蒙藥材標準》及《內蒙古蒙成藥標準》,糾正了蒙藥材的混亂現象,統一了蒙藥方劑的生產標準。對蒙藥材的學習研究、鑑別用藥的統一規範和蒙醫藥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礎理論

藥味

h

蒙藥有單味和複合味兩類,單味共六種,即甘、酸、鹹、苦、辛、澀,稱之為基本六味。一種藥材有兩種以上味道,稱為複合味,複合味共有57種;即二味複合味15種,三味複合味有20種,四味複合味有15種,五味複合味有6種,六味複合味有1種。蒙藥中五味或六味齊全的藥材很少見,現已發現的五味複合藥只有五味子和金訶子兩種藥,六味複合藥僅有那木吉拉訶子一種。

1.甘味能清熱解毒,調和氣血,滋養強身,添精補髓,接骨療傷,改善器官功能。用於氣血虧損,虛勞內傷等,若用量過多則使體軀肥胖,津液增多,消化力減弱。

2.酸味能調和胃火,開胃消食。用於胃火衰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若用量過多則使肌肉鬆弛,頭昏眼花,浮腫,易患血熱、皮疹等疾病。

3.鹹味能軟堅破瘀,疏通梗塞,調火開胃。用於手足抽搐,便秘,腹脹,消化不良,痞證。若用量過多則引起脫髮,皺紋增多,體力減弱,咳嗽、煩渴,易患血熱性疾病。

4.苦味能清熱解毒,鎮靜安神,消腫,燥濕,利咽,止嘔。用於各種熱性疾病,中毒症、瘟疫、瘰癧、咽喉腫痛,煩渴、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等。若用量過多則可傷脾胃,消化減弱,引起巴達乾赫依病。

5.辛味能健胃開欲。通經開竅,止瀉,助消化。用於胃火衰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脾胃不和,嘔吐呃逆,胸腹脹滿,寒瀉腹痛,風寒痹痛等。若用量過多則引起血希拉性熱疾,煩渴,昏沉,損耗精液。

6.澀味能收斂瘡瘍,涼血降火,消脂,止瀉。用於瘡瘍,泄瀉,腫毒,血熱疾病等。若用量過多則可引起巴達乾赫依病,腹脹便秘。

h

藥效

蒙藥藥效(也稱藥能)指的是蒙藥藥味里自身內含的主要因素。藥效有柔、重、溫、油、固、寒、鈍、涼、和、稀、燥、枯、熱、輕、銳、糙、動等十七種。臨床用藥中,用這十七種藥效醫治由赫依、希拉、巴達乾的二十種特性所引起的各種疾病。概括蒙藥的十七種效能,克制三邪的二十種特性情況如下:克制赫依特性:柔克糙,重克輕,溫克涼,油克細也克堅,固克動;克制希拉特性:寒克熱,鈍克銳,涼克膩,和克輕,稀克臭,燥克濕也克瀉;克制巴達乾的特性:枯克脂,熱克寒,輕克重,銳克鈍,糙克柔也克粘,動克固。

藥性

h

藥性是根據十七種藥效精選出來的,是對藥物醫療作用的高度概括,古人將蒙藥藥性總結為重、油、寒、鈍、輕、糙、熱、銳等八種。其中重、油二性能克制赫依的主要特性;寒、鈍二性能克制希拉的主要特性;輕、糙、熱、銳四性能克制巴達乾的主要特性。再者,久服或過量用輕、糙、寒性藥物或飲食可引起赫依病;久服或過量用熱、銳、油性藥物或飲食可引起希拉病;久服或過量用重、鈍、油、寒性藥物或飲食可引起巴達乾病。由於每一種藥物都具有藥味、藥性和藥效,因此,三者必須綜合起來看。兩種藥物氣味一樣,但藥性不同,故兩者的作用完全不一樣。反過來說,假如兩種藥物的藥性一樣,但氣味不同,其作用就有差異。所以,不能把藥性與藥味孤立起來看。藥性和藥味只顯示了藥物的部分性能,也顯示出有些藥物的共性。只有認識和掌握每一種藥物的全部性能,以及性味相同藥物之間同中有異的特性,才能全面而準確。

