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蒙頂

龜蒙頂

龜蒙頂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平邑兩縣交界處。為蒙山主峰,海拔1156米。峰頂平坦,形似爬行大龜,故名。南麓又周初所封、專事祭祀蒙上的顓臾國遺址,後人特建謁蒙祠,又稱萬壽宮。由此上行1公里,澗間又斷橋,再上為桃花峪,今遺蹟猶存。山腰黑風口、十八盤一代,巨石橫空,山風呼嘯,松濤雷鳴;捨身崖削壁千尋,俯臨深澗,山勢隊奇險。於蒙頂俯覽群峰,無不匍匐膝下,萬壑流雲,煙霞明滅,景色壯觀。山中還有小風門、大風門、快活嶺等勝跡。現山中已辟公路,乘車可達極頂。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圖)龜蒙頂景區龜蒙頂景區

龜蒙頂,海拔1156米,為蒙山最高峰,位於平邑縣境內,景區屬於蒙山南麓,為山東省第二高峰,與泰山遙遙相望,被稱為“岱宗之亞”,因酷似一神龜伏臥於雲端天際而得名。登上極頂,眼前豁然開朗,但覺雲生袖間,霞籠眉際,峰巔於足下,昂首於天外。奇峰羅列,皆匍匐而北拱,眾壑逶迤,俱幽冥而含翠,魯國故土盡收眼底。它雄踞東天,氣勢磅礴,風光壯美,主要景點有東魯在望、瞻魯台、玉皇殿、小魯亭、孔子小魯碑、觀雲亭、蒙山度假村、蒙山轉播台、觀日峰、玉柱峰、群龜探海、海誓山盟石等

峰頂立有孔子小魯碑,傳為孔子登臨之處,《孟子.盡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東山”即指蒙山。登上龜蒙頂俯視四周,但見萬壑流雲,煙霞明滅,群峰相拱,像綠色浪濤滾滾北去;極目遠眺,田疇如畫,湖水如鏡,白雲悠悠,令人心曠神怡

景觀介紹

(圖)龜蒙頂龜蒙頂

蒙山主峰龜蒙頂,海拔高度為1156米,是山東第二高峰。因主峰高度僅次於泰山,蒙山又稱亞岱。

登蒙頂從龜蒙腳下的萬壽宮起步,有3條道路斜掛山陽,步行、乘車,均可隨心所欲。東路為盤山公路,如1條玉帶蜿蜒縈繞于山岡峽谷之間。乘汽車盤鏇而上,穿雲駕霧,千折百回,諸多景點一閃而過。經蠍子山、歷沙家浜、穿勝利門、過風門子、跨老虎石、躍擂鼓台,便達蒙山極頂。中路為登山便道,曲徑通幽。從萬壽宮沿盤山公路北行至關公試刀石東側折向西北,步林陰橋、跨攔路泉、走老母豬點窩、經彭家庵子、到娥峪門,路分3條:中間1條穿桃園、歷彩雲宮、過衍聖公避暑處、下老君洞、攀大娥峪,至大柳溝;西邊幽徑直抵小娥峪;東邊為中路主道,過龍門、穿虎門,便見白雲岩勝景,東去不遠即接東面盤山公路風門子景點。西路為蒙山古道,古道兩側風景如畫,漫步其間如在夢中。沿古道采一路美景到南天門,由二仙橋升朝天宮、入慈寧宮、拜玉帝殿,旁有《孔子小魯碑》,系孔丘弟子為紀念先師登蒙山而立。現宮、殿、碑均以不存,但遺址尚在。由玉帝殿向東北陟一公里許,即達蒙山絕頂——龜蒙頂。

置身龜蒙頂,如在雲端立。放眼四眺,周圍群峰匍匐在地,河流村舍點綴其間。近觀,雲在身邊轉,風從足下生,首距青天近,舉手及蒼穹。遠望,魯都曲阜位其西,琅琊古郡在其東,泰山群峰處其北,抱犢之崮居其南,齊魯大地盡收眼底。明代文人王雅量《登蒙山絕頂》詩中寫道:“大觀擅東魯,一徑薄天門。絕頂紅輪耀,中腰白雲昏。泰山堪伯仲,諸阜盡兒孫。不受秦封辱,老萊遺蹟存。”

