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新華社發布通訊《大地上的天空——空軍無人機飛行員李浩投身改革強軍記事》,詳細報導了中國第一代察打一體無人機駕駛員李浩的事跡。這篇報導中,第一次公開了察打一體無人機部隊的組建細節。
中國空軍目前列裝的是攻擊1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這型無人機事實上是外貿型號“翼龍”-1型無人機的自用版本,曾在2015年的勝利日閱兵和2016年珠海航展中公開亮相。通訊報導中提到“2011年,國產某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即將列裝部隊,空軍選調無人機飛行員的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這說明在2001年美國“捕食者”無人機首開對地攻擊先河後的10年,以及在中國無人機暢銷世界前,中國空軍的第一支察打一體無人機部隊就開始組建。
文中提到,在空軍“紅劍—12”演習中,李浩駕駛國產攻擊-1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圓滿完成高空照相、目標偵察和圖像傳輸任務,這標誌著中國察打一體無人機正式融入作戰體系。“紅劍-12”演習是在2012年開展的,當時尚未有如“紅劍-16”那樣大規模公開報導。根據“紅劍-16”演習的演習時間,預計“紅劍-12”也是發生在2012年10-11月左右。換言之,中國空軍在無人機部隊組建1年左右就成功融入作戰體系,這體現了前期研究的認真和軍方對於察打一體無人機的重視。2014年,攻擊-1型首次進行實彈攻擊,距離融入體系間隔2年,這意味著攻擊-1型的主要任務依然為偵察,對地攻擊取決於對手的強弱。
在報導中提到,無人機部隊一開始在“南國”組建,後來“南下一年多之後,李浩再次移防,來到齊魯大地。”,緊接著又在“2014年3月,李浩所在部隊挺進天山腳下。幾個月後,為完善無人機新型作戰力量體系建設,李浩和他的戰友們進駐更加偏遠大漠戈壁深處——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根據公開資料,中國空軍有兩個無人機旅,分屬原南京軍區和廣州軍區,而先後四次移防,跨越了南部、中部和西部戰區,地理環境差異巨大。其經歷也證明,中國察打一體無人機部隊是具備全域作戰能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李浩本身為戰鬥機飛行員出身,48歲的他飛過6種機型,原屬原瀋陽軍區空軍。報導還提到“2017年2月,大西北的寒風中,陸冬輝、呂軍明兩名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前來報到。他們一個曾在自由空戰中成績優異,獲得空軍飛行員最高榮譽“金頭盔”;一個曾冷靜處置空中特情,駕駛飛機規避居民區後成功跳傘。”根據公開資料,陸冬輝原屬東部戰區空3師,駕駛的是殲-10A戰鬥機,取得2012年的“金頭盔”並多次在東海執行任務。可能隨著年齡增長,這批飛行員生理狀態已有所下降,在進行訓練時可能無法承受高G機動帶來的壓力,那么發揮他們豐富的飛行經驗就需要繼續發揮餘熱。
但是,人機融合的有人戰鬥機與人機分離的無人機有著很大不同,其實老戰鬥機飛行員更適合進行有人空戰教學而非坐在方艙里操作無人機。因此,將有金頭盔的飛行員調入無人機部隊還有另一種可能,即中國空軍可能在研究無人機空戰,這是空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所能夠勝任的。
當然,由螺鏇槳動力構成的攻擊-1型無人機並不適合進行空戰,或許剛剛定型的“利劍”無人機雖然以對地打擊為主,但也將是無人機空戰更為理想的平台。
中國 無人機