藥力

藥力指的是寒熱性藥物具備一定的 條件以後,增強其藥性所產生的特效功能。即溫熱性藥物生於溫熱地帶及向陽之處,在生長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陽光,因而陽氣旺盛,故備齊熱性藥力,而祛寒、除巴達乾功能較強。涼寒性藥物生於寒冷地帶及陰涼處,在生長過程中少接受或未接受陽光,因而陰氣充沛,故備齊寒性藥力,而涼血、降火、清希拉功能較強。根據藥物寒熱兩性的程度差異,又分為中間型,複合型兩種,並進一步區別熱中熱、寒中寒。治療陰盛者,則用熱中熱性藥;治療陽盛者,則用寒中寒性藥。這是蒙醫治療的一般準則。
編輯本段加工炮製
蒙藥材大多是生藥,其中不少藥材必須經過特定的炮製處理,才能更適合治療,充分發揮藥效。因此,按照不同的藥性和治療要求而有多種炮製方法,炮製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藥效,合理炮製,是確保用藥安全的重要措施。蒙藥炮製法的套用與發展,已有悠久的歷史,方法多樣,內容豐富。

炮製方法

直接修制

1.採用挑、篩、刮、刷等方法,去掉雜質及無用部分,使藥物純淨處理。

h

2.採用搗、碾、銼等方法,以符合製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使藥物粉碎處理。

3.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藥物切製成一定的規格,以便於炮製、乾燥,也利於貯藏和調劑時稱量,使藥物切制處理。

水制

1.洗:用水洗淨藥材,以減弱其毒性和除去雜質。

2.漂:將藥材置多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不斷換水,以去掉腥味,減弱其毒性。

3.泡:將藥材置清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內浸泡。如草烏置訶子湯或童便內浸泡,以降低其毒性。

4.潤:對一般不需要浸泡的藥材噴淋適量的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徐徐入內,使藥材質地柔軟,切制飲片,晾乾。

5.水飛:制極細粉末時,將不溶於水的藥材粉碎後置乳缽或碾槽內加水共研,攪拌,傾出混懸液,沉澱後分出乾燥。此法常用於礦物類藥物的制粉。

火制

1.炒:有清炒和加輔料拌炒兩種方法。清炒是將藥材直接放入鍋內,根據藥用需要炒黃、炒焦或炒炭。拌炒常用輔料有砂、米、麩等。拌炒使藥物受熱均勻酥脆,有效成分不易受損,易於研製,便於服用。

2.煅:將藥材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燒紅燒透,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煅法多用於礦物藥或殼類藥。

h

3.煨:利用濕紙或麵糊包裹藥物,埋於熱火灰中,以紙或面焦黑為度,放冷後剝去紙或面。此法利用紙和面吸收藥物中的部分毒性和油脂類,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4.烘與焙:烘與焙同是用微火加熱,使藥材幹燥而減弱藥物的烈性。烘的火力較弱,焙的火力較強。

5.炙:是用液體輔料拌炒藥物,以改變藥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的炮製方法。通常使用的液體輔料有蜜、酒、醋、鹽水等。

水火共制

1.煮:是用液體輔料與藥物同煮,以輔料被吸收為度,才能獲得治療需要的作用。如手掌參與牛奶同煮。

2,蒸:將藥物放入籠里,利用水蒸氣加熱,或加輔料共蒸,以改善和增強療效作用。如蒸人參、肉蓯蓉、玉竹等。

3.淬:是將藥物煅紅後,迅速投入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法不僅易於粉碎,而且輔料容易被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磁石、代赭石,酒淬寒水石等。