特別是冬天雪夜中的龜蒙頂,銀裝素裹,一輪皓月當空,山色朦朧。月夜中,勁的綠針在風撫下抖動,使龜蒙在冷艷中透出幾分嫵媚。夜宿龜蒙,遊人會被其恢弘冷竣的氣勢所震撼。

蒙頂風光

(圖)蒙頂風光蒙頂風光
蒙頂風光:蒙山主峰龜蒙頂,狀若神龜伏臥雲端,故名。龜蒙頂海拔1156米,乃山東第二高峰,上有孔子小魯處碑,記孔子登臨東山。登上龜蒙頂,雲在身邊飛,風從足下生,極目遠眺,但見萬壑流雲,群峰相拱,齊魯大地盡收眼底,胸襟為之大開。小魯碑之下,一松獨立如人展臂迎客,令登上峰頂的遊人倍感親切。蒙頂風光,變幻無窮。如遇雲霧,則"蒙山出雲",萬山一氣,俱隱雲海之中;若是晴天,則朝霞夕照如火,紅波千里,蔚然極天地之壯觀;如在冬季,則霧淞冰花,玉樹瓊枝,一片晶瑩世界;倘有佛緣,還可看到蒙頂佛光,給予遊人的,又是另一番驚喜。

環境氣候

(圖)龜蒙頂龜蒙頂
蒙山屬東南亞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植被茂密,生態環境優美。龜蒙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5%,被譽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場”。中國科學院環境評價部於98年3月份,對龜蒙景區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和氧氣含量進行了測定,測定結果為蒙山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220萬個/cm3,是有明顯生物效應濃度(>10萬個/cm3)的20倍,是北京生態中心的176倍,氧氣含量最高為20.98%,比北京生態對比中心高0.55%。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10萬個/cm3,可產生明顯的生物效應,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改善睡眠,增強食慾,提高免疫力。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寶貴的富氧資源,對龜蒙景區開發森林旅遊、度假療養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故事傳說

(圖)龜蒙頂龜蒙頂風光

峰頂立有孔子小魯碑,傳為孔子登臨之處,《孟子.盡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東山”即指蒙山。清高宗愛心覺羅·弘曆6次南巡5次駐足蒙山,對蒙山美景讚嘆不已,而對蒙山雪景特別鍾情。乾隆十六年(1751年)作題為《望蒙山雪色》的詩1首:“翠微積素訝偏同,三度春光一例中。此可無言平野過,試看有霧遠蒙峰。賦情因遇思梁苑,詩意其滂緬衛風。較量前番饒厚辛,伊犁早慶兆農功。”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第三次南巡時,於農曆正月二十九日自泉林駐蹕荊埠營,又被蒙山雪景的壯美所感動,御製《微雪》詩4首,其中兩首寫道:“兩度蒙山都見雪,今來峰頂又生雲。已看積玉原如惜,設更飛霙益可欣。”“亂飄斜墜態森森,氈室茶爐悅可心。積素高峰直北望,蒙陽瑞色接蒙陰。”

龜蒙頂傳說

相傳蒙頂和尚明廣與其師在暴雨中觀山下水情,明廣見大片土地被洪水吞沒,便問師父廟裡該作何防備。其師言:“立於蒙頂,何懼山洪!”此話一出,激怒了東海龍王,他急令群龍齊向蒙頂聚水,傾刻間,洪水洶湧、濁浪滔天,兩人及數萬隻生靈命在旦夕。恰在此時,水中有一隻碩大無比的巨龜浮現,它急速向蒙頂游去,數以萬計的小動物躍上龜背而得救,明廣和其師也上了龜背,但其師連驚帶嚇,加上年老體衰,不幸一命嗚呼。

是役,有九條巨龍被累死,龜蒙之陰的“九龍口”即由此而得名。大水過後小和尚明廣移居龜蒙西北方創建了“明廣寺”。而那隻拯救生靈的神龜卻因此而得罪了龍王,被它們使“定身法”定在了蒙頂,化成了石頭,千古以來,默默地在此福佑著四方的百姓。

佛掌崖傳說

由龜蒙頂向北邊山崖上眺望,可見一白色崖壁立於群山之間,明耀醒目,形如人的手掌,相傳為佛祖如來發怒拍山震石而成。然而佛祖為何在此發怒呢?

相傳當年碧霞元君途經此地,見蒙山到處山青水秀,靈氣逼人,便走下雲端,登上龜蒙頂,準備在此修煉,這下可急壞了王禪老祖鬼谷子,他從“鬼谷洞”中匆匆趕來,與之評理,說他早已在此修煉多年,請“元君”另投它處,然而碧霞元君又豈肯輕易相讓,兩人正在爭吵不休,正巧我佛如來經過此地,一看兩位大仙竟然為了一座山峰喋喋不休,不禁大怒,他對著山峰大掌一拍說:“你們兩個已位列仙班,現在竟然為了一座山峰大吵大嚷,成何體統?”畢竟碧霞元君是女的,臉皮薄,聽佛祖這么一說,不禁臉上飛紅,駕上祥雲,匆匆離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