用法與用量

用量

1.藥物性質、配伍及劑型與用量的關係:有毒、峻烈的藥物,用量宜小,並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以免中毒或耗傷正氣。新采的鮮藥,藥量宜大些,乾藥用量宜小。寒涼藥耗傷胃火,不宜長期或大量套用。此外湯劑的用量應比散、丸劑為重,單味藥量應比複方為重。

2.疾病與用量的關係:輕病用量不必過重,重病用量可適當增加。慢性病不必量大,急性病宜量大。藥物的用量及藥效,每隨治療的需要而轉變,如紅花少用則養血,多用則破血;套用大黃要適量,大劑量則先致瀉後致便秘。

3.體質與用量的關係:體質強弱不同,對藥物的耐受程度也有差異,用量亦應當隨之而變。體質強壯者,用量重於體質弱的患者;老年與兒童的藥量,因當少於壯年;婦女的用量輕於男子。

服藥法

1.清晨空服:治療寒性巴達乾病或蟲疾時,早晨進食前服藥。服藥後不可馬上用餐。

2.食前服:治療下行赫依病或滋身補養藥,飯前服,服完藥即可用餐。

3.食後服:治療普行赫依病時,用餐後即可服藥。

4.食中服:治療胃火衰退症,則餐中服藥。先吃半餐,後服藥,再用餐;藥在食中,能開胃。

5.食間服:治療上行赫依病時,兩頓餐之間,即食物消化後服藥,因赫依病多在食物消化後空腹發病,故在兩頓餐之間服藥,療效較好。

6.藥與食交替服:治療司命赫依病時,邊用餐邊服藥,即先吃一口飯,後服一點藥,食、藥交替服用。

7.藥與食相兼服:治療食慾減退或噎嗝等病時,食前服一半藥,食後再服一半藥。食前一半藥起開導作用,食後一半藥起結尾(即除病根)作用。

8.食中放藥服;治療呃逆等病時,取適合食品,食藥混合吃。

9.不定時服:中毒等急救患者,不管進食與否,應數次給藥頻頻服用。

10.晚睡前服:鎮靜藥或配有毒麻藥物的藥方,必須晚間臨睡前服用。

蒙藥學專業

專業代碼

蒙藥學(代碼:100811W)屬於醫學大類,藥學類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蒙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與其相關的蒙醫學、藥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及人文知識,能在蒙藥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蒙藥鑑定、設計、製劑、栽培及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的科學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蒙醫藥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蒙藥生產、檢測技能、掌握一定的現代自然科學和蒙藥銷售推廣等方面的知識,接受蒙藥炮製、製劑鑑定和現代藥檢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正確製劑、正確認用蒙藥的基本能力。
通過學習,將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掌握蒙醫藥基本理論和臨床用藥的基本知識;
2、掌握蒙藥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和檢測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3、掌握蒙藥及其製劑質量的控制和鑑定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技能;
4、掌握蒙藥藥理學和毒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能;?
5、具有蒙藥炮製加工、製劑製備基本理論與技能;
6、熟悉藥事管理的法規和方針政策與行銷的基本知識;
7、掌握一門外語;
8、了解蒙藥學科的學術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及時獲取信息及套用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新藥開發實際工作能力。

主要課程

蒙醫學基礎、蒙藥學、蒙醫方劑學、蒙藥藥用植物學、蒙藥化學、蒙藥製劑學、蒙藥鑑定學、蒙藥炮製學、蒙藥藥劑學、蒙藥藥理學、蒙藥分析、蒙藥資源、藥事法規、蒙藥志、內蒙古植物藥志、蒙藥材標準等。
主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生產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一般安排22周。

相近專業

藥學(100801)、中草藥栽培與鑑定(100804W)、中藥學(100802)、藥物製劑(100803)、中藥資源與開發(100806)、中藥製藥(100814S)、套用藥學(100807)、藥事管理(100810)等。

開設院校

內蒙古民族大學(10136)、內蒙古醫學院(1013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